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案(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案(共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1 21:43:20

文档简介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分享故事,在预测故事、对比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奇妙的想象。
2.互阅习作,能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重点】
1.分享故事,在预测故事、对比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奇妙的想象。
2.互阅习作,能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的习作;《奇妙的想象》习作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胆想象,写下了奇妙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交流习作,评改习作,让我们的想象更大胆、故事更奇妙。(板书——习作:奇妙的想象 评改指导)
2.引导学生回顾习作要求,梳理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板书:明确评价标准)
预设:
《奇妙的想象》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同桌评价
1.语句通顺,层次清晰。 ☆☆ ☆☆
2.标点正确,没有错别字。 ☆☆ ☆☆
3.他(她)的想象大胆、奇妙。 ☆☆☆ ☆☆☆
4.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 ☆☆☆
5.故事中有我特别喜欢的内容。 ☆☆☆ ☆☆☆
点拨:前面两项为基本要求,每项分值为2颗星;后三项内容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每项分值3颗星,共计13颗星。
3.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评改作文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可为后面的习作评价和修改作铺垫。
二、评改指导
1.探究任务
对典型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
提示: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评价表,进行自评。
①读:默读自己的习作。
②对:结合习作,逐条对照评价内容中的五个标准。
③评:你会给自己几颗★?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习作,师生合作,集体修改。引导:这篇习作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修改方法呢?(板书:掌握修改方法)
小树的心思
一颗小树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一个小孩孤零零地坐在树下看书。小树想,如果我能变成一个小朋友,跟他一起玩该多好呀!
有一天,小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看书,捉迷藏,多开心啊!小孩对小树说:“谢谢你!”小树说:“不用谢,跟你在一起玩,我也很快乐。”
①丰富情节,让故事更有意思。(板书:丰富情节,让故事更有意思。)
出示片段1:有一天,小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看书,捉迷藏,多开心啊!
引导思考:小树是怎么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他是怎么和小孩玩耍的?
修改范例1:可是,怎么才能变成小朋友跟他一起玩耍呢?他摇了摇树枝,一片叶子落下来,小孩捡起来一看,惊喜地大叫:“啊,这片叶子上居然有一个童话故事!”小孩刚把故事读完,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跑到树下,和小孩一起唱歌,跳舞,看书,捉迷藏。小孩开心极了,小树也开心极了。
教师点拨:小树想要与小孩玩耍,结果通过变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的方式间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加入了这些情节,让故事更曲折、更有意思了。
②结合生活,让故事更加具体。(板书:结合生活,让故事更加具体。)
引导思考1: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他们还一起做了哪些快乐的事呢?
补充内容1:以后,小树每天摇落一片叶子,小孩每天读一个故事,每天都有故事中的人物来陪小孩和小树玩。美人鱼、青蛙王子、拇指姑娘都来过。
教师点拨:原来小树的心思很简单,快乐也很简单。小树在帮助孩子读书长大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这样修改,故事更加丰富、具体。
引导思考2: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孩和小树会有什么变化?
补充内容2:当最后一片树叶掉下来,最后一个故事读完,小孩已经长成了青年,而小树却真的变成了一个小孩。
引导思考3: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小树真的成了小孩,他们会相遇吗?
补充内容3:当最后一片树叶掉下来,最后一个故事读完,小孩已经长成了青年,而小树却真的变成了一个小朋友。他坐在原来小孩读故事的地方,等着那个长大的孩子回来听故事……
教师点拨:描写时结合生活经验,补充小树与小孩的相遇悬念,使故事更加奇妙、更加有意思,也让小树的快乐变得更加有意义。
④整体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引导:你觉得修改后的习作达到习作要求了吗?
小树的心思
一颗小树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一个小孩孤零零地坐在树下看书。小树想,如果我能变成一个小朋友,跟他一起玩该多好呀!
