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1 20:5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 思维 综合分析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从多角度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特点。
区域 认知 对比不同区域的城镇化特征,突出地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 收集相关资料,调查某一城镇发展过程,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表现。
人地协调观 分析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对照世界地图,看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探究】
城镇
城镇是现代经济的地域载体,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载体
一.城镇化
1.含义:
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城镇化
2.城镇化标志: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5)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显著变化。
一.城镇化
3.城镇化动力:
(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表现: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社会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提供就业机会
剩余农产品
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一.城镇化
4.城镇化与三次产业:
(1)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
(2)第二产业: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世界城镇化的发展:
工业革命前:发展极为缓慢
工业革命后: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二战后:涌现出世界级大城市→城市群→大都市带
世界六大都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欧洲西北部、
英格兰
日本太平洋沿岸、
北美五大湖沿岸、
我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2)城镇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
(3)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4)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
(5)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①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
②在大城市周边建设了一系列卫星城和工业区;
③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较快。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上升迅速。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比较高。
(3)出现“虚假城镇化”
和“滞后城镇化”现象。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虚假城镇化”: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滞后城镇化”: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虚假城镇化 滞后城镇化
不同点 表现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低
与工业化关系 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发展速度 相反
影响 城市人口膨胀,城市内贫富分化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负荷达极限,出现就业、住房、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 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发生的国家 主要在拉丁美洲,例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相同点 发生的国家 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现象的本质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影响 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虚假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4.我国的城镇化:
(1)特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意义: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
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
利:城镇成为人口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
弊: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
解决途径:要在产业支撑、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促进工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口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利用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污染物集中排放、集中处理;通过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等优质服务;提高收水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趋同
城镇化意义
城镇化问题
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用地紧张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对城市:破解城市病,
降低资源消耗。
对居民:提供出行、
看病等便利条件
对旅行者:及时获取
吃住行购娱各类信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