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绝句》。
3.能结合注释、插图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诗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插图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诗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插图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诗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复习导入,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相机评价。(板书:古诗三首)
(1)听写上节课学写的4个字。
(2)指名背诵《三衢道中》。
2.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在夏季游玩的快乐,这节课,我们走近杜甫和苏轼,看看他们眼中的春天吧。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古诗注释和插图:说说《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2.探究过程
(1)学生结合注释、插图自读古诗。
(2)学生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3)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教师相机补充资料。
3.探究活动
(1)引导: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学生畅谈。
(2)成果展示。
《绝句》
①字词梳理: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②引导:请你借助古诗注释说一说,《绝句》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吧!
小组派代表回答。
理解诗体: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一首诗有四句。
诗意梳理: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惠崇春江晚景》
①字词梳理:
惠崇: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春天河豚入江产卵,溯江而上。
②引导:请你借助古诗注释说一说,《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吧!
小组派代表回答。
诗意梳理:
题目大意:这是苏轼为惠崇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诗歌大意: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用合适的感情朗读诗歌。
2.探究过程
(1)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心情,尝试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
(2)结合补充资料,小组交流。
(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引导:我们先来探究《绝句》这首诗吧。(板书:绝句)
①在第一、二句当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圈出来。(板书: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预设:诗人描写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②自己读读这两句诗,关注这几种景物,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预设:明媚的阳光洒下来,山河一片秀丽。清风吹过,花草纷纷摇摆,散发出芬芳的味道。
③出示图片,学生欣赏: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闻到如此芬芳的气味,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愉悦。
④点拨: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读。
提示:朗读时前两句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句末读得充分而饱满,展示画面的明快与艳丽。
⑤后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板书:泥 燕子 沙 鸳鸯)
预设:写了泥、燕子、沙、鸳鸯。
⑥读读这两句诗,关注这些景物,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1:泥土变湿变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上面飞来飞去,正在衔泥筑巢呢!
预设2:沙滩被晒得暖暖的,鸳鸯在上面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⑦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燕子,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1:开心,因为我可以衔泥做温暖的窝。
预设2:很舒服,因为可以在阳光下自由飞翔。
⑧指导朗读,读出燕子快乐的心情。
提示:读“融”时语调上扬,语速加快。
⑨远处池塘边,鸳鸯在静静地睡觉,这时要怎么读呢?
点拨:语调轻柔,速度稍慢,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⑩齐读后两句:燕子和鸳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对比鲜明,画面更加有层次感,让我们读出这种动静变化吧。(板书:动 静)
引导学生带着合适的情感朗读全诗。
(2)接着,我们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板书:惠崇春江晚景)
①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预设:竹、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②这些景物都在哪呢?(板书:江岸:竹、桃花 江面:春江、鸭子 水边:蒌蒿、芦芽 水中:河豚)
预设:竹和桃花在江岸,春江和鸭子在江面,蒌蒿、芦芽在水边,河豚在水中。
③追问: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设1:景物有动有静,植物都是静的,而鸭子、河豚是动的。凑在一起,显得生机盎然。
预设2:景物色彩分明,桃花红,竹子绿,蒌蒿和芦芽也是翠绿的。
点拨:相机引导学生读对应的诗句。第一句可读得声断意连,“三两枝”速度放慢,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春江水暖”略微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第三句语速加快,读出对大地一片生机的喜爱。第四句读慢些,语调上扬,给人想象的空间。
④学生观看历代名家所作的《春江水暖图》后,边读边想象画面。
⑤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预设1:春风吹过,竹子沙沙作响,桃花灿烂地笑着,有的还在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呢!
预设2:鸭子在水面上悠然地游着,时不时啄啄水面,可爱极了。
预设3:蒌蒿遍地都是,芦苇抽出嫩芽,看过去一片碧绿。仿佛还能听见河豚逆流而上的声浪。
⑥小结:惠崇的《春江晚景》图已经失传,但通过苏轼的这首诗,我们能够想象出画上的场景,这便是诗中有画。
⑦但是,诗歌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是画上有的,有些内容是画中没有的,诗人想象的。请你在书上用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预设:水的温度,鸭的知觉,河豚欲上都是诗人想象的。
⑧江里的鱼很多,为什么苏轼偏偏想到了河豚呢?蒌蒿、芦芽和河豚有什么关系呢?