可是,怎么才能变成小朋友跟他一起玩耍呢?他摇了摇树枝,一片叶子落下来,小孩捡起来一看,惊喜地大叫:“啊,这片叶子上居然有一个童话故事!”小孩刚把故事读完,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跑到树下,和小孩一起唱歌,跳舞,看书,捉迷藏。小孩开心极了,小树也开心极了。
以后,小树每天摇落一片叶子,小孩每天读一个故事,每天都有故事中的人物来陪小孩和小树玩。美人鱼、青蛙王子、拇指姑娘都来过。
当最后一片树叶掉下来,最后一个故事读完,小孩已经长成了青年,而小树却真的变成了一个小朋友。他坐在原来小孩读故事的地方,等着那个长大的孩子回来听故事……
点拨:修改前,小树变成小朋友的情节过于简单,丰富情节后,小树变成小朋友的过程更有趣。修改前小树的心思很简单,快乐也很简单,修改后,小树在帮助孩子读书长大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当孩子长大离开后,小树又有了新的心思。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也可以让故事更具体。
(3)练一练,出示典型习作片段,小组合作,修改语段。
小兔在草丛里发现了一颗星星。小兔凑近看,越看越喜欢。它把星星搬到河边,擦洗起来。星星擦得亮亮的,它睁开眼睛笑了。
①引导:谁能说说这个习作片段存在什么问题?
预设1:“星星是怎么来的”,没有大胆地展开想象。
预设2:描写不够生动,语言很普通,没有感染力。
预设3:描写时情节方面想法太少。
②追问:你能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吗?
预设1:“星星是怎么来的”,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比如被飞机飞过时的大风刮下来了,或者,睡着睡着,从床上滚下来了等等。
预设2:可以加一些小兔的内心想法等等。
预设3: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加一些故事情节,比如小兔把星星带回家,妈妈是否同意;小兔最后和星星成了一对好朋友。
③小组讨论、修改,并推选代表读一读修改后的片段。
修改预设:小兔在草丛里发现了一颗星星。“星星为什么躲在草丛里?”小兔皱着眉头想到,“八成是被飞机飞过时的大风刮下来了吧!或者,和我一样迷糊,睡着睡着,咕噜噜滚下了云彩!”
小兔凑近看,越看越喜欢。“要不要带回家呢?妈妈肯定骂我乱捡东西。不对,这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它可是正儿八经的一颗星星!”
小兔想着,把星星搬到河边,擦洗起来。
哈哈,擦得干干净净带回去。
星星被擦得亮亮的,突然睁开了眼睛。
“是你救了我吗?”
小兔愣愣地点点头。
“谢谢你!让我们来做朋友吧!”
小兔没能把一颗星星捡回家,却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④过渡:同学们,我们按照习作评价表评价了自己的习作,分析了一篇典型习作,也做了一次习作片段修改练习,接下来请大家将学到的评改方法运用到自己和同桌的习作中去吧!
设计意图:在评改典型习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明确了习作的修改方向和修改方法。
三、习作分享
1.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评改、分享习作)
提示:同桌之间阅读、评价、修改习作,并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分享。
(1)同桌之间互评交流,并给出修改建议,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①读:阅读同桌的习作。
②对:结合习作,逐条对照评价内容中五个标准。
③评:你会给几颗★?
