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 2022年9月初NASA发布了一张自太阳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暗条图像。暗条是被太阳磁场抬升腾空的炽热弧状气体形成的投影,通常可存在数小时到数天,最终会坍塌,但有时会爆发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NASA拍摄到的太阳暗条属于(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2.太阳暗条发生于(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3.若该太阳暗条爆发,则会( )
A.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B.使地球低纬地区出现极光
C.使地球出现潮汐现象 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冰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常见于严寒地区的冬季,多在-40℃以下,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冰雾多出现在( )
A.清晨 B.正午 C.午后 D.黄昏
5.下列现象中,最有利于冰雾形成的是( )
A.大风 B.暴雪 C.多云 D.逆温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爬坡沙丘指沙丘在移动过程中受山体阻挡,在风力作用下沙粒物质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研究人员以青藏高原南部的爬坡沙丘为研究对象,在以朋曲和协林藏布江为主线的河谷区采样,该地区风向以西南方向为主。下图为采样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该区域爬坡沙丘的沙源来自( )
A.河漫滩 B.洪积扇 C.河口三角洲 D.河流阶地
7.该区域爬坡沙丘的缓坡多朝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深洼地(岩溶峰丛洼地)由正向凸的石峰和负向凹的封闭洼地组成。对深洼地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挖掘地质遗迹的价值,对地质遗迹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图示意深洼地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沉积
9.影响深洼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①岩溶裂隙发育 ②地下暗河坍塌 ③大气降水持续 ④地表水汇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深洼地最典型的区域最可能分布在( )
A.陕西 B.青海 C.广西 D.浙江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浙江宁波市主城区不少主次干道沿途落叶飘零,引得市民驻足观看。该市主次干道种植的树种为香樟、女贞等,预计落叶将持续两个月左右。下图为香樟落叶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香樟、女贞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季雨林
12.该时期香樟、女贞等树种落叶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新陈代谢加快 B.气温较低,光合作用减弱
C.土壤湿润,蒸腾作用强烈 D.降水较少,水分供应不足
13.与香樟、女贞等树种相比,华北典型植被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四季常青 B.有茎花现象 C.季相分明 D.为肉质茎叶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北疆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因高大山休对水汽的拦截和抬升作用,局部降水量较大,极易导致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下图示意北疆多年洪涝灾害危害性等级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北疆洪涝灾害高发区位于( )
A.西北部山区 B.东北部山区 C.西南部河谷 D.东南部盆地
15.北疆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 )
①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暴雨天气 ③山区径流速度快 ④山区下渗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对北疆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GPRS
二、综合题
17.(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地球的内部各圈层中,地壳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全球各区域地壳厚度不均。下图示意沿85°E部分地壳厚度分布,M为地壳厚度。
(1)科学家绘制地壳厚度首先要确定 面的深度,该处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 。
(2)据图可知,地壳厚度与海拔的关系是呈 相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处可达 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km。
18.(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强度可以用城市与郊区的温度差来表征。差值越大,热岛强度越高;反之,热岛强度越小。下图为上海市全年平均逐时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图。
(1)描述上海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
(2)分析16~21时热岛效应迅速增强的原因。
(3)推测上海市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及天气条件。
19.(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汐是一种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称潮,夜晚称汐,合称潮汐。因地球自转,地球每天正对月球和背对月球各一次,就有了日变化;一月之中,农历初一、十五为大潮,初七、初八、廿二、廿三为小潮。下图为大潮与小潮示意图。
(1)说出潮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一日内出现潮汐的次数。
(2)分析大潮、小潮的形成原因。
(3)简述潮汐对人类的有利影响。
20.(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土壤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的大陆内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下图为草原土形成图。
(1)指出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的省区。
(2)分析草原土的形成过程。
(3)推测草原开垦后,草原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1.由材料可知,暗条是被太阳磁场抬升腾空的炽热弧状气体形成的投影,结合所学太阳活动类型知识“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通常发生在色球层,它像是太阳面的耳环一样。”可知,暗条应为日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由上题分析可知,暗条属于日珥,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由第1题分析可知,暗条属于日珥,日珥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流,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大气层时,会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长波通信影响不大,D错误;暗条爆发会扰乱电离层,卫星导航信号穿过其中时会受干扰削弱,甚至中断,A正确;极光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B错误;地球出现潮汐现象是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C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4.A
