专题十三 仿用、变换句式——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三 仿用、变换句式——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9: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 仿用、变换句式
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请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写,结构与示例一致。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
2.请仿照下面这首《自由的风》,以“自由的雨”或“自由的云”为题写一首小诗,格式不必完全一致。
自由的风
你从梦中苏醒/在清晨的蓝天下散步
你穿过树林/树木为你歌唱
你踏过溪流/流水为你鼓掌
3.请根据文意续写两个句子,保持与前文结构上的一致。
孟子,你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历寒暑,驱车马,宣仁政,置安危荣辱于度外。贫贱不能动摇你坚定的意志,纵使两袖清风,你仍然胸怀一腔浩气;富贵____,____,____;威武____,____,____。你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伟丈夫!
4.家风是给家人树立的价值准则,良好的家风培育美好的种子。请根据横批,利用所给材料组成三副关于家风的对联,要求用完材料。
横批:勤劳致富 勤俭持家 耕读传家
材料:独长 偏生 莫奢华 尚勤俭 败由奢 穷在惰 丹桂有根 创业艰难 成由勤俭 守成不易 黄金无种 诗书门第 富在辛劳 种田人家
(1)勤劳致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俭持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耕读传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小说《三体》”为主语,把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①小说《三体》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②刘慈欣是小说《三体》的作者。
③小说《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
6.将下面的长单句改写成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其中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不得改变原意。
南京鼓楼医院日前向世人公布的新近发现的记录了1937年至1941年鲍恩典经历的南京大屠杀的日记再一次揭穿了日本某些政客认为不存在南京大屠杀的谎言。
7.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刚毅、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源于人们适应严寒环境的生存需求的具有季节的约束性、自然的创造性、广泛的参与性、艺术的实践性等特点的冰雪文化,体现了人类长期在冰雪环境下生产生活的精神体验与趣味追求。面对寒冷的冬季,我国北方各民族逐渐发展出巧借冰雪的智慧。比如,为加强防御,古人浇水成冰,再将冰与泥土混合,一夜之间就能筑起城墙。
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9.请把下面长短不一、结构不同的划线句改写成一组整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删词语。
在成长的路上,每当遭遇坎坷时,我们不妨停一停:把纷乱的思绪加以整理,直到疑虑被驱散后再重新上路;抚平心中的伤口,在重新上路之前先把眼泪擦干;明确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先汲取力量再重新上路。
10.根据要求,分别以“典丽的辞句”和“心中的情思”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改变原意)
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①典丽的辞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中的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
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望远思故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所给示例的特点,“暮春三月”是时间,“梨花微雨”是季节特征,“清扫祭台怀亲人”,是节日内涵。然后仿照此形式进行写作。注意表现节日内涵要贴切,如元宵节要突出团圆,端午节要突出纪念,重阳节要突出思亲等。
2.答案:
自由的雨
你从云端醒来/在傍晚的山林里徜徉
你走过草地/草地为你欢呼
你越过农庄/农庄为你歌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仿写的能力。首先,考生要分析出示例小诗的内容主题和句式特点;然后,考生要结合示例小诗的句式特点“你从……苏醒/在……散步”你走过……为你欢呼”你越过……为你歌唱”,表达出对“雨“或“云”的喜爱之情即可。
3.答案:富贵不能腐蚀你纯净的灵魂;纵使黄金万两;你仍然不改一世清白;威武不能压低你高昂的头颅;纵使泰山压顶;你仍然坚守一脉正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要求“根据文意续写两个句子,保持与前文结构上的一致”,这就需要注意横线前句子的特点,模仿前后句的句式进行拟写。从语段来看,要模仿的句子是“贫贱不能动摇你坚定的意志,纵使两袖清风,你仍然胸怀一腔浩气”,由此可知确定句式应为“……不能……你……,纵使……,你仍然……”;再围绕“富贵”“威武”不能影响孟子进行拟写,如“富贵”不能腐蚀孟子的灵魂,“威武”不能压低孟子的头颅。考生围绕这些进行拟写即可。
