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血液-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北师大版)(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9.1 血液-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北师大版)(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2 20: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4.9.1 血液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够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2.能够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3.能够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的知识。
新知导入
医生在诊断某些疾病时,常常对病人的血液进行化验。一下是一位病人一次血液化验的部分检查结果。
这个病人被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正常呢?这就需要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的指标,并了解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演 示
观察血液的组成
将一定量的人体血液放入装有5%的柠檬酸钠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血液的特点。
演 示
观察血液的组成
观察要点:
1.量筒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
2.根据量筒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占总体积的比例约多少?
3.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三种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约占总体积的55%,血细胞约占总体积的45%。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他们的比重不同,因此出现分层。
新知讲解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新知讲解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活 动
观察血细胞
讨 论
观察血细胞
1.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什么细胞有关?
2.比较红细胞与白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数目上有什么不同。
血液是红色的,主要是因为红细胞中有一种红色的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的缘故。
红细胞个体较小,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红细胞中有含铁的血红蛋白,男性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1012个/升,女红细胞正常值为(3.5-5.0)×1012个/升;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人体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
新知讲解
红细胞: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特点: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两面中间凹的圆饼状;细胞中有含铁的血红蛋白。
男:120~160g/L;女:110~150g/L。
寿命与更新:寿命约为120天,由红骨髓再生。
功能: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血液中含氧多,呈鲜红色,这种血叫动脉血;
当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时,血液中含氧少,呈暗红色,这种血叫静脉血。
新知讲解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贫血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心慌等症状。
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治疗:及时就医治疗。平时需要多吃一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新知讲解
白细胞: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特点:体积最大,数目较少,有细胞核,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为(4~10)×109个/L。
寿命与更新:寿命长短不一,由红骨髓产生。
功能:吞噬病菌等,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新知讲解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发炎:当身体某一部分受到病菌感染时,局部出现红肿、发热的现象。
发炎时,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白细胞可以穿出毛细血管壁,集中到受感染的地方,吞噬病菌。
吞噬病菌后的白细胞会死亡,在伤口周围的脓液中含有死亡的白细胞。
新知讲解
血小板: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形态结构特点:形状不规则,体积最小,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无细胞核。
功能:
止血:聚集在伤口处,堵住血管。
凝血:释放促血凝物质,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体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构成了血块。
新知讲解
血浆与血清: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血清:血液凝固后,可以看见血块周围出现一些黄色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不仅颜色与血浆不同,其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血浆和血清有什么不同?
1、颜色不同:血清黄色透明的液体,血浆主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血细胞大多颜色呈淡黄色。
2、成分不同:血浆中含有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等,一般血清中不含有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3、密度不同:血浆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所以血浆的密度相对来说比血清更加密集,浓度更高一些。
活 动
分析下图的化验单
化验单中哪些指标不正常?据此推断他可能患的是什么疾病。
1.红细胞数量过少,血红蛋白含量少,
2.患有贫血病,应多吃一些含铁或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课堂练习
【解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
人体的血液成分中,会在伤口处聚集,促进凝血和止血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C
新知讲解
血量:
成年人血量为体重的7%-8%,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kg的人约有血液4500ml。血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失血量:
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ml),靠自身的调节,一段时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若超过30%(1200-1500ml),会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补给血液
新知讲解
输血:是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血型:人类最基本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人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小 资 料
血型的发现
1818年,英国生理学家、妇产科医生博龙戴尔为一名失血过多的产妇输血,使这位产妇得救,成为人与人之间成功输血的第一实例。但在这以后输血这个治疗手段并不总能取得成功,一些受血者出现了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因此许多科学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输进别人的血安然无恙,而有的人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德斯泰纳用几位同时的血液交叉混合,发现一些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使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但对另外一些人的红细胞没有这种作用。
小 资 料
血型的发现
经过研究,兰德斯泰纳和他的学生发现了人类血液的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血型,确立了ABO血型系统。1930年,兰德斯泰纳由于在血型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结果对于安全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 资 料
成分输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法。但是,如果输血不当,不利于病人的治疗。所以,输血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患者若是急性大出血,最好输入全血以补充血量。如果不能立即得到合适的血液,可以先输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起到暂时急救之效。
严重贫血者总的血量不少,但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所以只需给患者补充红细胞;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则需要输入浓缩的白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以保证正常的凝血。
小 资 料
成分输血
对某些患者,如大面积烧伤病人丢失的主要是血浆,这样的病人若输入劝学会造成血细胞浓度过高,因而增加了血液黏度,不利于病人的血液循环。所以,只能给这种病人输入血浆或者血浆代用品。
根据患者所需血液的成分进行输血的方式,称为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没有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由于具有上述优点,成分输血已经称为临床上常常使用的输血方式。
建议活动
方法步骤:
1.将教师配制好的4种模拟血液分装到4支试管中,4支试管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伤员的血液。
除了4位伤员的“血液”,教师还准备了用于血型鉴定的物品:“A型血清”“B型血清”、载玻片、吸管。
2.根据下面的表格中的资料,讨论如何利用“A型血清”和 “B型血清”确定4位伤员的血型。
模拟“血型鉴定”
建议活动
你鉴定血型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方案,确定4位伤员的血型。
模拟“血型鉴定”
讨 论
模拟“血型鉴定”
1.这4位伤员分别可以接受什么血型的血液?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AB型血型的患者可以接受哪些血型的人的血液?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A型、B型、AB型和O型血。
课堂练习
【解析】如果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则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符合题意。
小红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红和妈妈输血,小红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红输血,爸爸、妈妈、小红的血型可能是( )
A. 爸爸O型、妈妈AB型、小红B型
B. 爸爸O型、妈妈A型、小红B型
C. 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B型
D. 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A型
A
新知讲解
大力提倡无偿献血
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1998年10月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小 资 料
组织液和淋巴
课堂总结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血液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量
输血和血型
大力提倡无偿献血
课堂练习
1.B血型的人大量失血,根据安全输血的原则,应为病人输入哪种血型的血( )
A. A 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2.目前,在输血时经常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以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如果给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输血,应该输入血液的哪种成分?(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D
B
课堂练习
3.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控制中心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B. 人体红细胞寿命只有120天左右,成熟的红细胞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C. 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
D. 人体的血管与杨树的茎都与物质运输有关,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
4.人体的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液体,在血液的成分中,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能力的是(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白细胞
D
D
课堂练习
5.成分输血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严重贫血者运输氧气功能不足,治疗时应输入( )
A. 白细胞
B. 血小板
C. 红细胞
D. 血浆
6.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8名队员成功登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最高峰迎风招展!登顶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A
C
课堂练习
7.李明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红蛋白
8.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以什么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
A. 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
B. 在血浆中运输
C. 靠白细胞运输
D. 靠血小板运输
A
C
课堂练习
9.小红去医院检查,发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都低于正常值,请你推测小红可能患( )
A. 贫血
B. 体内有炎症
C. 坏血病
D. 佝偻病
10.人体内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化( )
A. 形成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B. 产生寿命更长的红细胞
C. 产生体积更大的白细胞
D. 产生分裂更快的血小板
A
A
作业布置
思考与练习:
1.题
2.题
3.题
4.题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