5.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冰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又称冰晶雾。由于近地大气层温度很低,如果雾中同时存在过冷却水和冰晶,由于冰面饱和水汽压比水面饱和水汽压小,水滴会逐渐蒸发,而水汽在冰晶上凝华使之逐渐增大,同时过冷却水滴与冰晶接触又会立刻冻结,结果就变成冰雾。
4.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因此,冰雾形成需要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较大,且在气温最低的时候。白天,随着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逐渐增强,地面的气温也逐步升高,在午后2时气温达到最高,到了夜晚没有了太阳,地面辐射仍然存在,地面会散热,气温随之降低,经过一夜的散热,到清晨日出前后,气温便降至最低点了,故冰雾多出现在清晨,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5.大风易将大气中的水汽吹走,难以停留形成雾,A错误;暴雪后,大气中水汽(冰晶)减少,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误;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小,夜间气温较高,不利于水汽凝结,C错误;逆温条件下,大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结构较为稳定,同时高空气温高、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的水汽易凝华进而变成冰雾,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6.A
7.D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风将迎风坡上的砂粒带走,并在背风坡堆积下来,丘内部也随之形成顺风向的斜层理。
6.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及低阶地出露——受风力作用,河漫滩沙粒随风力搬运形成爬坡沙丘,A正确;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图中河流是常年性河流,B错误;河口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以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图示区域没有湖泊和海洋分布,C错误;本区域没有信息说明有河流阶地分布,D错误。故答案为:A。
7.沙粒随迎风坡抬升并在顶部附近堆积,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在背风坡滑落,形成陡峭的滑落面,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陡,该地区风向以西南方向为主,所以迎风坡朝向西南,缓坡多朝向西南,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8.B
9.B
10.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8.深洼地是岩溶峰丛洼地,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而岩溶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B正确;岩溶地貌主要与流水溶蚀作用相关,与风化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是在气候干旱地区,C错误;流水沉积地貌地势起伏较小,该地貌地势起伏大,D错误。故答案为:B。
9.如图中所示原有岩体中有裂隙水,且溶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就是在裂隙水区域,所以判断深洼地是由岩溶裂隙发育,①正确;地下暗河并未坍塌,而应是地下溶洞坍塌,促使洼地规模扩大,②错误;如图示该区域在三个时期内都有大气降水,持续大气降水为溶蚀提供水分条件,③正确;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不易汇流,④错误。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10.岩溶地貌又称之为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广为分布,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1.B
12.A
13.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浙江省宁波市主城区主次干道种植的香樟、女贞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常绿阔叶林的落叶现象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每年春季气温回暖,降水增多,常绿阔叶林新陈代谢加快,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华北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相比于香樟、女贞等温带常绿阔叶林而言,其秋冬落叶,春夏长叶,季相变化明显,C正确;四季常青为常绿树种的特征,A错误;茎花现象为热带雨林特有的现象,B错误;肉质茎叶为荒漠植被的典型特征,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4.C
15.B
16.B
【知识点】洪涝灾害;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4.根据图中的“危害性等级”图例可知,北疆洪涝灾害中的严重和特重分布区域位于北疆的西南部河谷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5.北疆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年际变化不大,①错误;暴雨导致短时间地表径流暴涨,由于降水强度大,历时短,所以下渗较少,是洪涝灾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正确;山区地势起伏大,径流速度快,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涝灾害,③正确;北疆洪涝灾害与下渗量大小关系不大,④错误。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16.RS是指遥感,主要监测灾害出现的范围及变化,无法评估自然灾害,A错误;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用来分析数据,可进行自然灾害评估,B正确;GNSS是定位导航技术,GPRS是无线通信技术,都不能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CD错误。故答案为:B。
17.【答案】(1)莫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2)正;70;39-41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
【解析】【分析】(1)地壳是指莫霍面之上的部分,所以绘制地壳厚度首先要确定莫霍面的深度,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2)地壳厚度与海拔的关系是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图示中85°E经线穿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地壳最厚处可达70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km,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平均厚度为5-10km。
