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窃、私”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会写“海底、宁静”等13个词语。理解“窃窃私语、依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海底的变化、动物、植物和矿产四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知海底的奇异景色。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是从海底的变化、动物、植物和矿产四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教学难点】
学习第2、3自然段,感知海底的奇异景色。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大海的图片,学生交流观看感受。
2.导入:你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海底世界)
4.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
请学生朗读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句子末尾是个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5.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海底世界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画面。在交流中,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的印象。结合第1自然段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2.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波涛(tāo)澎(péng)湃(pài) 闪烁(shuò) 窃(qiè)窃私(sī)语
嗡嗡(wēng) 啾啾(jiū) 打鼾(hān) 警(jǐng)报 肌(jī)肉
梭(suō)子 乌贼(zéi) 章(zhāng)鱼 差(chā)异 褐(hè)色
长达(dá) 细胞(bāo) 海藻(zǎo) 蕴(yùn)藏 煤(méi) 储(chǔ)量
金属(shǔ)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qiè sī jǐng jī zhāng chā dá bāo méi chǔ shǔ
窃 私 警 肌 章 差 达 胞 煤 储 属
预设:
①我知道“窃、警、肌、达、胞、煤、储、属”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借助形声字的规律进行学习。
②“私”是平舌音。
③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肌”:月+肌=肌。
④“章”是翘舌音。
⑤“差”是多音字,读chā时可以组词:差异、差别;读chà时可以组词:差不多。
⑥我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胞”:泡—胞。
⑦“储、属”是翘舌音。
(3)组织学生交流: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点拨:请你从这个句子中圈出关键词,来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
预设: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4)请学生说说“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景色奇异”是指风景、景观非常奇特美丽;“物产丰富”是指有各种类型的出产,丰富多样。
3.小结:课文开头提出疑问,结尾给出回答,首尾呼应。
4.梳理内容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
预设:
①从海面到海底的变化。②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③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④植物的差异巨大。⑤海底矿产丰富。
(板书:从海面到海底的变化 动物会发岀不同的声音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植物的差异巨大 海底矿产丰富)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识记。集中识字,师生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让学生找到概括海底世界特点的句子,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有所了解,并紧扣单元要素,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写清楚的。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海底的奇异景色。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2)全班交流阅读感受,通过想象画面、观看图片、感情朗读等形式感知海底的奇异景色。
(3)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景色?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①提问:“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依然”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波涛澎湃”即波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依然”即依旧。
②点拨:看,无论海面上如何波涛澎湃,海底始终是不受影响,保持宁静。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海底的景色奇异。
预设2: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①提问:深水鱼会发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看到在黑暗的深海里,有无数的光点,一闪一闪的,特别美丽。(板书:暗中有光)
②播放海底景色奇异的图片。
③指导朗读。
预设3: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①提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预设:嗡嗡、啾啾、汪汪、打鼾声……
②点拨:你们看,这个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声音呢,竖起耳朵仔细听,你仿佛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出示: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还好像在 )
预设: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鸭一样嘎嘎,有的还好像在打鼓一样……
③追问:原来海底有这么多的声音,真是静中有声啊!海底的声音还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静中有声)
预设1:声音很有趣。(不同种类动物发出的声音不同,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声音。)
预设2:声音很小。
④追问:你从哪里感受到声音很小?
预设:窃窃私语。
⑤和同桌演一演窃窃私语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提示:读好“啾啾、嗡嗡、汪汪”这些象声词,感受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而且都很有趣。
(4)小结:海底暗中有光、静中有声,真是景色奇异啊!
设计意图:第2、3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想象画面,多媒体资源化无为有,化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海底景色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欲望。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让学生读一读本课13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宁 官 汪 参 攻 推 迅 速 退 轮 煤 铁
点拨:
(1)“汪、攻、推、轮、煤、铁”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推”的右半部分是“隹”,不是“住”。
(2)“宁、官、参”是上下结构,写“宁、官”时注意要上宽下窄,其中“官”的下半部分的“竖”偏左,横间距均匀;写“参”时要注意上窄下宽,下半部分的三撇依次渐长。
(3)“迅、速、退”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先内后外。“辶”捺要平,向右舒展。
2.学生练写,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是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大家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了海底的景色奇异,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索,进一步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海底 宁静 器官 行进 海参 攻击 反推力 迅速 后退 轮船 长途 石油 天然气
2.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从海面到海底的变化 暗中有光
景色奇异 动物会发岀不同的声音 静中有声
物产丰富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植物的差异巨大
海底矿产丰富
2《海底世界》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差异”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
3.能按顺序介绍海底世界,进一步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点】
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课文,走进了海底世界,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板书:海底世界)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预设:课文从海面到海底的变化、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植物的差异巨大、海底矿产丰富这些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板书:从海面到海底的变化 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植物的差异巨大 海底矿产丰富)
3.师生配合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顾旧知,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问题探究
过渡: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啊!那么海里的动物有哪些活动方式?又有哪些植物和矿产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第4自然段,感受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圈出作者介绍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法。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感受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读一读第4自然段,圈出作者介绍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法。
预设:海参、身体像梭子的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说说海里的动物都有什么活动方法。
①提问:海参的活动方法是什么?
