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四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9:1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下列选项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比喻)
B.我问他,你不回去,想做些什么呢?他说,随便分配我做点什么工作都行。(设问)
C.我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借代)
D.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排比)
2.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B.闰土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喻)
C.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反问)
D.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就已经六年了。(夸张)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辨识不恰当的是( )
A.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比喻
B.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拟人
C.朋友不会讥讽你的微笑,朋友不会欺骗你的情感,朋友不会打乱你的节拍,朋友不会纵容你的过错。——排比
D.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夸张
5.“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这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A.比拟、借代 B.借代、借喻 C.借代、夸张 D.借喻、夸张
6.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②风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
③等到那角色猛一转身,一声高叫,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
④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⑤那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
⑥秦腔《伐董卓》在梁庄上演的时候,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⑦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A.①/②④⑤/③⑥/⑦ B.①②/④⑤⑥/③/⑦
C.①/④⑤/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⑥/②/⑤⑦
7.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
②树缝里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像瞌睡人的眼睛。
③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A.①比喻 ②通感 ③反问 B.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问
C.①拟人 ②拟人 ③夸张 D.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②大数据时代为企业的信息共享构建了新的桥梁,推动企业的互动发展。
③夏夜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引来了其他小动物的呼应。
A.设问 借代 夸张
B.反问 借代 夸张
C.设问 比喻 拟人
D.反问 比喻 拟人
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D.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10.下面划横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虽然有“像”字,但不是比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且二者有相似点,而此句都是在说“名字”。B.前问后答,是设问。C.“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友好,是借代。D:“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结构、语气一致,是排比。故选A。
2.答案:B
解析:B.“像”不是喻词,表示闰土的眼睛与他父亲相似。语句不是比喻句。故选B。
3.答案:C
解析:A.拟人,“静立”“深情守望”赋予百年古槐人的动作和情感。B.拟人,“快乐地舞蹈”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C.比喻,本体是“石老人”,喻体是“雕像”。D.拟人,“撑不住”“噗嗤一声”“笑”均是人的动作,故是把雪写成人。故选C。
4.答案:D
解析:D.“夸张”错误,应是对偶的修辞手法。“革命家”对“野心家”,上下句意思相对,是对偶里的“反对”。故选:D。
5.答案:B
解析:“枪炮”运用了借代,指战争;“大门”是比喻,指国家主权。
6.答案:A
解析:①句中“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句中“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运用拟人手法。③句中“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④句中“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中“养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⑤句中“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⑥句中“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⑦句中“好像卸了妆似的,伤心地哭了起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⑧句中“慢慢地,慢慢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⑨“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故①是比喻;②④⑤⑦是拟人;③⑥⑧是夸张;⑨是对偶。
7.答案:B
解析:①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河水“也似在笑”拟人的情态;②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灯光”比作“瞌睡人的眼睛”;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在问句中。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D
解析:①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不是设问;②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暗喻,“新的桥梁”是比喻中的喻体;③句“蟋蟀弹琴”是把蟋蟀当作人来描写,属于拟人。故正确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C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D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10.答案:①几个“还有”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感,且节奏感强;②由“照亮”景物到“照亮”“香雪手中”的“小盒子”,语意上有递进;③既写出了香雪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寂静、偏远等特点,更突出了铅笔盒对香雪来说充满极大的诱惑力,从而突出了香雪的形象。
解析:“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还有”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感,且节奏感强。先照亮“一丛丛荆棘、怪石”“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再照亮“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由“照亮”景物到“照亮”“香雪手中”的“小盒子”,语意上有递进。“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是环境描写,香雪手中的小盒子闪闪发光,既写出了香雪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寂静、偏远等特点,更突出了铅笔盒对香雪来说充满极大的诱惑力,从而突出了香雪的形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