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婆、脊”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漏、喂”等13个字,会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填空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狼狈的样子,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填空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狼狈的样子,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问题导入: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请你简单说一说。
预设:《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神笔马良》《白蛇传》……
2.过渡:这些民间故事,有的奇妙动人,有的想象奇特,充满了传奇色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民间故事——《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较熟悉的民间故事入手,引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由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老婆(pó)婆 脊(jǐ)背 贼(zéi) 哩(li)
趴(pā)在 莫(mò)非 晕(yūn)头转向 颠(diān)得
胶(jiāo) 蹭(cèng)下来 旋(xuàn)风 蹿(cuān)上去
顺势一纵(zòng) 嫌(xián) 咔嚓(kā chā) 炕(kàng)头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pó jǐ zéi li mò diān jiāo xuàn zòng
婆 脊 贼 哩 莫 颠 胶 旋 纵
预设:
①“婆”组词“老婆婆”,第二个“婆”读轻声。
②“脊”注意读音,读“jǐ”,不读“jí”。
③“贼、纵”都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④“哩”是个多音字,它有“lǐ、lī、li”三种读音,文中读轻声。
⑤“莫”不要读成“mòu”。
⑥“颠”可以与熟字“巅”比较记忆,“颠”可以组词“颠倒、颠覆”;“巅”可以组词“山巅、巅峰”。
⑦“胶”可以与熟字“校”比较记忆。“胶”可以组词“胶水、胶带”;“校”可以组词“学校、校长”。
⑧“旋”是个多音字,它有“xuàn、xuán”两种读音,读“xuàn”时可以组词“旋风”,读“xuán”时可以组词“旋转”。
3.通过填空的形式,概括主要内容
引导:结合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故事主要内容。
一天晚上,老虎和贼来到老婆婆家,一个准备吃驴,一个准备偷驴。就在这时,他们听到( ),便都认为这个“漏”( )。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吓得( )。可是因为贪心,他们还是想( ),准备返回老婆婆家。结果在歪脖老树下相遇,又都以为( ),老虎和贼吓得( )。天亮了,小胖驴( ),屋顶( )。
预设:一天晚上,老虎和贼来到老婆婆家,一个准备吃驴,一个准备偷驴。就在这时,他们听到(老婆婆说不怕狼、虎,就怕“漏”),便都认为这个“漏”(比自己厉害)。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吓得(落荒而逃)。可是因为贪心,他们还是想(吃驴和偷驴),准备返回老婆婆家。结果在歪脖老树下相遇,又都以为(“漏”来了),老虎和贼吓得(晕了过去)。天亮了,小胖驴(安然无恙),屋顶(却真的漏了)。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识记。集中识字,师生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借助填空,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梳理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关注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他们狼狈逃窜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探究过程
(1)自主研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关注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他们狼狈逃窜的句子,批注感受。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交流阅读成果,形成小组结论。
(3)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并分享小组结论,教师相机引导、总结、归纳。
3.探究活动
(1)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2自然段,关注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他们狼狈逃窜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朗读时,可以每人一个角色,也可以一人分饰多角,注意结合故事内容,读出角色的语气及心情变化。
交流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引导:画出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
预设1:我找了这一处: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这里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如出一辙。“翻山越岭”和“走南闯北”写出了老虎和贼都自认为见多识广。“莫非”表示“猜测”的意思,说明老虎和贼都有点不敢确定,有点怀疑。“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写出了他们做坏事时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所以才会一个吓得浑身发抖,一个听得腿脚发软。
预设2:我找到了这一处: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
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我从两个“!”中体会到他们心里很紧张,还有点害怕。
预设3:我也找到了一处:
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漏”,非常害怕,都想着如何逃命。
预设4:还有一处: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从两个“终于”中我感觉他们很激动、很开心。
②引导: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把他们的心情变化读出来。
点拨:我们读着这些句子,就能感受到老虎和贼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怀疑——紧张、害怕——非常害怕——激动、开心,读起来真是有意思。(板书:老虎和贼的心理变化 怀疑 紧张、害怕 非常害怕 激动、开心)
交流描写老虎和贼狼狈逃窜的句子。
①引导:画出描写老虎和贼狼狈逃窜的句子,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了他们的狼狈。
预设1:“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倒老虎背上”我从“滑、跌、摔”等动词看出当时贼的样子一定很狼狈。
预设2:“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我从“驮、骑、跑、累、颠”等词看出来老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吓得魂都没了。
预设3:“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我从“歪、纵、蹿”等词也看出他们很狼狈,很害怕。
②引导: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它们那狼狈的样子。