预设: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速度很慢。
②小组合作,仿照上面的交流方式,完成表格填写。
预设:
动物 活动方式
海参 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身体像梭子的鱼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乌贼和章鱼 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 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3)组织小组汇报。
启发1:文中没有直接介绍身体像梭子的鱼的活动方式,你能结合“梭子”一词来猜一猜吗?
①出示梭子的图片,教师介绍:梭子是在织布机上用来织布的一种机件,织布时它工作速度、频率极快。
②请学生做做身体像梭子的鱼游动前行的动作。
③小结:原来身体像梭子的鱼是穿梭前行的,难怪它每小时可以前行几十千米。(板书:前行)
启发2:海参和身体像梭子的鱼的活动方向是朝前的,那么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向是朝哪儿的呢?
预设: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向是朝后的。(板书:后退)
启发3:有些贝类又是怎样活动的?
①出示句子: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指名读句子,请学生注意加点的部分,思考:作者这样一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作者将贝类当作人来写,将贝类的活动方式写得非常形象,趣味十足。(板书:被动)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了解写作方法。
①提问:第4自然段是怎样把“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的意思写清楚的?
预设:抓住有特点的海底动物,将它们不同的活动方法写清楚。
②追问:那么多的海底动物,作者为什么就列举了这几样呢?
预设:因为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很有特点,有速度很快的梭子鱼,有速度很慢的海参,有被动行进的贝类等,不仅有代表性,而且妙趣横生。
③师生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
④小结: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出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问题,进一步感知“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2)全班交流阅读感受,结合相关语句理解“差异”,感受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3)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指名说说“差异”的意思。
预设:不同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清楚“海底植物差异也很大”这个特点的?
预设1:海底植物的颜色多种多样。(板书:色彩)
预设2:海底植物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板书:大小)
(3)出示描写海底植物色彩的句子,指名说说“差异”的具体表现。
预设:通过列举一些植物的色彩,告诉我们海底植物色彩多种多样。
(4)出示描写海藻的句子,指名说说“差异”的具体表现。
点拨:课文列举了最小的单细胞海藻和最大的海藻,还用具体的数字,体现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
(5)小结:文段开头先总说植物差异很大,然后又通过植物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具体介绍了海底植物差异很大。
(6)师生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填表的基础上,引导其了解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并认识到作者选材是具有代表性的。通过选取例子的对比、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和植物的差异写清楚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现在请你借助板书,尝试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海底世界。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既宁静又黑暗。但那里不是寂静无声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听起来十分有趣,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有的前进,有的后退,有的被动行进。不仅如此,那里的植物色彩多种多样,大小差异也很大,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四、拓展延伸
过渡:海底世界奇妙万千,还有许许多多的海底动物有着不同的活动方法。请你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把它们的活动方法写具体。
鲨鱼游泳时主要是靠身体,并配合尾鳍像橹一样的摆动向前推进。稳定和控制主要是运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鳍和水平调度的胸鳍。鲨鱼多数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网这样的障碍中,而且一陷入就难以自拔。它们游得很快,但它们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高速。
水母会通过挤压和收缩内腔来控制自身的活动,因为它们表皮中有许多肌肉纤维,这些纤维分布在它们伞部的大部分位置。当它们想要活动的时候,就会控制这些肌肉纤维来收缩和扩张。不过,它们主要还是靠水流来移动的。
海龟靠桨状前肢游动,它的后肢是舵,游泳速度可达每小时29千米。
请你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把短文中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具体。
预设: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鲨鱼游得很快,大白鲨可以以43千米的时速在海洋中穿梭。海龟靠桨状前肢游动,游泳速度可达每小时29千米。水母通过挤压和收缩内腔来控制自身活动,平时它们依靠水流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请学生仿写片段,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资料了解更多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得三年级学生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加深印象。
五、布置作业
1.以课文第一句话“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为开头,向家长介绍海底世界的特点。
2.阅读有关海洋世界的书籍。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从海面到海底的变化
景色奇异 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前进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后退
被动
色彩
物产丰富 植物的差异巨大
大小
海底矿产丰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