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明长城的起止点、长度、地位。
(2)北京城的修建、组成、特点、地位;紫禁城的位置、地位。
(3)《本草纲目》的作者、类别、地位。
(4)《天工开物》的作者、内容、地位。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明长城
1.修建:
在_______的基础上,先后花了200多年的时间修建。
2.起止点:
东起_______,西至_______,全长约6 300千米。
3.地位:
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古长城鸭绿江嘉峪关【图文要点】【易错提醒】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二、北京城
1.北京城:
(1)修建:_______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2)组成:由_____、皇城和_____三部分组成。
(3)特点:雄伟壮丽,_________,街道笔直宽广。
(4)地位:体现了我国古代_________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
建筑艺术的杰作。
2.紫禁城:
(1)位置:_______中心。
(2)地位:是我国现存___________的古建筑群。明成祖宫城京城布局严整都市建筑北京城最大最完整三、《本草纲目》
1.作者: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_______。
2.地位:
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西方国家称它为
“______________”。李时珍东方医学巨典四、《天工开物》
1.作者:
明末清初的科学家_______。
2.内容:
(1)详尽地记述了_____、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
(2)反映了明朝中后期_________的生产面貌。
3.地位:
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应星农业手工作坊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要旨提醒】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判断抢答】
1.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是明朝修建的,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
提示: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
鸭绿江。
2.长城在古代起到防御游牧民族南下骚扰的作用,现在已经失
去了价值。( )
提示:在高科技的现代,长城起到的军事作用虽然不大,但它
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
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3.北京城中心的宫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
提示:北京城中心的宫城又叫“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
整的古建筑群。
4.《伤寒杂病论》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
提示:《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该书后来
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5.《天工开物》反映了清朝前期手工作坊的生产面貌。( )
提示:《天工开物》为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编写,书中详
尽地记述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另外还反映了
明朝中后期手工作坊的生产面貌。 √×× 气势磅礴的明长城,其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一大奇迹。北京紫禁城代表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些是明清时期在建筑和科技方面的杰出成就。 明长城和北京故宫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纪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将近200年的时间,陆续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材料三【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一指出北京城由几部分组成。紫禁城属于哪一部分?
【参考答案】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紫禁城是中央的宫城。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北京城和紫禁城的建筑特点和地位。
【参考答案】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紫禁城:重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3)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修建长城的目的。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
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或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或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族的进袭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术,也许效果更好。 《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是可以“久服延年”的,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材料二【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的“他”指谁?他决心要编纂的“本草书籍”是什么?有什么盛誉?
【参考答案】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材料二中的图片出自哪部书?这本书主要记载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美誉?
【参考答案】《天工开物》。记述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还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手工作坊的生产面貌。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从材料一、二反映的内容来看,明清时期的科技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向材料一、二中涉及的科学家学习什么?
【参考答案】特点:注重经验总结、实用性强。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献身科学、敢于怀疑的治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