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写作——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五 写作——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9: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 写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材料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材料三:
邓清明,56岁,神舟15号飞行乘组成员。曾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神舟”系列飞行乘组,但一直未曾飞天。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在24年里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在他的眼里,“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懂得了礼尚往来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且不轻言放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
那么,你怎么看待成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我每天练6个小时,一直重复练这一个动作,可能需要一个夏天才能去完成这个动作。
——苏翊鸣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刘同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泰戈尔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论述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哥哥,在与桓公争夺国君中,被桓公杀死。召忽和管仲原先都是公子纠的师傅,当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为主殉身自杀,而管仲却归服了齐桓公,做了桓公的相辅。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从而纠正了混乱的局势,使天下安定了下来,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予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开在左边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要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以上孔子和子贡对管仲的评价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评价的具体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四章》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很多古代诗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读了上面六则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中医像天上的雄鹰,西医像森林里的老鼠。”雄鹰飞在高处,看到的是整体和表象;老鼠走在低处,看到的是具体和机理。中医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讲究辨证论治;西医以解剖学、生物学、化学等为基础,通过先进的技术来诊治,尤其注重局部治疗。两者各有优势,各有天机。
上述中西医治疗理念对我们青年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诚信,朋友知识广博,这是有益的。朋友谄媚逢迎,朋友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朋友花言巧语,这是有害的。”
明代苏浚说:“以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可谓‘畏友’;能缓急与共,能死生相托,可谓‘密友’;以甜言蜜语相迎合,追求吃喝玩乐,可谓‘昵友’;遇到利益相互争夺,遇上祸患相互倾轧,可谓‘贼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交友之道”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关注点有二,一是“器”,二是“藏”。“藏器于身”固然重要,“待时而动”也十分关键,可以理解为扑下身子充实和提升自己,要有学问与能力;机会总是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留着;懂得韬光养晦,隐忍待发。材料二选取了《论语 泰伯》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宋代先哲朱嘉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材料三介绍的是,56岁的航天员邓清明终于圆梦太空。期间他曾数次与梦想错过,无缘飞天,但是他心中的信念从未改变,“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从这里也可看出邓清明心怀高远抱负,能“待时而动”。
对此,写作重心可以放在韬光养晦上,对此一方面可以从实力储备方面说人要有过硬本领,胸中有学问、韬略与才干,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可以从思想精神储备上说明要壮大并发展内在精神(包括思想、品德、才干),经得起暂时的外来诱惑;即使暂时做“备份,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也不能放弃自己。此外,也可立足于时代新青年的身份,联系当今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思考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担当,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个人的成长、成才路,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没有哪一个能够一蹴而就,因而必须要意志坚强,背负重任,奋然前行于漫漫征途。因此,时代青年既要抱负远大,又要意志坚强,才能在新征程上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立意:
1.非弘不能胜其重,非备无以至其远。
2.为了长远目标,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品格。
3.志存高远,韬光养晦,勇毅前行。