【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
18.【答案】(1)上海市白天(8时-16时)热岛强度较低,夜间(16时-次日8时)热岛强度较高;6时到10时热岛强度迅速降低,16时到21时热岛强度迅速增强。
(2)城区大气扩散条件相对郊区差,白天积蓄的热量相对不易散失;城市空气污染物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城区夜间气温较高;夜间城市仍有少量人为排放的废热,气温高于郊区。
(3)上海市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秋季,秋季大气状况最稳定,秋季天空中云量较少,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导致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天气条件是晴朗无风,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快,天气形势越不稳定,城郊之间温差越小,热岛强度就越小,反之“热岛”强度就越大。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如图示,上海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分为两个时段,即21时到此日6时的黑夜期间热岛强度高,和10时到16时之间的白天热岛强度低。上海市白天(8时-16时)热岛强度较低,夜间(16时-次日8时)热岛强度较高;6时到10时热岛强度迅速降低,16时到21时热岛强度迅速增强。
(2)16~21时热岛效应迅速增强的原因应从城区气温降温慢,郊区气温降温相对较快的角度分析,首先从下垫面性质分析,城区大气扩散条件相对郊区差,白天积蓄的热量相对不易散失;其次从大气成分分析,城市空气污染物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城区夜间气温较高;最后从排放废热分析,夜间城市仍有少量人为排放的废热,气温高于郊区。
(3)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及天气条件都是要求云量少,晴天多的大气稳定的天气或季节,相对而言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大气状态并不稳定,而秋季正处于夏季风和冬季风转换之际,风力较弱,秋季大气状况最稳定,秋季天空中云量较少,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导致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大,城市热岛效应强,所以上海市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秋季。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天气条件是晴朗无风,风速越大,空气流动加快,热量交换频繁,城郊温差减小,热岛强度就越小,反之“热岛”强度就越大。
【点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废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19.【答案】(1)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因素;一日内出现潮汐的次数是2次。
(2)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形成大潮。太阳、月球和地球形成直角,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部分相消,形成小潮。
(3)人们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张网捕鱼;引水晒盐;利用广阔的海涂,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潮汐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可以利用它发出强大的、廉价的电力;世界上许多浅水港口,诸如我国的上海、英国的伦敦和德国的汉堡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潮汐而存在的,巨型的远洋航轮,只有利用涨潮时的较高水位,才能进出海港。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潮汐就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涨落叫作潮,夜晚的海水涨落叫作汐。由材料“因地球自转,地球每天正对月球和背对月球各一次,就有了日变化”可知,一日内有2次潮汐现象。
(2)读图可知,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就会发生叠加,进而形成大潮。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形成直角时,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机会有一部分相消,从而形成小潮。
(3)题意要求简述潮汐对人类的有利影响,则需要从潮汐对人类的积极影响方面进行阐述。人们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可以张网捕鱼,增加捕获量;还可以引水晒盐;同时也可以利用广阔的海涂,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潮汐能还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以用来发电;巨型的远洋航轮,还可以利用涨潮时的较高水位进出浅水港码头。
【点评】当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海水所受到的吸引力叠加,就会出现大潮;若日、地二者连线与地、月二者连线垂直,海水所受到的吸引力会被削弱,就会出现小潮。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出现大潮;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日、地二者连线与地、月二者连线垂直,此时出现小潮。
20.【答案】(1)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
(2)草原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雨季随雨水淋溶,由淋溶土层向下移动,在剖面中下部以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
(3)草原开垦后,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更贫瘠。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由题干信息“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长城以北的省份主要是内蒙古和陕西;贺兰山以东的省份主要是宁夏、甘肃等省份。
(2)草原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土壤表层的腐殖质累积过程和土壤深层的钙化过程,土壤表层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与草原植被有关,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雨季,由淋溶土层向下移动,在剖面中下部以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最终形成的草原土由上到下是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