(2)播放第1至12自然段的情境课文(跟读版),引导:故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读来十分可笑,可又觉得顺理成章,充分体现了故事的趣味性。除此之外,仅用几个句子,就将老虎和贼急于逃命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跟随情境课文朗读课文,继续体会故事的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抓住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句子和狼狈逃窜的句子,进一步感受他们的紧张害怕,以及故事的趣味性。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读一读本课要写的13个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厉 抱 架 胶 粘 偏
(1)“漏、喂、胖、驴、贼、狼、抱、胶、粘、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漏”右半部分的“尸”横长折短,长撇要舒展。“雨”的四点方向一致。
“喂”要注意笔顺,第十一笔是撇,第十二笔是捺。
“胖”左部狭长,月字旁的撇为竖撇。
“贼”左边的贝字旁要写得瘦长,右边是“戎”,不是“戒”。
“狼”的右边是“良”,不是“艮”。
(2)“莫、架”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莫”的草字头的横要写得较长,“日”要写扁一点。
“架”是木字旁,要和“驾”区分。
(3)“厉”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里面是个“万”,要和“历”正确区分。
2.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是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1至12自然段,抓住了它们的心理活动和狼狈逃窜的样子,感受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在朗读中体会到了故事的生动有趣。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里屋 莫非 厉害 发抖 松手 跟前 甘心
2.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第1至12自然段的故事内容复述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漏
老虎和贼的心理变化
怀疑→紧张、害怕→非常害怕→激动、开心
2《漏》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3至20自然段,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狼狈的样子,感受故事的趣味。
2.能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3至20自然段,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狼狈的样子,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至12自然段,你能复述一下这部分故事吗?
预设:有一天,老虎和贼来到老婆婆家里,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正当老虎抓破了墙钻进了驴圈,贼挖破了屋顶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听见老婆婆说什么都不怕,最怕“漏”。老虎和贼都没有见过“漏”,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贼吓得腿软,从屋顶的窟窿摔了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以为是“漏”,吓得立刻逃跑了。一路上,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虎,飞快地跑哇跑,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老虎觉得“漏”像胶一样粘住它了,贼觉得“漏”像旋风一样不停,都觉得非常害怕。好不容易跑到了歪脖子老树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了树上,老虎继续跑。他们都以为终于摆脱了“漏”,心里十分开心。
2.过渡:接下来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谈话,回顾旧知,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课文已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3至20自然段,关注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他们狼狈逃窜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探究过程
(1)自主研读课文第13至20自然段,关注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他们狼狈逃窜的句子,批注感受。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3至20自然段,交流阅读成果,形成小组结论。
(3)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并分享小组结论,教师相机引导、总结、归纳。
3.探究活动
(1)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3至20自然段,关注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他们狼狈逃窜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朗读时,可以每人一个角色,也可以一人分饰多角,注意结合故事内容,读出角色的语气及心情变化。
①交流描写老虎和贼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他们狼狈逃窜的句子。
预设1: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老虎和贼都很贪心,虽然害怕“漏”,但还是不甘心,一个决定回去吃驴,一个决定回去偷驴。
预设2:
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老虎和贼都以为“漏”又来了,都非常害怕。
预设3:
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贼以为“漏”又来了,吓得一个劲儿往树上爬,没想到压断了树枝,反而滚了下来。老虎也以为“漏”又来了,吓得腿软,从山坡上滚了下来。从“赶忙往树梢上爬、紧爬慢爬、赶紧逃跑、腿一软”等词句可以看出他们俩害怕到了极点。
预设4:
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虎和贼此时感到十分惊恐,已经吓晕了。
②引导: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把他们的心情变化读出来。
点拨:老虎和贼的不甘心——非常害怕——害怕到极点——惊恐,让我们觉得这个故事越读越有意思。
(2)引导:“漏”到底是什么?老虎和贼连“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却如此害怕呢?
预设1: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这句话说明“漏”就是屋顶出现了窟窿,漏了。
预设2:因为老虎和贼做坏事害怕被发现,做贼心虚,所以才如此害怕。
点拨:课文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3)播放第13至20自然段的情境课文(跟读版),引导:跟随情境课文朗读课文,继续体会故事的生动有趣。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填写表格,复述故事。
地点 情节 老虎和贼的心情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虎甩掉贼,贼蹿上树。
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晕了过去。
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
评价量表:
复述要求 星级
能借助提示,复述清楚故事的大致内容。 ☆
能借助提示复述故事,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详细复述。 ☆☆
能借助提示,详细复述故事,有声有色,吸引人。 ☆☆☆
2.探究过程
(1)小组分工,每人复述一部分故事,根据评价量表中的复述要求,交流建议。
(2)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小组成果,全班评价。
3.探究活动
(1)结合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①引导:在整个故事中,老虎和贼的活动地点有什么变化?心情有什么变化?
