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5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5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0 23:3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法国总统
马克龙
德国总理 默克尔
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要
俄罗斯总统普京
英国首相
约翰·鲍里斯
美国总统
约瑟夫·拜登
日本首相
菅义伟
意大利总理
马里奥·德拉吉
共和制国家:美、法、德、意、俄
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日本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济、政治、文化等)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美国
殖民统治
封建专制制度
英、法
推翻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
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思考: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有什么关系?
请在此输入标题
材料1: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
材料2: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
材料3:……若不经“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批,(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命我等群起而攻之和肆行讨伐。” ——1215年《大宪章》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2)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3)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背景: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2.过程:
1640
革命
爆发
查理一世被处死
1649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1660
1653
克伦威尔
实行军事
独裁统治
光荣革命
颁布了
《权利法案》
颁布
《王位继承法》
英国形成
责任内阁制
王位继承用法律固定下来
1688
1689
1701
18世纪中叶
威廉和玛丽承袭王位
光荣 革命?
①“光荣”: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
②“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英国内战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1689年《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年《王位继承法》: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1689年《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限制国王立法权
限制国王征税权
限制国王军事权
保障议会集会权
3.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例题(2022.1·浙江高考·18)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这一“变化”表现在
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B.责任内阁制形成
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统而不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故选C项;17世纪末的英国推翻了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项;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材料1: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了步伐, ……资本主义经济……尽管它们尚处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厂阶段,但却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1)经济: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1.背景:
北美经济发展
材料2: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的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
——摘自《独立宣言》
(2)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等启蒙思想的影响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3)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引起人们不满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1.背景:
材料3: 1763年……英国开始剥夺北美人民……的自由,并且把新的压迫加在北美人民的头上。这就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4:首先是1763年时(英国政府)宣布禁止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然后,是施行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其目的是为了将英国繁重的税收负担的一部分转嫁到美利坚殖民者上。
——全球通史
反对印花税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2.过程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81年9月,约克镇大捷,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1782年11月,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例题 (2022.6·浙江高考·19)历史进程中的变革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州权主义者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国家主义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如果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
A.“孤立主义”原则 B.《人民宪章》原则
C.“自由放任”原则 D.“制约与平衡”原则
【答案】D
【解析】美国制宪会议上大小州之间矛盾重重,但是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照人口总数分配,分别照顾了小州和大州利益,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故选D项;孤立主义指的是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排除A项;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遍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排除B项;自由放任主要是经济政策,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发展,排除C项。
材料2:“经济力量、个人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资产阶级那里”,他们拥有“一种新型的财富,即流动的或商业性的财富”。
——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材料3:1715—1786 年, 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1: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三)法国大革命(1789——1815)
1.背景:
饱受教士和贵族压迫的第三等级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材料4: 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是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5:“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 ——路易十六
(3)思想: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6: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革命走向成功,上至议会,下至城堡开始有人讨论“人的权利。”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法国简史》
(4)外因:美国独立战争的刺激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三)法国大革命(1789——1815)
1.背景: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三)法国大革命(1789——1815)
2.过程:
①1789年7月
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会议掌握了政权
②1789年8月
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制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③1791年
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
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实行帝制;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⑤1804年,
颁布《法国民法典》
⑥1815年
拿破仑帝国覆灭
(欧洲各国联合)
3.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明确提出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将启蒙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1789年8月26日,
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主权在民
法治
保护私有财产
自由平等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三)法国大革命(1789——1815)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很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例题(2021·全国乙卷高考·33)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个人与国家间契约关系的确立
【解析】题干的大意是在18世纪末,法国国民议会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门审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纷来代替家长或者家族直接把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同时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控制权被取消,这意味着国家所指定的专门机构才有权处理家庭中个人之间的纠纷,这等于把个人权利用国家法律来保障,建立了公民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而取代了家庭中家长或者家族对子女问题进行处置的关系,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题目主旨不是体现个人意志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只有“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体现了男女地位问题,属于以偏概全,而且也与题目主旨不一致,排除C项;“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等信息说明国家利益是高于家族利益的,排除D项。
【答案】B
归纳总结: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1)经济上:
(2)阶级上:
(3)政治上:
(4)思想上:
2.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革命胜利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
启蒙思想的影响。
一、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除旧布新的良药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基础)
(保障)
政体:
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政党制度:
两党制或多党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代议制) 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 (英国为代表)国家元首是世袭的
共和制 (美国为代表)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政党制度 大多两党制或多党制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容:
选民选举
君主
议会
内阁(首相)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多数
组阁
负责
形式任命
任命 世袭
提请国王
解散议会
监督
国家元首
行政权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①君主:
权力受到限制(统而不治);
②议会:
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③内阁:
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一)君主立宪制
1.代表:英国
国王是国家象征但逐渐统而不治,议会逐渐成为权力重心。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
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给予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业工人以选举权;
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
知识扩展
渐进性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一)君主立宪制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1)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2)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决议
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首相及其内阁下台;首相及其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对于英国的脱欧问题,人民议论纷纷,那么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例题(2020.7·浙江高考·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考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光荣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明确了国王权力来自议会,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故选B项;“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排除A项;催生了君主立宪制度,而不是民主共和,排除C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
【答案】B
本杰明·富兰克林“谈”出来的国家:美国“国父”们并没有“打江山,坐江山”的想法,他们的使命就是完成独立,民众并没有给他们建立国家的任务,所以在独立战争结束后的六年里,这个国家根本没有管理,不仅没有总统,没有中央政府,甚至连宪法都没有。要么联合,要么死亡。费城制宪风云松散邦联的弊端启蒙思想的传播政治领袖的共识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二)民主共和制1.代表:美国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2)体现的原则:
分权制衡;联邦制;民主。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二)民主共和制
1.代表:美国
(1)标志:1787年宪法
①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②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议会、政府、法院)
美国制宪会议
美国 总统共和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带有种族歧视色彩。
材料:(1787年宪法)并没有将政治和法律权利平等地赋予这片刚刚独立的土地上的所有居民。他们保障那些拥有一定资产的男性公民的所有权利,而拒绝给于那些没有资产的男性、女性和儿童以相应的权利,也拒绝给于奴隶和土著居民相应的权利。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由材料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局限是什么?