(3)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腐殖质,而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植被的凋落物,草原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草类植被的凋落物,随着草原开垦,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更贫瘠。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 2022年9月初NASA发布了一张自太阳有记录以来最长的暗条图像。暗条是被太阳磁场抬升腾空的炽热弧状气体形成的投影,通常可存在数小时到数天,最终会坍塌,但有时会爆发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NASA拍摄到的太阳暗条属于(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2.太阳暗条发生于(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3.若该太阳暗条爆发,则会( )
A.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B.使地球低纬地区出现极光
C.使地球出现潮汐现象 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1.由材料可知,暗条是被太阳磁场抬升腾空的炽热弧状气体形成的投影,结合所学太阳活动类型知识“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通常发生在色球层,它像是太阳面的耳环一样。”可知,暗条应为日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由上题分析可知,暗条属于日珥,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由第1题分析可知,暗条属于日珥,日珥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流,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大气层时,会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长波通信影响不大,D错误;暗条爆发会扰乱电离层,卫星导航信号穿过其中时会受干扰削弱,甚至中断,A正确;极光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B错误;地球出现潮汐现象是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C错误。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冰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常见于严寒地区的冬季,多在-40℃以下,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冰雾多出现在( )
A.清晨 B.正午 C.午后 D.黄昏
5.下列现象中,最有利于冰雾形成的是( )
A.大风 B.暴雪 C.多云 D.逆温
【答案】4.A
5.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冰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又称冰晶雾。由于近地大气层温度很低,如果雾中同时存在过冷却水和冰晶,由于冰面饱和水汽压比水面饱和水汽压小,水滴会逐渐蒸发,而水汽在冰晶上凝华使之逐渐增大,同时过冷却水滴与冰晶接触又会立刻冻结,结果就变成冰雾。
4.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因此,冰雾形成需要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较大,且在气温最低的时候。白天,随着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逐渐增强,地面的气温也逐步升高,在午后2时气温达到最高,到了夜晚没有了太阳,地面辐射仍然存在,地面会散热,气温随之降低,经过一夜的散热,到清晨日出前后,气温便降至最低点了,故冰雾多出现在清晨,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5.大风易将大气中的水汽吹走,难以停留形成雾,A错误;暴雪后,大气中水汽(冰晶)减少,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误;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小,夜间气温较高,不利于水汽凝结,C错误;逆温条件下,大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结构较为稳定,同时高空气温高、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的水汽易凝华进而变成冰雾,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爬坡沙丘指沙丘在移动过程中受山体阻挡,在风力作用下沙粒物质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研究人员以青藏高原南部的爬坡沙丘为研究对象,在以朋曲和协林藏布江为主线的河谷区采样,该地区风向以西南方向为主。下图为采样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该区域爬坡沙丘的沙源来自( )
A.河漫滩 B.洪积扇 C.河口三角洲 D.河流阶地
7.该区域爬坡沙丘的缓坡多朝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答案】6.A
7.D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沉积下来形成风积物。风将迎风坡上的砂粒带走,并在背风坡堆积下来,丘内部也随之形成顺风向的斜层理。
6.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及低阶地出露——受风力作用,河漫滩沙粒随风力搬运形成爬坡沙丘,A正确;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图中河流是常年性河流,B错误;河口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以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图示区域没有湖泊和海洋分布,C错误;本区域没有信息说明有河流阶地分布,D错误。故答案为:A。
7.沙粒随迎风坡抬升并在顶部附近堆积,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在背风坡滑落,形成陡峭的滑落面,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陡,该地区风向以西南方向为主,所以迎风坡朝向西南,缓坡多朝向西南,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深洼地(岩溶峰丛洼地)由正向凸的石峰和负向凹的封闭洼地组成。对深洼地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挖掘地质遗迹的价值,对地质遗迹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图示意深洼地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沉积
9.影响深洼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①岩溶裂隙发育 ②地下暗河坍塌 ③大气降水持续 ④地表水汇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深洼地最典型的区域最可能分布在( )
A.陕西 B.青海 C.广西 D.浙江
【答案】8.B
9.B
10.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8.深洼地是岩溶峰丛洼地,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而岩溶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B正确;岩溶地貌主要与流水溶蚀作用相关,与风化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是在气候干旱地区,C错误;流水沉积地貌地势起伏较小,该地貌地势起伏大,D错误。故答案为:B。
