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0 22:51:1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视频:宋人的社会生活
阅读隋唐与宋代粮食主要产区对比图,结合教材说明宋代粮食种植地区上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南方水稻种植
面积增长
水稻在北方推广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成为重要产粮区
隋唐粮食主要产区
宋代粮食主要产区
“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北宋,广东和福建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观察《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说说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发展的情况。
经济作物茶树、棉花在南方地区得到广泛推广。
农业的发展
视频:宋朝农业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
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秧马
农业的发展
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陆游《老学庵笔记》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纺织业
手工业的繁荣
宋代瓷器也大多追求单色,定窑的纯白,汝窑的雨过天青,建阳窑的乌金,都不再是色彩的炫耀喧哗,而是回归到更内敛、含蓄、朴素的色彩本质。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李清照《醉花阴》中“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即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枕。
手工业的繁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景德镇瓷器
材料研读:在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时期的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景德镇瓷器为什么称为“饶玉”
China
手工业的繁荣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手工业的繁荣
造船业的发展:
①: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海船配备指南针。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
长安城:城内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其中“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
北宋东京城:①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②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③出现娱乐场所“瓦子”④有了专业性市场,如鱼市⑤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格局有哪些新特征?
商业的繁荣
唐代长安城布局示意图
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格局有哪些新特征?
坊市制
街市制
1. 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区域不受限制
2. 商业活动时间自由,有夜市和早市
3.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4. 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街市制
商业的繁荣
南方最大的是开封(东京)和杭州(临安)
杭州改为南宋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开封
宋朝商业繁荣有什么表现?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商业的繁荣
视频:宋朝的租佃经济
“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宋)《东京梦华录》
(宋太祖赵匡胤)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绣帛、绒品、香烛、食米、下饭鱼肉、鲞(xiǎng)铺等”
——(宋)吴自牧 《梦梁录》
商业的繁荣
《武林旧事》中有关于“小经济”即小商贩的记载,一百七八十种。
有卖猫粮、新闻报纸、火柴、假发、肥皂团;有洗衣店,宠物美容店,修皮鞋店、化妆品店、冰镇饮料摊子。——《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
商业的繁荣
想一想: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商业的繁荣
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印刷实物——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广告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若被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块广告铜版比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 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三四百年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是对商品质量的宣传,反映的是该商品(细针)选用的原材料是上等的, “不误宅院使用”是商家所许的承诺,保证客户满意使用。“客为贩” , “别有加饶”,若有客商大量购买贩往,则在价格上保证给予一定的优惠折让。这种“别有加饶”的让利销售,体现的是薄利多销的经销理念
视频:宋代海外贸易
宋代海外贸易图
如果要做生意,去哪里好呢
海外贸易的发展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海外贸易的发展
①港口多: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贸易范围广: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
⑤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人中占有重要地位。
视频: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根据史料,并结合教材说说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沈约《宋书》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忆江南》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唐朝中期至两宋
南移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
南方成为全国
经济的重心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领域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苏湖成为粮仓。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甘蔗、荔枝等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江浙、景德镇)。
造船业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商标、广告已经出现。
商业城市 市、坊之间的界限消除;
商业活动不再受日落闭市的限制;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形成大量城镇,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人口都超过百万
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 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据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42页“相关史事”
材料四:吴越王弘俶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尤是境内无弃田。
——《宋史》
材料五: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宋代统治者政策推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拓展延伸: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③: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④:要重视科技进步。
⑤: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