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4.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1)性质:
(2)积极意义: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二)民主共和制
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①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美国女权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
第13、14条修正案:
废除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至上性
第19条修正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第23-24条修正案:保障黑人选举权
2.3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美国1787年宪法的完善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法国民主共和制结构示意图
艰难性
曲折性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二)民主共和制
特点: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意义: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三)政党制度:
1.形成两党制(英、美)或者多党制(法)
2.特点:
美国
英国两党制演变简图
形成:
①19C20——30年代初,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19C50年代中期,最终形成。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托利党
辉格党
自由党
工党
保守党
保守党
1832年
20世纪初
是议会斗争的产物;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
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源于:
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例题(2020·江苏高考·15)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考点】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宪法
【解析】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选A项;美国1787年宪法获得各州认可,也就说明最高法院获得各州认可,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的内容是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没有涉及权力部门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排除D项。
驴象之争
1.美国两党:民主党、共和党
2.美国各州:分配选举人票
共538张
每州固定2张,华盛顿3张;其余435张按人口分配
大部分州实行“胜者全得”
总统候选人得票过半270即当选总统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美国总统选举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四)代议制:
二、新制:社会发展的探索
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欧盟议会
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人民版必修一P120
主要特征:议会立法、选举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探索
1861年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0年意大利统一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仍然保留着中世纪落后的农奴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农奴迫切要求改变自身状况,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针对这种情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厂广泛建立,但大量农奴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需的劳动力。
1853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英法等国向俄罗斯帝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面对工业化强国英法的坚船利炮,俄国最终战败,损失52.2万余人,这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使俄国民怨沸腾。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克里米亚战争
结合材料,总结俄国1861改革的背景。
(1)国内:19世纪上半期,俄国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国外: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1.背景:
3.内容:
“二一九法令”:
(1)废除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2)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等,
(3)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面临空前统治危机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目的:
贵族宣读宣读废除农奴制法令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性质:是沙皇和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积极:农民获得自由身,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消极: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4.评价: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查废除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的做到了。
列宁:“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亚历山大二世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例题 (2019·北京高考·21)图8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图8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由材料“如此自由”可知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故选B项;改革后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只有使用权的土地,也并未获得权力和财富,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并没有受到“社会各阶层反对”,各阶层太过绝对化了,排除D项。
【答案】B
1.背景: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自由州
废除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二)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奴隶制存废问题上存在矛盾
工业品制造
棉花种植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5月24日《宅地法》
1862年9月《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内战结束
3.评价:
(1)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2)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4)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二)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2.过程
林肯
(1809-1865)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0年。意大利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实现统一。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三)意大利的统一(1861-1870)
(1)19 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2)根本原因: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
1.背景: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材料1:德意志诗人席勒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大国崛起》
德国的分裂状态,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背景:
材料2: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2.过程:
丹麦
法国
奥地利
统一
普鲁士起用俾斯麦,决心武力统一德意志。
王朝战争: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成立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
3.德意志帝国
普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思考:德意志帝国宪法有何特点?
①二元制君主立宪,国王和宰相掌握行政权,权力都很大。
②联邦议会(各邦代表)和帝国议会(选举产生议员)掌握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大,帝国议会权力小。
③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
3.德意志帝国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① 积极: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②局限: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
3.德意志帝国
影响: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2020·全国Ⅱ卷高考·34)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由材料“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可知俾斯麦因与新皇帝意见不同被迫辞职,结合德国宰相、议会对皇帝负责的特点,可知德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故选B项;帝国议会权利很小,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限制,对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监督权的,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德国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这时候的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更谈不上分权制衡体制的成熟,排除D项.
【答案】B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
日本 明治维新 1868年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③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④制定宪法(天皇制君主立宪制)
①积极: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迅速走向强大;
②消极: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①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②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五)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60-90年代)
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颁布宪法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例题(2022·湖北高考·14)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髷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答案】A
【解析】明治维新期间,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故选A项;岩仓具视开始西化不等于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排除B项;明治维新改革促使社会习俗的转变,因果倒置,排除C项;此项是表象,而非实质,排除D项。
国家 时间 方式 内容 资本主义的拓展
俄国 1861年
德国 1871年
意大利 1870年
日本 1868年
农奴制改革
战争
战争
明治维新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思考】俄、德、意、日四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产生的影响是否一致?
三、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尽管方式和具体内容各异,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废除农奴、其他改革
武力统一德意志
革命和战争实现统一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建立过程
政体类型
体现原则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四、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材料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3: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1)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其在全球的扩张仍带有掠夺性。
(3)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四、评价: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2.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工厂里的童工
例题 (2021·福建高考·13)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
A.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 B.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
C.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 D.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英语……荷兰语……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可知日本向荷兰、英、法、俄、德等国学习,反映了日本吸收各国的长处,故选D项;日本向西方的学习以使节团出访考察、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为主要途径,并非是文化交流,排除A项;明治维新对西方的学习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欧洲列强牵制,排除C项。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的扩展
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俄、意、德、日
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具有两面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资本主义进一步确立和巩固的美国
【课堂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