9.如图中所示原有岩体中有裂隙水,且溶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就是在裂隙水区域,所以判断深洼地是由岩溶裂隙发育,①正确;地下暗河并未坍塌,而应是地下溶洞坍塌,促使洼地规模扩大,②错误;如图示该区域在三个时期内都有大气降水,持续大气降水为溶蚀提供水分条件,③正确;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不易汇流,④错误。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10.岩溶地貌又称之为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广为分布,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浙江宁波市主城区不少主次干道沿途落叶飘零,引得市民驻足观看。该市主次干道种植的树种为香樟、女贞等,预计落叶将持续两个月左右。下图为香樟落叶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香樟、女贞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季雨林
12.该时期香樟、女贞等树种落叶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新陈代谢加快 B.气温较低,光合作用减弱
C.土壤湿润,蒸腾作用强烈 D.降水较少,水分供应不足
13.与香樟、女贞等树种相比,华北典型植被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四季常青 B.有茎花现象 C.季相分明 D.为肉质茎叶
【答案】11.B
12.A
13.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浙江省宁波市主城区主次干道种植的香樟、女贞树所属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常绿阔叶林的落叶现象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每年春季气温回暖,降水增多,常绿阔叶林新陈代谢加快,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华北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相比于香樟、女贞等温带常绿阔叶林而言,其秋冬落叶,春夏长叶,季相变化明显,C正确;四季常青为常绿树种的特征,A错误;茎花现象为热带雨林特有的现象,B错误;肉质茎叶为荒漠植被的典型特征,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北疆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因高大山休对水汽的拦截和抬升作用,局部降水量较大,极易导致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下图示意北疆多年洪涝灾害危害性等级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北疆洪涝灾害高发区位于( )
A.西北部山区 B.东北部山区 C.西南部河谷 D.东南部盆地
15.北疆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 )
①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暴雨天气 ③山区径流速度快 ④山区下渗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对北疆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GPRS
【答案】14.C
15.B
16.B
【知识点】洪涝灾害;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4.根据图中的“危害性等级”图例可知,北疆洪涝灾害中的严重和特重分布区域位于北疆的西南部河谷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5.北疆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年际变化不大,①错误;暴雨导致短时间地表径流暴涨,由于降水强度大,历时短,所以下渗较少,是洪涝灾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正确;山区地势起伏大,径流速度快,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涝灾害,③正确;北疆洪涝灾害与下渗量大小关系不大,④错误。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16.RS是指遥感,主要监测灾害出现的范围及变化,无法评估自然灾害,A错误;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用来分析数据,可进行自然灾害评估,B正确;GNSS是定位导航技术,GPRS是无线通信技术,都不能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CD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7.(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地球的内部各圈层中,地壳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全球各区域地壳厚度不均。下图示意沿85°E部分地壳厚度分布,M为地壳厚度。
(1)科学家绘制地壳厚度首先要确定 面的深度,该处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 。
(2)据图可知,地壳厚度与海拔的关系是呈 相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处可达 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km。
【答案】(1)莫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2)正;70;39-41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
【解析】【分析】(1)地壳是指莫霍面之上的部分,所以绘制地壳厚度首先要确定莫霍面的深度,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2)地壳厚度与海拔的关系是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图示中85°E经线穿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地壳最厚处可达70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km,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平均厚度为5-10km。
【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
18.(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强度可以用城市与郊区的温度差来表征。差值越大,热岛强度越高;反之,热岛强度越小。下图为上海市全年平均逐时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图。
(1)描述上海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
(2)分析16~21时热岛效应迅速增强的原因。
(3)推测上海市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及天气条件。
【答案】(1)上海市白天(8时-16时)热岛强度较低,夜间(16时-次日8时)热岛强度较高;6时到10时热岛强度迅速降低,16时到21时热岛强度迅速增强。
(2)城区大气扩散条件相对郊区差,白天积蓄的热量相对不易散失;城市空气污染物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城区夜间气温较高;夜间城市仍有少量人为排放的废热,气温高于郊区。
(3)上海市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秋季,秋季大气状况最稳定,秋季天空中云量较少,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导致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天气条件是晴朗无风,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快,天气形势越不稳定,城郊之间温差越小,热岛强度就越小,反之“热岛”强度就越大。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如图示,上海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分为两个时段,即21时到此日6时的黑夜期间热岛强度高,和10时到16时之间的白天热岛强度低。上海市白天(8时-16时)热岛强度较低,夜间(16时-次日8时)热岛强度较高;6时到10时热岛强度迅速降低,16时到21时热岛强度迅速增强。