④写: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2)学生修改完习作后,同桌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2.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习作评改课,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掌握了“丰富情节”“结合生活”的修改方法。在互评互改,分享习作的活动中,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精彩作品。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篇佳作《一本有魔法的书》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评改,能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反复修改,巩固学到的评改方法。而习作分享活动,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得到一些习作的灵感。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奇妙的想象”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范例:
一本有魔法的书
我,一本书,一本有着神奇魔法的书。我体内的“小蚂蚁”,每天都会排列成一个新的“队形”,展现在我的“脸上”。①
昨天,我还站立在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图书馆内的大书架上,这里每天都热闹非凡,早上还没开门,就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大门口等着进来看书、买书了。
看着其他伙伴被新主人一个个领走,忽然,一只手将我拿起,轻轻拂去我衣服上的灰尘,便一页页仔细看了起来。我偷偷看了看她,她是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学生,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扎成了两根俏皮的小辫子,还有着一双雪亮的大眼睛和红扑扑的小脸蛋儿,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长得真是可爱。②
天色暗了下来,图书馆要闭馆了,小女孩儿抬起头来,揉揉眼睛,小心翼翼地捧着我走向收银台,有礼貌的说:“叔叔,这本书多少钱呀?”被叫做叔叔的那个收银员说:“十元。”小女孩儿高兴地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给了那位叔叔,就带着我跑回了家。
她走到家门口,取下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打开门,喊了一声:“妈妈,我回来了!”便钻进她的小屋,又认认真真地看起我来,看到她那认真的样子,我想:明天一定要把小蚂蚁们排列成一个更有趣的队形给她看。③
这是我来到这个家的第二天,今天是星期日,她早上刚刚吃完饭,就又捧着我看起来,她刚看完第一队,就吃惊地叫起来:“这不是我昨天看的那个故事!”但是,她马上就明白了,我是一本有魔法的书。于是,她为我穿了一件新衣服,把我放到了一个盒子里,又将盒子放到了她心爱的小书架上。④
每天,她都要把我拿出来,看完新的一个故事,又将我放回去。她很爱惜我,每天都把我身上的灰尘擦一遍,我也每天都给她编一个新故事。我觉得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我们谁也离不开谁,直到永远,永远……⑤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批注:
①开篇直接交代“我”是一本有魔法的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这段话写我偷偷观察小姑娘,丰富了情节,故事更有意思了。
③“我”想为小姑娘编写新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
④写出小姑娘喜欢“我”写的故事,更加喜爱“我”。
⑤结尾写“我”和小姑娘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小姑娘爱读书的好习惯。
总评:文章想象自己是本有魔法的书,能够将书里面的文字更换队形,组成一个又一个新的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合理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字里行间也暗示着热爱读书是一个好习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写想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布置作业
1.再次修改、誊抄自己的习作。
2.在班级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如“想象岛”,推选优秀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习作:奇妙的想象
评改指导
明确评价标准 掌握修改方法 评改、分享习作
2《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方案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学重点】
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在宇宙的另一边, 我会变成风,飞得越高, 习作的分数就越高;我会变成一棵树,树上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在想象的世界里,瞌睡虫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小牧童被风吹到了颠倒村……
2.出示课本上的故事题目。引导:想象的世界里还会发生什么呢?
出示课本上的故事题目:《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示例:有一个最好玩的国王,他喜欢捉迷藏。每天大臣来上朝的时候,国王就藏在某个地方等大臣来找,只有大臣把他找出来了,他才肯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商议国家大事。每说完一件国家大事,他就要大臣猜一个谜语,只有大臣猜出了谜底,他才肯继续上朝……
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我们经过大胆想象,创造出了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好玩的国王形象。这节课,就让我们大胆想象,写一个奇妙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习作:奇妙的想象。
二、习作要求
1.过渡:读一读,看看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写完后,可以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如“想象岛”,展示大家的习作。
2.学生交流展示。
预设1:可以从教材中选一个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
预设2: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预设3:写完后,可以交换习作,互相评改。
预设4:还可以在墙报上展示大家的习作。
3.通过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提炼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从教材中选一个题目或自拟题目。
(2)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4.过渡: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怎样大胆想象,让想象更加合理、奇妙呢?我们不妨向作家们取取经。
设计意图: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放慢脚步,引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习作提示,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在习作前审题,明确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练习创编《滚来滚去的小土豆》的故事,交流探究怎样大胆想象,能让想象更加合理、奇妙。
2.探究活动
大胆想象,实现美好的愿望。(板书:大胆想象 实现美好的愿望)
(1)小铅笔是怎样大胆想象的?学生默读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炼梳理故事内容:
多少梦想 怎样实现梦想 梦想是什么?
第一个梦想 溜出教室 萌芽,开花
第二个梦想 跳进荷塘 撑伞
第三个梦想 躲到菜园 长成豆角,伪装成丝瓜
第四个梦想 来到小溪边 当船篙,当木筏
第五个梦想 跑到运动场 当撑竿,当标枪
小结:小铅笔大胆想象,实现了自己的五个梦想。
(2)关注作者怎样想象:铅笔为什么把自己想象成花朵、伞、豆角、丝瓜、船篙、木筏、撑竿、标枪呢?
