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10 17:5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
课题名称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一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二)过程与方法1、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烧杯、集气瓶、火柴、蜡烛、塑料瓶、石蕊溶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引入:屠狗洞的故事在意大利有一个“屠狗洞”,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原因:山洞中低处CO2比较高根据故事中的信息:你能总结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CO2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4、CO2不能燃烧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何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呢?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1.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是否支持燃烧演示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结论: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探究2.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溶于水现象:塑料瓶变瘪结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小结CO2的物理性质: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承上启下:CO2能溶于水,是发生了物理变化,那么溶于水CO2的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反应演示实验:IIIIIIIV现象分析通过实验,你知道是什么导致紫色干燥小花变红的,是水?是CO2?还是其他物质?答:水和CO2独自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表明:1、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这种物质叫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化学性质3:CO2 + H2O = 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从溶液中逸出二氧化碳,所以变红色的石蕊又变成紫色。H2CO3 = H2O+ CO2↑实验室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CaCO3)沉淀化学性质4:CO2 + Ca(OH)2 ==== CaCO3 + H2O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承上启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用途?三、二氧化碳用途1、作制冷剂;2、作气体肥料;3、用于灭火;4、作化工原料;5、制汽水等碳酸饮料。四、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五、当堂练习:1.为了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通入水中D.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2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2.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 )A.用石灰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C.到溶洞探险前,先用手电筒照明试探能否进入D.进入红薯和白菜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方程式。 学生思考解释原因。组织阅读材料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完成表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2、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4、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H2O
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
课题名称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二 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一氧化碳的毒性。(二)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CO的还原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比较CO2CO颜色无色无色状态气态气态气味无味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比空气稍小溶解性能溶于水难溶于水自学课本有关一氧化碳的内容,完成学案。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来解释1. 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发生煤气泄露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答:能够使人及时发现气体的泄漏,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CO无色无味有毒,泄漏后不易被察觉,容易发生危险)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具有可燃性:2CO + O2 === CO2现象: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注意: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它的纯度。根据图片中信息煤炉底层、煤炉中层、煤炉上层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煤炉底层:C + O2 = CO2煤炉中层:C + CO2 = 2CO煤炉上层:2CO + O2 = 2CO2有毒: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讨论: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如果有人发生煤气中毒,应怎么办?还原性实验步骤:①检验CO的纯度,先通入一会儿CO② 点燃酒精灯 ③ 熄灭酒精灯 ④再通入一会儿CO直到试管冷却。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1.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2.CO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将CO燃烧转化为无毒的CO2,或回收利用。用气球收集尾气或进行点燃处理。小结:还原性的物质。木炭焦炭(固体)、一氧化碳(气体)、氢气(气体)思考:怎样除去CO中的CO2用NaOH溶液吸收CO2+2NaOH=Na2CO3+H2O怎样除去CO2 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CO + CuO = Cu + CO2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会议二氧化碳的性质。组织阅读材料自学。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学生笔记。学生讨论,查找答案。学生笔记学生书写还原性的物质还原氧化铁和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设计 课题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 2、毒性3、CO具有 还原性三、一氧化碳的用途1、做燃料2、冶炼金属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