(2)16~21时热岛效应迅速增强的原因应从城区气温降温慢,郊区气温降温相对较快的角度分析,首先从下垫面性质分析,城区大气扩散条件相对郊区差,白天积蓄的热量相对不易散失;其次从大气成分分析,城市空气污染物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城区夜间气温较高;最后从排放废热分析,夜间城市仍有少量人为排放的废热,气温高于郊区。
(3)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及天气条件都是要求云量少,晴天多的大气稳定的天气或季节,相对而言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大气状态并不稳定,而秋季正处于夏季风和冬季风转换之际,风力较弱,秋季大气状况最稳定,秋季天空中云量较少,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导致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大,城市热岛效应强,所以上海市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秋季。全年热岛效应最强的天气条件是晴朗无风,风速越大,空气流动加快,热量交换频繁,城郊温差减小,热岛强度就越小,反之“热岛”强度就越大。
【点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废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19.(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汐是一种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称潮,夜晚称汐,合称潮汐。因地球自转,地球每天正对月球和背对月球各一次,就有了日变化;一月之中,农历初一、十五为大潮,初七、初八、廿二、廿三为小潮。下图为大潮与小潮示意图。
(1)说出潮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一日内出现潮汐的次数。
(2)分析大潮、小潮的形成原因。
(3)简述潮汐对人类的有利影响。
【答案】(1)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因素;一日内出现潮汐的次数是2次。
(2)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形成大潮。太阳、月球和地球形成直角,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部分相消,形成小潮。
(3)人们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张网捕鱼;引水晒盐;利用广阔的海涂,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潮汐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可以利用它发出强大的、廉价的电力;世界上许多浅水港口,诸如我国的上海、英国的伦敦和德国的汉堡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潮汐而存在的,巨型的远洋航轮,只有利用涨潮时的较高水位,才能进出海港。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潮汐就是海水在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涨落叫作潮,夜晚的海水涨落叫作汐。由材料“因地球自转,地球每天正对月球和背对月球各一次,就有了日变化”可知,一日内有2次潮汐现象。
(2)读图可知,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就会发生叠加,进而形成大潮。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形成直角时,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机会有一部分相消,从而形成小潮。
(3)题意要求简述潮汐对人类的有利影响,则需要从潮汐对人类的积极影响方面进行阐述。人们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可以张网捕鱼,增加捕获量;还可以引水晒盐;同时也可以利用广阔的海涂,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潮汐能还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以用来发电;巨型的远洋航轮,还可以利用涨潮时的较高水位进出浅水港码头。
【点评】当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海水所受到的吸引力叠加,就会出现大潮;若日、地二者连线与地、月二者连线垂直,海水所受到的吸引力会被削弱,就会出现小潮。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出现大潮;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日、地二者连线与地、月二者连线垂直,此时出现小潮。
20.(2023高一下·忻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土壤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的大陆内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下图为草原土形成图。
(1)指出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的省区。
(2)分析草原土的形成过程。
(3)推测草原开垦后,草原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答案】(1)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
(2)草原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雨季随雨水淋溶,由淋溶土层向下移动,在剖面中下部以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
(3)草原开垦后,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更贫瘠。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由题干信息“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长城以北的省份主要是内蒙古和陕西;贺兰山以东的省份主要是宁夏、甘肃等省份。
(2)草原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土壤表层的腐殖质累积过程和土壤深层的钙化过程,土壤表层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与草原植被有关,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雨季,由淋溶土层向下移动,在剖面中下部以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最终形成的草原土由上到下是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
(3)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腐殖质,而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植被的凋落物,草原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草类植被的凋落物,随着草原开垦,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更贫瘠。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