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1 19: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快乐读书吧》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4部分组成。导语用简练的话语点出了寓言的特点;小贴士提示了读寓言的方法;“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展示精彩片段、列举经典篇目,推荐阅读3本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教材以小贴士的形式介绍了读寓言的方法。读寓言,第一步是要读懂故事,然后要去思考故事中含着的道理。做到了这些,算是初步读懂了寓言;第二步,还要能把寓言与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寓言。这3本寓言集均以教材介绍的读寓言的方法为核心,设置了一系列的阅读指导,为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读寓言的方法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这3本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1.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2.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难点
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谈论寓言故事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最近读了什么寓言故事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3.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中外寓言故事,体会读书的乐趣。
【设计意图】本课通过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进而谈论寓言故事。导入新课。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
二、你读过吗
1.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大多来自于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
2.列举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3.图文展示:亡羊补牢,塞翁失马,画蛇添足,高山流水等
4.自由读教材中的寓言,思考: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很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你知道下面这则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吗?
5.出示寓言故事。
古时候有个叶公,非常喜欢龙。他穿的衣服上绣着龙,戴的帽子上镶着龙,住的房子也一样,墙壁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这些龙张牙舞爪,回旋盘绕,好像在云雾里飞翔。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么喜欢龙,就决定去拜访他。霎时间,乌云滚滚,雷电交加,真龙到了叶公家里,把头伸进了南窗,把尾巴绕到了北窗。
叶公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连忙跑走了。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龙。
——根据《新序·杂事》相关内容改写
6.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叶公好龙》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7.读寓言故事的技巧:
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道理。
8.小活动:在《中国古代寓言》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小组内部交流。
(1)复述故事时,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2)讲述道理时,讲道理要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9.小组之间交流彼此准备的寓言故事。
(1)复述故事时,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2)讲述道理时,讲道理要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三、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一)《伊索寓言》。
1.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图片。
《伊索寓言》包含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漫步其中,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反而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2.学生观察从图片内容你都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
3.出示《狐狸和葡萄》图文。
狐狸和葡萄: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5.出示《农夫与蛇》图文
农夫与蛇: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后悔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
6.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二)《克雷洛夫寓言》。
1.出示《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橡树和芦苇》。
2.出示《狐狸和乌鸦》图文。
狐狸和乌鸦:
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
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摇摇尾巴,“您的羽毛真漂亮,比其它鸟都漂亮,嗓子真好,可以给我唱首歌吗?”
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可是刚一张嘴,肉就掉了,狐狸叼着肉便一溜烟地跑了。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讽刺那些虚荣心比较强,自以为是,爱炫耀的人。
4.出示《橡树和芦苇》图文。
橡树和芦苇:
河边的一块芦苇地里,长着一棵棵细小的芦苇和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
“喂,细条条们!”橡树这样喊芦苇,“我说老天爷可真不公平啊!来了一点小风,你们就要往地上趴,风过了,你们再重新竖起来,而我呢,既高大又粗壮,一点风算得了什么!”橡树骄傲地说。
芦苇在阳光下一个个面红耳赤。
橡树见芦苇都不说话,就更加得意忘形了:“我什么都不怕,阳光,挡住它;风雨,挡住它;雷电,挡住它!而你们却是那么的无用,那么的渺小!”
一棵瘦瘦的芦苇说话了:“橡树先生,我们不需要你同情,谁比谁更好一些,还难说,世事难料啊!”
橡树火冒三丈:“小东西!你那么小,我这么大,风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而你们呢?连一点小风都经受不起,干脆你被风吹走算了!懦弱的东西!”
“橡树先生,请你尊重我们!我们不是懦弱的,尽管我们很渺小。”一棵芦苇细声细气地说。
“不!”橡树大声说道。
夜里,一股台风袭来,细弱的芦苇趴下来,身体紧贴着地面。橡树巨大的身躯在风中摇摆着,挣扎着。风大喝一声,连根拔起橡树,毫不留情地把它扔进河里。
风停了,芦苇又重新竖了起来,而橡树却狼狈地摔倒在那里,它想站起来回到原来的位置,却怎么也动不了了。
5.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自然中无奇不有,只要我们多观察多了解,就会发现,面对大自然的残酷,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物总会有办法来适应,或许会用更大的能力来征服。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硬与比自己强大的人去抗争,或许对自己更为有利。
(三)《拉 封丹寓言》。
1.出示《拉 封丹寓言》。
翻开法国的《拉 封丹寓言》,我们会发现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似曾相识,却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意义。老故事,新道理,这也是给很多古老的寓言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2.出示《狮子和猎人》。
一个爱吹牛的猎人,他刚巧丢失了一只名贵的狗,他怀疑可能是狮子把它给吃进了肚子。当他看到一个牧人时就问他说:“你能否告诉我,那只偷吃我的狗的狮子住在哪儿?我非要出了这口恶气不可!”
牧人回答说:“就在这座山的附近,我每个月都要缴上一只绵羊作献礼,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在田野中穿行,而且还能保证得到安宁和休息。”
正当他俩说着话的时候,狮子从洞穴里出来了。它轻松地抖着鬃毛一溜小跑过来,爱吹牛的猎人见状立刻撒腿便跑,边跑边喊道:“啊!朱庇特,赶紧告诉我一个藏身之地吧!快让我逃出这鬼地方吧!”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勇敢的真正考验,就是处在危险境况时,有人会大谈自己正在寻找危险,但只要感觉到危险的存在,马上不吭一声,并且溜之大吉。
4.出示《猫与两只麻雀》。
一只猫和一只小小的麻雀在同一天里出生,从幼年起它俩就是好朋友。鸟笼和猫舍都同在一间房里,鸟常常把猫惹得发火,一个用嘴啄,另一个则用爪子挠。但猫一般对鸟总是谦让几分,往往稍稍惩罚一下就罢休。它十分注意,尽量不亮出自己的利爪,而麻雀却很不懂事,经常用嘴去回敬猫。
猫是位聪慧小心的先生,原谅了这些恶作剧。朋友之间,它认为从来不应为开玩笑而动真格的。由于它俩从小一起长大,长期以来都相安无事,那种打闹也未曾演变成真正的格斗。
附近有只麻雀过来串门,在看望同类的同时顺便和猫说上两句。它们一起嘻戏玩耍后,两只麻雀却吵起架来。
猫当然袒护它的朋友,它说道:“这个陌生的家伙居然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它嘲弄我的朋友,还和我的朋友吵得不可开交。我要以猫大哥的身份来狠狠地惩罚它!”
于是它就加入了战斗,把串门的麻雀吃掉了。
“真的,”猫咂巴着嘴品味说道,“这麻雀的味道还真不错!”说着话又把与它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也一口吃掉了。
5.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天敌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否则就不叫天敌了,天敌的意思就是天生就是死敌,就像老虎要吃肉,羊要吃草一样。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形式是读书报告会,因此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汇报自学成果过程中,与其说复述故事,不如说表演故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自由朗读和体会寓意的过程中,感悟读书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寻找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 大道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