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质量评估(含2013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质量评估(含2013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18 14: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质量评估(三)
第三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潍坊模拟)“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  )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2.(2013·长沙模拟)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 
(  )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
3.(2013·南京模拟)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  )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
4.(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  )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6.(2013·通州模拟)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7.(2013·潍坊模拟)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 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
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 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
8.(2013·蚌埠模拟)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9.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0.(2013·潍坊模拟)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 (  )
①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②政府支持
③列强放松侵略 ④企业经营有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3·无锡模拟)“‘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由材料可知,“公永和”具有的特征是 
(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12.“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 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 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  )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的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
13.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8分)
1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
地点
创办者
企业名称
1866年

方举赞、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1872年
广东南海
陈启源(沅)

材料二 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①②补充完整。(4分)
①       ②     ?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8分)
(3)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4分)
【备选习题】
1.(2013·南通模拟)“(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  )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2013·自贡模拟)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
A.《农政全书》中记载的官营丝织业
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
C.1902年荣氏兄弟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
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筹办大生纱厂
3.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境。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C。
2.【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说明中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B、C、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从表中数据信息变化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逐渐增多,外国商品大量涌入,造成中国原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说法错误,B无法得出,D不符合史实,列强大量对华输出资本应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故选C。
5.【解析】选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的“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以新卫旧”可知“它”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这是洋务运动。故选B。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从统计示意图可知,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逐年递增,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生丝生产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服从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
【规律方法】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成分
(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最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分。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发展艰难。
(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兼有超经济掠夺方式。
【变式备选】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所反映的是 (  )
A.商品经济 B.洋务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农业经济
【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经济形态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商品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也包括洋务企业,所以受到他们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A。而洋务经济受到封建主义的支持,故排除B。而农业是受到统治者重视的,排除D。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都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符合题意,故选C。
7.【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李鸿章认为他从事了一辈子的洋务运动,结果都是“纸糊的老虎”,说明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选A。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8.【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抵羊”暗含抵制洋货的含义。使用国货、抵制洋货体现作者实业救国思想。
9.【解析】选C。回答本题需要注意问题的前提要求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文明转型,即从原始采集、渔猎进入农业文明,又由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结合本题信息“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可知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应是近代化进程的启动。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30年代,正是日本一步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的时期,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即可。“因爱国运动之激昂”,说明①正确,“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说明②正确,“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说明④正确。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反映了“公永和”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故选C。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变化的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严重的通货膨胀折射出的应该是国统区的经济恶化,民族工业到了崩溃的边缘,国民党的政权行将瓦解。而④逻辑混乱,物价飞涨并不意味着农业的复苏。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经济变化的理解。第(1)题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图1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结构。影响可从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加以分析。第(2)题回答特点根据图片可以看出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原因包括自然经济的解体、交通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第(3)题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呈现不同的发展状况。
答案:(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特点: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
原因:这些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城市倾销商品,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
(3)特点:曲折发展。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源(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第(2)题,民国初年,由于民国政府的政策等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3)题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工业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1)①上海 ②继昌隆缫丝厂
(2)状况:迅速发展或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期。
条件:辛亥革命(或民国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3)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备选习题】
1.【解析】选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虽然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C、D,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故选B。
2.【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工业浪潮冲击”“依靠政府力量”。四个选项中只有B与题意相符,A不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近代企业,C、D都是民间力量(私人)兴办的企业。
3.【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表中四个时间段中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很快的,故排除C,而国民政府前期没有发生社会巨变,抗战时期有大量民族工业内迁,未被日本整体吞并,排除A、D,选择B。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