讲解: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人食河豚,用蒌蒿、荻笋、菘菜烹煮。荻笋就是芦芽。
⑨指导朗读:苏轼是个美食爱好家。想想当他看到了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的味道,会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兴奋。
点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后两句诗吧。
⑩引导学生带着合适的情感朗读全诗。
5.情境诵读
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读出诗人的感情来。
(2)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播放两首诗情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迟日》和《惠崇春江晚景》都是描写春天的,所以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教学。根据时代背景和难易程度,可以先教《迟日》,再教《惠崇春江晚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三、书写指导
“融”是左右结构,左下框内只有一横。
“燕”是上中下结构,上半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
“鸳、鸯、惠、崇、芦、芽”是上下结构。“鸳”左上角只有一点。“惠”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提和点。“崇”不要忘写中间的宝盖头,也不要多写一个“山”。
四、课堂小结
《绝句》带我们领略了生活中的春日美景,有动有静,趣味盎然。而《惠崇春江晚景》则带我们欣赏了一幅画上的春色,走进了惠崇春江。这些诗都描写了明丽的春日风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正是春日,你也可以趁空闲时间,多出去找寻春天的美好。(板书:春光明丽)
五、拓展延伸
1.补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节选,教师带读,感受作者对春日的热爱。
钱塘湖春行(节选)
[唐]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点拨: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读着这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1:这首诗写了花、草、绿杨阴、白沙堤。
预设2:各色各样的花朵夹杂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新生的草儿,刚好把马蹄盖住。杨柳一片翠绿,掩映着一条长长的白色沙堤。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更多有关春天的古诗,从而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默写《绝句》。
【板书设计】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1《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鸳、鸯、惠、崇、减、豚”6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衢道中》,能背诵。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教学难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学生读下面的诗句,说说是在描写什么季节。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预设: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过渡: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自然界都有着可爱的生灵,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让我们走进第一课《古诗三首》,去感受自然的魅力。(板书:古诗三首)
设计意图:这三首古诗都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而学生在之前学过描写季节的古诗,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记忆,引出单元人文主题中的“自然”元素,起到积累和顺利过渡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
1.情境诵读
播放《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标红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②把古诗读给同桌听。
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鸳鸯(yuān yāng)”“惠崇(huì chóng)”“豚(tún)”“减(jiǎn)”。
3.集中识字
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结合诗歌具体语境来理解。
yuān yāng huì chóng tún jiǎn
鸳 鸯 惠 崇 豚 减
点拨:
(1)“鸳”“鸯”,都是形声字,形旁“鸟”代表是鸟类,词语“鸳鸯”本身就指一种鸟。
(2)“惠”“崇”,合起来为人名“惠崇”,他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3)“豚”,组词“河豚”,是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4)“减”,减少。
过渡:在正式理解古诗意思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吧!
4.知人论世
请学生介绍这三位诗人中自己最喜欢或最了解的一位。学生介绍完,教师适时点拨、补充一些关键信息。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②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诗句律严整,清新活泼,明快流畅。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读出诗味。简要介绍、交流作者,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春日温暖,正是出游的好时候。《三衢道中》的作者曾几趁着大好春光,去浙江走了走。我们也跟着他去欣赏下江南春色吧。(板书:三衢道中)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衢道中》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2.探究过程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
(2)引导学生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3)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引导: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学生畅谈。
(2)引导:请你借助古诗注释,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吧!
小组派代表回答。
4.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
②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③却:再,又。
④阴:树荫。
(2)诗意梳理:
题目大意:在三衢的一条小路中。(板书:画出山路曲线)
诗歌大意: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思考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2.探究过程
(1)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结合补充资料,小组交流。
(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感悟第一、二句
①引导:诗人是在什么季节在三衢游玩的?天气如何?
预设1:梅子在夏天成熟变黄,说明诗人是在夏季游玩的。
预设2:“日日晴”说明天气每天都是晴朗的。
(板书:梅子黄时 日日晴)
②黄梅时节的天气一般是怎样的呢?出示描写梅雨时节的相关诗句。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杜甫《梅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点拨:黄梅时节,江南的天气大都是雨天。
③引导:诗人在黄梅时节遇到这样的好天气,心情怎么样?
预设:有意外之喜。
(板书:惊喜)
④引导: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诗人感受怎么样?
预设1:诗人先乘小船泛游小溪,后又在山中步行游览。
预设2:游兴高涨。
⑤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读出情感。
第一句:“日日晴”读得缓一些、重一些,语调上扬,读出惊喜之感。
第二句:读出游兴高涨之感。
(2)感悟第三、四句
①提问:诗人在来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诗人看到在回来的路上,浓密的树荫丝毫没有减少。
预设2:诗人听到几声清脆的黄鹂鸣叫。
(板书:绿阴 黄鹂)
②提问:如果你是曾几,当你游玩了一天,从山上下来,发现绿荫葱茏,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开心。
③提问:正当你疲惫时,突然听到这样清脆的鸟叫,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惊喜。
④指导朗读第三、四句,读出情感。
点拨:要读出开心、惊喜之感。
⑤齐读:梅子黄,树荫绿,黄鹂叫声清脆,有声有色,动静相间,一路上充满了惊喜。让我们以轻松且稍快的节奏朗读,读出惊喜之感。
4.成果展示
古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江南梅子成熟时节一般多雨,恰逢多日不见的连续晴天,诗人充满惊喜之情。加上黄鹂鸣叫、绿荫葱茏,诗人更是游兴高涨。所以在读诗的时候,要以轻松且稍快的节奏朗读,读出韵味。
5.情境背诵
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读出诗人的感情来。
(2)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播放情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三衢道中》是三首故事中较难的一首,首先教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情感,展开相应的想象,能够为学习其他两首古诗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梅、溪、泛、减”4个字,交流书写注意点。
点拨:
“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梅”右下部分笔顺是“竖折、横折钩、点、横、点”。“减”不要漏掉“撇”。
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书写,要求正确、规范,力求美观。写完后同桌相互评价。教师相机指导,然后再次练习书写。
五、课堂小结
《三衢道中》写了梅子黄时,天气晴朗,诗人一路游行,看见绿荫,听见黄鹂叫声,心中充满惊喜。
六、布置作业
背诵《三衢道中》。
【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