2.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让自己逐步摆脱幼稚、单纯,走向理智、成熟的努力过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什么叫成熟还是懵懂的,他们以为自己早就摆脱了单纯、幼稚,思想变得深刻、复杂,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已经成熟了;而实际却是冲动、任性、莽撞,或自以为是,常常与同学、父母、老师闹矛盾。所以,正确认识成熟及其标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想要正确认识成熟,首先应当对成熟概念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一是情绪上的成熟,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能反省自我。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错误,并能主动承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一是社会性的成熟,有对社会和世界的清醒认识,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独立处理各种事务;不偏激、不盲目,有主见,懂进退。而对于材料中给出的三类说法,也就是分别以是否懂得人情世故、是否懂得忍耐坚持、是否懂得舍己为人作为是否懂得成熟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肯定其中的合理性,但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成熟与否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可以相对地进行判断。成熟不以年龄为标准,而是以他的言行举止来判断。有时,所谓的虚伪、世故,也许就是懂得礼仪和公序良俗,懂得将心比心、体贴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能否客观地看清这个复杂的社会,特别是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面对他人的自私、冷酷或欺骗、伤害行为时,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能够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也就可以说这个年轻人走向了成熟。
试题要求写出自己对于成熟的思考,对此,可以从反向突破,首先对不成熟的现象进行反思。对此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反思自己曾经的幼稚、单纯,糊涂、任性,莽撞、不通情理、无视别人感受等行为;也可联想古今中外一些不成熟的人和事,谈不成熟的影响、危害。然后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何为成熟(包括身体、思想心灵、社会关系等),是否成熟可以怎样去辨别。最后,还可适当探讨实现成熟的途径。就对自我修身而言,吾日三省吾身,而对遇到的困难、不幸,不怨天尤人,不软弱退缩,勇敢坚强,有道德,有理想;就对处理与他人、社会的矛盾而言,不鲁莽冲动,不自私自利,有底线,有信念,懂得包容、勇于担责,懂得谦让、主动吃亏。
参考立意:
1.搏击人生,造就成熟人格。
2.认识自我,走向成熟。
3.学会与世界讲和也是成熟。
3.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则作文题目立足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讲究方笔和圆笔。方笔棱角分明,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圆润灵活,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书法的艺术其实也隐射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如方笔般刚毅正直还是如圆笔般通达圆融?方笔有如为人遵纪守规,方正刚直,圆笔有如处世圆融灵活,充满智慧。项穆的话提醒我们,“圆而且方,方而复圆”,过于方正可能不善变通、不容于世,过于圆融难免圆滑世故,失去原则,方和圆二者中和兼备,才能和谐美善。
由“方圆之和谐”联系到“做人处事之方法”,写作时首先应当对“方与圆”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标准分别评判:“方”既可以理解人品的方正,不同于流俗的君子风范,但“方”也可能是不知变通、格格不入;“圆”,意味着圆熟、机变、灵活,但也可能演变为没有原则,老奸巨猾。没有方,圆流于圆滑,没有圆佐,方亦易失于刚直。太“方”则不柔,太“圆”则无刚;太“圆”会失去原则,太“方”会超越标准。关键在于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呢?因此,将“方”与“圆”有机地结合,大致可作如下演绎:一、“大方小圆”,即:大是大非讲原则,小是小非讲风格;二、“内方外圆”,即:待人接物要“柔中寓刚,圆中有方”;三、“已方人圆”,即:对自己方,对别人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四、“时方时圆”,即:从具体情况出发,该方时方,该圆时圆。
立意:
1.正直做人,圆融处世。
2.圆可处世,方能正心。
3.行义如方,用智如圆。
4.圆以晓畅通达,方以不失本心。
5.秉方笔之风骨,融圆笔之通达。
6.融通方圆之妙,得做人处事之法。
7.笔分中立定精神,方圆里决定生活。
4.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材料一体现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苏翊鸣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突破,展现的是他不畏极限、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沉稳,是执着与坚韧。材料二指出抱怨无济于事,努力去做才是解困的良方。生活中弱者习惯抱怨却不去作为,缺少破釜沉舟的魄力,最终在抱怨里煎熬;而强者面对困境没有怨言,而是把抱怨转化成力量,默默积蓄力量,去努力改变现状,最终开辟出新的天地。材料三指出磨练是人生的一大笔宝贵财富,真正强大的人是不会回避挫折的,荣誉的背后,是无尽的付出与努力的拼搏。三则材料体现的是理性看待困境,努力前行。
【参考立意】
①理性看待困境,勇于探索拼搏;
②点亮心灯,勇敢拼搏前行;
③战胜挫折,勇往直前。
5.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子贡从个人节操方面来评价管仲,看到的是小节,是世人层面的忠义,恪守的是“事君以忠”“臣死君难”的教条式道德规范。而孔子着眼于大义,是超越个人世俗层面的大抱负、大胸怀,他是从天下一统,国家安定,人民受益,华夏文明的延续等角度来看待管仲的所作所为的。小节,可以理解为日常行为,琐细微末的操守。而大义则可以理解为在重大事件中,能不顾个人性命、利益,拯救国家民族。审题时要紧扣“孔子和子贡对管仲的评价”,不可泛谈“选择”“生死”等。建议只要找到孔子和子贡对管仲评价的内在关联点,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写作时,应当围绕“舍小节成大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首先可适当论述“小节”与“大义”的概念内涵。如小节,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是温良恭俭让的儒学追求,是孔融让梨的美德,是卧冰求鲤的孝道,是召忽捐躯为主的忠诚。大义,是林觉民抛弃爱妻,“为天下人谋永福”;是于敏隐姓埋名,投身氢弹扬国威,是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大义是一种超越个人的家国情怀,一种放眼天下的集体主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针对“小节”与“大义”的关系进行论述。小节固然可取,规范人们做君子,而大义更为重要,号召人们做圣人。事业面前,当然要舍小节而取大义,以图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复兴富强。
