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蜜 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
新课导入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主要作品:《昆虫记》等。
概
gài
( 大概 )
( 概括 )
阻
zǔ
( 阻止 )
( 阻碍 )
测
cè
( 测试 )
( 猜测 )
括
kuò
( 包括 )
( 概括 )
误
wù
( 错误 )
( 失误 )
逆
nì
( 叛逆 )
( 逆风 )
生字认读
途
tú
( 路途 )
( 旅途 )
陌
mò
( 陌生 )
( 陌路 )
超
chāo
( 超过 )
( 超越 )
生字认读
蜜蜂、听说、辨认、能力、公里、本能
阻力、花粉、将近、包括、亲眼、检查
准确、尽管、沿途、陌生、景物、确实
认读词语
尽
jǐn (尽管)
jìn (尽力)
多音字
闷
mēn (闷热)
mèn (纳闷)
多音字
sǎn (散文)
散
sàn (散步)
沿途:
准确无误:
超常:
解释:
沿路,在到目的地或终点的路上。
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分析阐明。
词语解释
辨认:
大概:
跨进:
陌生:
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
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进入。
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
词语解释
蜜
蜂
辨
阻
跨
括
检
确
误
途
陌
我会写
查
书写指导
蜜
上下结构
14画
蜜蜂
甜言蜜语
书写指导:“宀”起笔要高;中间的“必”不要少写点,“虫”宜扁。
蜂
左右结构
13画
蜂蜜
蜂拥而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虫”末横变提;“丰”三横间距均匀。
跨
左右结构
13画
跨越
移山跨海
书写指导:整体左窄右宽,右部“夸”最后一笔向右微倾,稳住重心。
括
左右结构
9画
括号
包括
书写指导:整体左窄右宽。右部“舌”上横宜长,起笔在横中线上。
书写指导
辨
左中右结构
16画
辨认
明辨是非
书写指导:左部的“辛”竖改为撇;右部的“辛”竖为悬针竖。
阻
左右结构
7画
阻止
畅通无阻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间距均匀。
书写指导
确
12画
确实
准确无误
书写指导:左边的“石”略窄,右部的“角”上小下大,“用”不要写得太宽。
误
左右结构
9画
错误
误入歧途
书写指导:整体左窄右宽。“口”不宜过大,“天”托住“口”。
书写指导
途
半包围结构
10画
旅途
半途而废
书写指导:“余”不宜过大,结构要紧凑。“辶”的捺平展,托住上面的“余”。
陌
左右结构
8画
陌生
形同陌路
书写指导:左部窄且长;右部稍宽,“百”的横略长。
书写指导
检
左右结构
11画
检查
检阅
书写指导:整体左窄右宽,右上部撇、捺伸展盖下,底横拉长托上。
查
上下结构
9画
调查
查漏补缺
书写指导:上下大小接近。“木”的撇、捺舒展,“日”略扁。
书写指导
初读感知
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读一读,课文写了什么?
“听说”一词表现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成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
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也就是要介绍“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是为了——
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是为了——
带着蜜蜂走四公里路是为了——
在蜜蜂身上做记号是为了——
让蜜蜂不明方向。
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与其他蜜蜂进行区分。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不能断定。
不能据此就得出结论,毕竟只有两只飞回来了。
两只蜜蜂飞回来能不能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为什么?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从作者计算蜜蜂返回的时间可以推断出蜜蜂路上的飞行速度很快。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几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蜜蜂陆续的回来,已经回来十五只了。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写出了蜜蜂飞回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那你知道其它五只去哪里了吗?
试验的结果是什么?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通过试验,得出结论。
实验目的:蜜蜂能否辨认方向
实验过程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实验结论: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善于思考
严谨求实
蜜蜂
看蜂窝,解疑问
仔细
观察
板书设计
写一写:
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你都掌握了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