预设:铅笔和这些事物都具有细长的特点,这样想象自然合理。
大胆想象,拥有奇妙的经历。(板书:拥有奇妙的经历)
(1)故事引路:有一颗小土豆,它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终于不用待在泥土里,而是装在菜篮子里,它可以滚来滚去了。想象它会怎样滚呢?
示例:小土豆装了一个可以让自己滚来滚去的小马达。只要按一下快滚键,小土豆就能迅速滚动,就算是道路坎坷不平,它也能轻松地滚过去,身上一点儿也不疼;只要按一下慢滚键,它就能一边滚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好惬意啊!
(2)过渡:在《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故事里,小白兔、小刺猬、小狐狸等动物都住到 “我”变的那棵树上,妈妈也爬上树坐在三角形的鸟窝里,他们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这些都是“我”实现愿望后的奇妙经历。
(3)想象一下,小土豆滚来滚去,会遇到谁,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预设:
示例:小土豆滚到了老鼠洞,一群老鼠惊喜地叫起来:天哪,世界上居然有这么漂亮的小枕头!他们把小土豆献给了大王,老鼠大王每天晚上枕着小土豆,居然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梦,梦里有红烧小土豆、铁板小土豆、土豆烧排骨、番茄鸡腿炖土豆、醋溜土豆丝、培根披萨土豆泥……每天早上醒来,老鼠大王的口水像小河一样流出老鼠洞,洞外的小草、小花被口水浇灌,长得比树还要高。
点拨:这段故事根据小土豆的形状和用处大胆想象,创编出奇妙的故事。
大胆想象,创造事物或景象。(板书:创造事物或景象)
默读思考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猫有尾巴,尾巴怎么会有一只猫?文中还有哪些反向想象?
预设:尾巴有一只猫 小孩子有爸妈 尾巴有一只狗 狗有一个人
(2)联系比较,体会反向想象的趣味。出示相关句子:
“猫有一条尾巴”与“尾巴它有一只猫”;
“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与“小孩子有爸爸妈妈”;
“一条狗的尾巴”与“尾巴有一条狗”;
“主人有一条狗”与“狗有一个主人”。
尾巴自己有想法:“我就是有一只猫。我跟着它跑是因为我乐意。你看看小孩子,个个当爸爸妈妈的小尾巴,跟着他们跑。难道只能是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不能是小孩子有爸爸妈妈吗?猫可以有一条尾巴,为什么尾巴就不能有一只猫?”
小结:像这样反方向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
3.交流分享
(1)出示作文题目《手罢工啦》《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提示:这些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但是却在想象的世界里发生了,试着说说故事中“手”的想法,“人类”的想法。
(2)小组交流,说一说。班级分享,评一评:哪一组的想象最奇妙,故事最有趣。
4.方法小结
写作前,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再次梳理写作思路,简单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
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交流,如何通过大胆想象,写出奇妙的故事?再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哪些方法呢?
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了《一支铅笔的梦想》与《尾巴它有一只猫》后,知道想象是要根据事物特点进行想象;为了让想象内容更丰富,我们还让事物有了奇妙的经历;为了让想象更有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创造事物或景象,反向想象。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大胆想象,写出奇妙的故事来啦!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是中年段习作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存在思路打不开的问题。本环节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炼方法: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合理想象,并出示故事题目《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引导学生练习运用这一方法展开想象。学生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后,再出示文段进行对比,进一步体会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合理想象,怎样把故事讲清楚。
四、习作演练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1)从本次习作要求中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2)要大胆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3)写的时候,写清楚事物想实现的愿望,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奇妙的经历,会创造事物或景象。
(4)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3.教师关注到写得比较精彩的习作,为下节课的讲评、修改做准备。
4.结束语:请课上习作没有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写,写完的同学可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奇妙的想象
实现美好的愿望
大胆想象 拥有奇妙的经历
创造事物或景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