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灯笼》作业(第一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灯笼》作业(第一课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8: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灯 笼
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龛(kān) 装饰 族姊远嫁(zǐ) 冰糖葫芦
B.幽悄(qiāo) 怅惘 岁梢寒夜(shāo) 富贵容华
C.静穆(mù) 锵然 咕咕噜噜(lǔ) 进京赶考
D.斡旋(wò) 燎原 垂珠联珑(lóng) 雪夜驰马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语境义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调停,调解】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B.家来【方言,即回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
C.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没有开始】勾不起爱好来。
D.假定是暖融融的眷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幽深寂静】,意味应是深长的。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灯笼最让人期盼的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灯笼还有其他意义。古代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前途光明、前赴后继,称为“开灯”。
A.国泰民安 B.彩龙兆祥 C.民富国强 D.前赴后继
4.文化知识填空:按灯笼的相关知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灯笼种类。
(1)从种类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从造型上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_______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艺。
(4)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_______和_______最为著名。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灯笼》节选,完成第5~19题。
(一)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5.第1自然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自选角度赏析选文中的划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段末尾的句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②“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③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④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8.从选文第1自然段看,灯笼和祖父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2自然段用“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3自然段作者由灯笼想起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②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③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儿,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④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眷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⑤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⑥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2.说说你对第2自然段中“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2自然段回忆族姊远嫁的事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3自然段首句“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4段提到宫灯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并评价第5自然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作者希望灯笼上写的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赏析第5自然段中“雪夜入蔡……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们应怎样评价结尾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答案】D 【解析】A项中,“装饰”中的“装”应为“妆”;B项中,“幽悄”的“悄”应读作“qiǎo”,“富贵容华”中的“容”应为“荣”;C 项中,“咕咕噜噜”的“噜”应读“lū”。
2.【答案】C 【解析】“未始”在句中的语境义为“未必”。
3.【答案】D 【解析】“前赴后继”的意思是: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答案】(1)宫灯、纱灯、吊灯;(2)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3)走马
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4)宫灯 纱灯
【解析】按每小题提示的内容填写即可。
课内阅读
5.【答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解析】从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及结构上的作用的角度分析。
6.【答案】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结合重点词赏析句子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7.【答案】总结自己和灯笼的关系,领起下文。
8.【答案】祖父晚年去城里说事,回来晚的时候,“我”和长工李老五带着灯笼去接他,到家时,家里的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
【解析】交代灯笼与接祖父的关联即可。
9.【答案】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10.【答案】母亲嘱咐“我”打了灯笼照路;母亲在“我”上灯学回家后,接过“我”的灯笼,递给“我”消夜食品;母亲为“我”特别预备了小的纱灯。
【解析】列举与母亲有关的事例即可。
11.【答案】①有行好的意思。②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
【解析】结合选文中的两个与灯笼有关的内容分析作用。
12.【答案】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所以“朱门”代指豪富贵族人家。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已褪,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
【解析】紧扣“朱门”代指豪富贵族人家的含义理解句意。
13.【答案】由族姊远嫁时的辉煌景象想到现在族姊家的破落,进而想到代表身份地位的官衔灯,说明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解析】从与灯笼的关系分析回忆族姊远嫁的事情的作用。
14.【答案】回忆自己在纱灯上写字的事情,表现自己和灯笼的关联。
【解析】从与灯笼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作用。
15.【答案】由宫灯联想到书中关于灯笼的描绘,说明灯笼的历史悠久。
【解析】从内容的角度分析。
16.【答案】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解析】结合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抗日来分析、评价。
17.【答案】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解析】从表达作者情感的角度分析。
18.【答案】这两句话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解析】从写法——用典及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
19.【答案】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解析】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现实意义的角度评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