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4.9.2 血液循环(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观察血管和心脏,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管,分析各种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提点;
2.辨认心脏各部分结构,阐明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新知导入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血液为什么能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动呢?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活 动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方法步骤
1.用湿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尾部,放在培养皿中或载玻片上,将尾鳍展开。
2.在低倍镜下观察尾鳍内血管和血流情况。观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水槽。
讨 论
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流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血管管径较小,血流流动速度快的血管是动脉,血流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血管管径较大,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是静脉,血流速度最慢,血管管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讨 论
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
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速度很慢。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以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过程。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在体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过程。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在肺循环中,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新知讲解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小 资 料
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指由主动脉基部左右两侧各发出的一条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肌内部,形成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为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血液沿着这条循环途径流动,就叫做冠脉循环。通过冠脉循环,心脏的肌肉细胞获得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使心肌缺血,会引起冠心病。心肌暂时性缺血时,可能引起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堵塞,造成心肌严重缺血,就会引起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
课堂练习
【解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b肺动脉中的静脉血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变成d肺静脉的动脉血,B符合题意。
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a→b→c→d→左心房”。解释合理的是( )
A.a中的血液含氧丰富
B.从b到d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b代表肺静脉
D.c代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B
新知讲解
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
血压的数值用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来表示,可以利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来测量,表示方式为:收缩压/舒张压。
新知讲解
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
高血压: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经常超过140mmHg或者舒张压经常超过90mmHg。
低血压:若收缩压经常低于90mmHg或者舒张压经常低于50mmHg。
新知讲解
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
血压正常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血压过高和过低都对人体不利。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并可能使血管破裂;血压过低会使血流缓慢,血流运输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器官组织的正常活动。
新知讲解
脉搏
脉搏:当心室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扩张;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壁回缩。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我们通常可以在腕部摸到桡动脉的搏动,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活 动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实施实验计划:
测量脉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讨 论
1.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一致?
2.实验中的对照实验是如何设置的?
实验结果可能与假设一致,也有可能不一致,如果一致,假设就得到了证明,说明假设成立;如果结果与假设不一致,说明假设需要调整,建立新的假设,再次设计实验证实假设。
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
讨 论
3.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4.同样的运动对男女同学心率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的快慢是否有差异?
5.在实验中,你们小组遇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运动类型不同,心率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样。
不一样;男同学的心跳次数比女同学的心跳次数快。影响心跳的快慢,除了运动、性别这两个因素以外,还有年龄、情绪,交感神经的兴奋与否,听不同的音乐,吃的食品等都可以影响心跳的快慢。
略,视具体情况解决。
课 外 读
淋巴循环
课堂练习
【解析】①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而不是静脉,故选项A和D均错;②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的说法正确,③切脉是通过动脉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故C正确; ④切脉按压桡动脉处,故④错误,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
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当人体的某些器官患病时,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②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
③切脉时手指按压在桡动脉处 ④切脉时手指按压在肱动脉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C
课堂练习
1.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正常情况下,它可以流经的结构是( )
A.右心室 B.肺动脉
C.肺静脉 D.肾静脉
2.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
B.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
D.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D
C
课堂练习
3.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①是肺静脉,流静脉血
B.③是小肠绒毛,其壁由一层肌肉细胞构成
C.健康人的④中含有葡萄糖、尿素
D.若⑥是下肢的小动脉,血液最先流回左心房
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变为动脉血
B.变为静脉血
C.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没有变化
A
C
课堂练习
5.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当发生煤气中毒时,一氧化碳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6.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是左心室,其壁最厚,内流动脉血
B.当B、D收缩时,B与2、D与1之间瓣膜张开
C.静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应在C中发现该药物
D.A与B之间,C与D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C
课堂练习
7.如图表示人体心脏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心脏的四个腔中,[5]的壁最厚收缩力最强
B. 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8]内流的血液含氧气量最丰富
C. 体循环起始于[5],流经[1]终止于[2]
D. 若将水从[1]灌进,则水将从[6]流出
8.人体内血液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A.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降低
B.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升高
C.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降低
D.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升高
D
D
课堂练习
9.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流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
A.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 肺静脉→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 上、下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
D.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
10.关于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此图可表示人体体循环
B. 甲类血为静脉血
C. 甲类血所在的血管为静脉
D. 此图中的心室壁为心脏四腔中最厚
B
A
作业布置
思考与练习:
4.题
5.题
6.题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