参考立意:
1.大义重于小节。
2.大义至上,不应固守小节。
3.撷取时代大义,抛却世俗小节。
6.答案:略
解析: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句①的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缺点。这强调了以人为鉴、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句②的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能称得上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能称得上聪明。这强调了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句③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这强调了一个人要想有远见卓识,必须加强自己的学识、人格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句④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辨识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这告诉人们,对待任何事物如果没有全局观,就有可能把局部当成整体,从而不能全面地认识、分析问题。句⑤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常被后世用来形容陷入绝境时,忽然又出现转机。句⑥的意思是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能将石灰石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事情。表达了为了正义事业不避千难万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参考立意:
(1)以①②则名句组合,可以有如下立意: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②勇于自我反省。
(2)以③⑥则名句组合,可以有如下立意:①坚定信心,不怕挫折;②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3)以④⑤则名句组合,可以有如下立意:放眼全局,全面认识、分析问题。
7.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句引入他人对中西医治疗理念的评价,把中医比为雄鹰,飞于高处,看到两方面:一是整体,立足的是全局,忽略小节,扬长克短,强调中医的整体观。二是表象,客观存在的现象,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具有直观性,真实性。把西医比作老鼠,走于低处,看到两方面,一是具体,详实,明确的细节。二是机理,病理变化的道理,依赖于技术,数据性强。
第二句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关注生命的高度抽象,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生命体的养护规律。中医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治法。使用中药、针灸、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西医以学科综合为基础,关注生命的物质基础,从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研究,依赖先进的技术,注重局部治疗。
第三句中西医各有优点,各有自己的治疗理念治疗策略,殊途同归。
概括来说,“整体”“局部””辩证论治”“统一体”“先进技术““机理”为本材料的关键词,整体和局部对立统一,辩证性的看待解决问题,基于先进技术,用数据为依据解决实际问题,中西医各有优势和谐共生。
思路指导: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统一的,立足于整体,从大处着眼,胸怀大局。践行于局部,小处着手,精益求精。两者缺一不可。首先辩证性的强调中医整体观,西医局部论的优点。其次,守正创新,和谐共生,求同存异,才是医学发展之道。
参考立意:
1.致整体广大,尽局部精微。
2.胸怀大局,慎微者著。
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4.左手中医,右手西医。
5.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6.基技术,求数据。
8.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孔子和苏浚的名言列举了两种类型的朋友,孔子把朋友分为“有益之友”和“有害之友”,“有益之友”正直、诚信、知识广博,“有害之友”谄媚逢迎、表面奉承背后诽谤,花言巧语;苏浚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前两个对我们是有益的,能够用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能缓急与共,能死生相托,后两个显然是有害的,一味以甜言蜜语进行迎合,追求吃喝玩乐,一旦遇到利益就相互争夺,遇上灾祸就相互倾轧。材料中的这两种类型的朋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益的朋友和有害的朋友构成了对比,“畏友”“密友”和“昵友”“贼友”构成了对比。鲜明的对比表明了命题者鲜明的态度:我们要和有益之友、畏友、密友相交,要远离有害之友、昵友、贼友。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围绕“交友之道”来发表看法,所以写作过程中,必须围绕“交友之道”这一中心话题展开,考生可以按照“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要交这样的朋友—怎样才能交到这样的朋友”的思路展开。写作时,考生不可脱离材料中列举的几种交友类型,泛泛而谈如何交友。行文构思上,可以引用名言或者列举生活中人们交友时的选择引出自己对于“交友”的看法,明确自己的态度;接着可以对“益友”“害友”进行阐述,明确我们为什么要交“益友”,为什么要远离“害友”,同时列举相关事例进行论证;然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交友方面的态度,最后发出呼吁。
参考立意:
1.与优秀的人交往,提升自我。
2.道不同,不相为谋。
3.善交益友,远离损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