4.答案:(1)富在辛劳穷在惰,成由勤俭败由奢;(2)创业艰难尚勤俭,守成不易莫奢华;(3)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种田人家。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审题,题目要求根据横批,利用所给材料组成三副关于家风的对联,题干中给出了家风的解释。考生要准确理解对联的横批,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作用。然后仔细阅读所给的对联材料,按照横批内容进行分类,经辨析可知:独长、偏生、丹桂有根、种田人家、黄金无种、诗书门第与横批耕读传家对应;莫奢华、尚勤俭、创业艰难、守成不易与横批勤俭持家对应;富在辛劳、穷在惰、败由奢、成由勤俭与横批勤劳致富对应。最后依据对联的对仗的修辞和尾字来排列,尾字讲究仄起平收。故可得出答案:富在辛劳穷在惰,成由勤俭败由奢。仔细阅读所给的对联材料,按照横批内容进行分类,经辨析可知:独长、偏生、丹桂有根、种田人家、黄金无种、诗书门第与横批耕读传家对应;莫奢华、尚勤俭、创业艰难、守成不易与横批勤俭持家对应;富在辛劳、穷在惰、败由奢、成由勤俭与横批勤劳致富对应。最后依据对联的对仗的修辞和尾字来排列,尾字讲究仄起平收。故可得出答案:创业艰难尚勤俭,守成不易莫奢华。仔细阅读所给的对联材料,按照横批内容进行分类,经辨析可知:独长、偏生、丹桂有根、种田人家、黄金无种、诗书门第与横批耕读传家对应;莫奢华、尚勤俭、创业艰难、守成不易与横批勤俭持家对应;富在辛劳、穷在惰、败由奢、成由勤俭与横批勤劳致富对应。最后依据对联的对仗的修辞和尾字来排列,尾字讲究仄起平收。故可得出答案: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种田人家。
5.答案:示例一:刘慈欣的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之作的小说《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
示例二:刘慈欣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的小说《三体》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首先要明确所给短句的主干,即《三体》让中国的科幻文学获得世界性的可见度。然后将修饰成分加入进去,如修饰《三体》的“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使这些内容合成句。注意题干要求改写成一个长句。
6.答案:日本某些政客认为不存在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主动句)
这个谎言被南京鼓楼医院日前向世人公布的新近发现的记录了1937年至1941年鲍恩典经历的南京大屠杀的日记再一次揭穿。(被动句)
解析:首先,要提取题干句子的中心内容,即南京鼓楼医院日前向世人公布的新近发现的记录了1937年至1941年鲍恩典经历的南京大屠杀的日记再一次揭穿了日本某些政客的谎言; 然后,再提取题干句子阐述的“谎言”的内容,即主动句“日本某些政客认为不存在南京大屠杀”,按照题干要求改写成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明确揭示“谎言”的内容在前; 最后,再把句子的中心内容转换成被动句,要注意和揭示“谎言”的内容衔接,可以整合为“这个谎言被……再一次揭穿”之类的内容。
7.答案: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刚毅、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的能力。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本题中,主语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性格刚毅、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是状语,“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是强调目的的补语。
8.答案:[示例]冰雪文化源于人们适应严寒环境的生存需求,体现了人类长期在冰雪环境下生产生活的精神体验与趣味追求,具有季节的约束性、自然的创造性、广泛的参与性、艺术的实践性等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主语是“冰雪文化”,谓语是“体现”,宾语是“人类长期在冰雪环境下生产生活的精神体验与趣味追求”。然后分析剩下的内容,“源于人们适应严寒环境的生存需求……艺术的实践性等特点”可分解为“源于人们适应严寒环境的生存需求”和“具有季节的约束性、自然的创造性、广泛的参与性、艺术的实践性等特点”。这些内容都是对“冰雪文化”的描述,所以用“冰雪文化”作为主语,按照起源、意义、特点的顺序排列上述内容,使用“冰雪文化源于……,体现了……,具有……”的句式组合成句即可。
9.答案:示例:整理纷乱的思绪,先驱散疑虑再重新上路;抚平心中的伤口,先擦干眼泪再重新上路;明确前进的方向,先汲取力量再重新上路。
解析:本题属于句式变换中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该语段各分句叙述变化较大,显得凌乱,我们可以把每句话的第一个动词放到前面,前半句都写成该语段中“抚平心中的伤口”这样的结构,后半句按照该语段中“先汲取力量再重新上路”即“先……再重新上路”的结构来调整句子。
10.答案:①(典丽的辞句)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②(心中的情思)被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意味着散文的美,而旁征博引的故事和典丽的辞句并不意味着散文的美。
解析:题干要求,分别以“典丽的辞句”和“心中的情思”为开头,重组句子。语句围绕的是散文的美展开,说了三个可参考的因素:一是故事穿插,二是典丽的辞句,三是心中的情思。原句用“不在于……不在于……而在于……”串联语句,强调的是“心中的情思”的重要性。如果以“典丽的辞句”为开头,就要想这样优美的词句,构建了散文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就是散文真正的美了,落脚点还是放到“心中的情思”上。而用“心中的情思”为开头,就要先肯定它直截了当地表现了散文的美,再用转折词“而”过渡,说明“典丽的辞句”的并不意味着散文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