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导学--助学”学练稿模式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每一节课设置相应的学练稿指导教学,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完成学练稿中的“自主探究”部分,之后教师通过学练稿的反馈可以提前备学生,在上课讲课时能够有重点的讲解,学生们也可以有方向的听课。 再设置课件配合教学,课件上主要以史料、图片等形式对于教材进行补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完新课后设置“合作探究”,让学生们对于本课知识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对于教材内容更进一步的掌握和深化。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从本单元开始,人类进入20世纪的历史,也就是世界现代史。本课与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内容紧密相联,符合通史的思维逻辑,遵循历史思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三个角度,教学重点、难点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在讲解完一战的基本史实后,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爱好和平的价值观念。并且分析战后的国际秩序了解其局限性,将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有机联系,为本单元后续教学作必要准备。学生情况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在初中已经讲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简单处理,适当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提升学生时空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后国际秩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适当的补充图文资料和文献史料,创设新的情境,引发学生理性思考,加深学生认识,并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的分析,理解经济决定政治等唯物史观。2.时空观念: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作战过程中的三条战线时,通过地图的展示、地图间的对比,构架特定的时空框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完成每段史料配有的相应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思维。4.家国情怀: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爱好和平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漫画 历史地图 文献史料 多媒体 学练稿(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战云密布的欧洲---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二、惨烈异常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渴望和平的假象---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吸引学生,引入新课,图片展示的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提出问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 回忆第五、六单元知识,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回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讲解必须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将教材知识联系起来。
一、战云密布的欧洲---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请回答:提取图表中的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图片反映出德国世界总产量比值在增多,在1913年超过英、法。德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而德国所占殖民地面积最小。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请回答:漫画说明了说明问题?从”巴尔干麻烦“中可以看出巴尔干地区是各国争夺的地区,从第二张漫画可以看出德国和奥匈帝国想将巴尔干地区作为突破口进行争夺。过渡:除了巴尔干地区还有哪些国家因为哪些原因产生矛盾?思考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实质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漫画反映出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走向联合。其中各国矛盾的具体表现:英德矛盾: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地位;(主要矛盾)(2)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结仇以及引起的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掠夺;(3)俄德矛盾:不断地贸易摩擦;(4)俄奥矛盾: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实质: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结果: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从地图上展示两大军事集团的具体位置和形成过程。 教师讲解在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强杀。用两张图片配合教师文字叙述,史称“萨拉热窝事件”。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该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总结:结合上述所讲的内容,完成学练稿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分析和解读图表,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分析和解读漫画,得出一战前各国之间的矛盾,并且分析其实质。 识记地图,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的基本内容。 概括总结学练稿上的内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地图的展示更加直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图片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练稿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内容。
惨烈异常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渴望和平的假象---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通过漫画可以看出德国对于战争充满了必胜的决心,为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实行“施里芬计划”想要速战速决,德皇也对此充满信心。 从欧洲战场的西线这张地图中讲授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典型战役,教师讲授其经过和意义,结合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场这张地图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成三条路线:西线、东线、南线。阅读教材加上教师讲解,完成学练稿上的表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酷性长期的阵地战和绵延过长的战线使各方都难以取胜,并使伤亡极为严重。材料一: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生残疾,饿死、病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关系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材料3: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帝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和平、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根据材料3回答学练稿上的思考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为什么会具有这种性质? 为了便于学生分析理解一战的性质,根据材料3设置问题: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是一种怎样的认识?你是否赞同?原因何在?答案:认识:陈独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属于自卫战争,是正义之举。不完全赞同。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 通过漫画和图片在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学练稿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在基本完成内容的简单了解后再根据漫画详细讲解对于德国的处置各国之间存在矛盾。并且对于德国的处置比较严苛。中国华工出境加入协约国一方,中国是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想要收回在山东的权益,但是中国合理的要求被无理的拒绝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传到中国引起了爱国的五四运动。 随着中国反帝运动的高涨,加之美国的权益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后召开华盛顿会议,主要解决亚太地区的问题。在会上美国取得了优势,“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了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凡--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联盟,结合教材掌握国际联盟的性质、宗旨、实质、评价。有教师补充关于国联的相关内容:如苏联、美国、战败国没有加入国联;教材学思之窗中的委任统治制度;讲解“全体一致”原则的含义。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学练稿上的思考3:国际联盟能否实现世界和平和安全?和思考4:评价国际联盟(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件上展示相应答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提问:通过两张图片得出哪些信息?回答:四大帝国解体,重划德国疆界和重新分配德国殖民地,新诞生一些民族国家,开始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长期对峙 从以上变化分析思考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答案: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结合教材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其他影响。 材料4:《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 材料5: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通过漫画和材料4、5进行合作探究,总结评价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通过漫画帮助学生分析,各战胜国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在引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两对矛盾还有哪些矛盾?还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殖民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材料4、5表明凡--华体系能够维持和平,但不能维持长久的和平。最后课件展示答案,明确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简单讲解,不作为本课的重难点。阅读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并让学生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平。 为一战后中国能够参加国际会议,并且提出相应要求做铺垫。联系中国在一战期间的相应史实,将历史知识贯通中外。阅读材料,归纳出答案。记忆,分析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地图对比,回答问题。分析史料和漫画,总结答案。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阅读图片、地图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图片和教材结合,突出解决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很多的矛盾,具有不稳定性。为接下来再次发生世界性大战埋下伏笔。
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紧扣我校“导学--助学”学练稿模式,通过层层设问,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且思考题的难度也逐渐增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课件上以多张漫画配合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漫画分析、讲解教材内容更能启发学生思考。3、突出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紧扣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不足:在漫画的分析上、学生的引导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材内容较多,在教材的取舍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在问题的设计方面还需要进行细致的斟酌,希望能够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明确
英、法、德殖民地面积比较
英、法、德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纵坐标单位:%)
英、法、德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百分比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