预设1:老虎和贼先来到老婆婆家。他们听到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心情从一开始的怀疑,逐渐转变为紧张、害怕。(板书:地点 老婆婆家 心理变化 怀疑、紧张、害怕)
预设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是指贼摔到老虎背上,老虎以为贼是漏,吓得撒腿就跑的情节,此时的地点应该是在路上。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心里非常害怕。(板书:路上 非常害怕)
预设3:“虎甩掉贼,贼蹿上树”此时是在歪脖老树前。老虎和贼都以为自己摆脱了漏,十分激动、开心。(板书:歪脖老树 激动、开心)
预设4:老虎和贼都不甘心,准备返回老婆婆家,没想到在树下相遇,地点还是歪脖老树。双方都以为“漏”又来了,害怕到了极点。(板书:害怕到极点)
预设5:老虎和贼滚到了山坡下,此时的地点是山坡下。他们以为对方就是漏,感到十分惊恐,吓晕了过去。(板书:山坡下 惊恐)
预设6:“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故事的结尾地点又换到了老婆婆家,老公公和老婆婆感叹着屋顶又漏雨了。(板书:老婆婆家)
②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表格可以这样填。
地点 情节 老虎和贼的心情
老婆婆家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怀疑、紧张、害怕
路上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非常害怕
歪脖老树 虎甩掉贼,贼蹿上树。 激动、开心
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害怕到极点
山坡下 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晕了过去。 惊恐
老婆婆家 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
(2)借助表格,尝试复述。
引导:请你把漏的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听吧!
预设:有一天,老虎和贼来到老婆婆家里,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正当老虎抓破了墙钻进了驴圈,贼挖破了屋顶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听见老婆婆说什么都不怕,最怕“漏”。老虎和贼都没有见过“漏”,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贼吓得腿软,从屋顶的窟窿摔了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以为是“漏”,吓得立刻逃跑了。一路上,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虎,飞快地跑哇跑,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老虎觉得“漏”像胶一样粘住它了,贼觉得“漏”像旋风一样不停,都觉得非常害怕。好不容易跑到了歪脖子老树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了树上,老虎继续跑。他们都以为终于摆脱了“漏”,心里十分开心。可是贪婪的他们觉得很不甘心,又决定回去。没想到老虎和贼又在树下相遇,贼以为“漏”又来了,吓得一个劲儿往树上爬,没想到压断了树枝,反而顺着山坡滚了下来。老虎也以为“漏”又来了,吓得腿软,也从山坡上滚了下来。他们摔下山坡,撞在了一块,惊恐地大喊了一声,都吓晕了过去。第二天,老公公和老婆婆抬头看看屋顶,说屋子还是“漏”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学习了课文的13至20自然段,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和狼狈的样子,感受故事的趣味,又结合提示,尝试复述故事。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整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我们不仅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了故事,还看到了整个故事地点的转换,体会到了老虎和贼心理的曲折变化,并且还能够借助提示把故事讲出来,真了不起。
四、拓展延伸
1.“漏”的故事生动有趣,告诉我们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香香的石头①
冬天,当北风刮起来的时候,山谷里的石头让许多小小的种子在他肚子下面避风。于是整个冬天石头都不敢睡觉,他要守着种子,不让冰雪把种子冻着,不让饥饿的乌鸦把种子叼走。②
在一个温暖的夜里,石头忽然觉得肚子底下痒痒的,他低头一看,啊,肚子下面冒出了许多绿色的叶芽,还有嫩绿的花苞!“啊哈,现在我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于是石头在弯弯的月亮下面,在绿色的梦中快乐地睡着了。③
清晨,路过山谷的春姑娘悄悄亲了一下花苞,花苞立刻变得好香好香,绽开了粉色的花瓣。一阵细雨飘过,落在花瓣上的雨珠就变成了香水。春天的风轻轻摇动花枝,那些香香的水珠,纷纷扬扬落在刚刚换毛的小兔身上。④
小兔成了香香的小兔,她快乐得直翻跟斗,一头撞在打瞌睡的小熊身上,小熊也变成了香香的小熊。⑤小熊到水边洗脸,小蝌蚪闻到香气摇着尾巴游出来。小鸟正在喝水:“咦,这水怎么变得好香好香!”于是小鸟浮在水上洗了个香香的澡。
洗了澡的小鸟变得格外美丽,他们快乐地飞翔,把香气撒满山谷,整个山谷都醒来了,大家闻着香气,心里香香的。大家拍着手说:“春天到了!春天到了!”⑥
只有石头还沉沉地睡着,小花朵们围在石头的身边,不让小鸟惊扰了他的梦。睡着的石头有多么快乐,因为石头的心里也是香香的。⑦
2.师生合作,读故事批注主要内容和有意思的地方。
批注:
①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冬天,山谷里的石头用心地守着种子,种子长出了叶芽和小花苞,春天来了,小花开了,给大家带来香气,山谷里到处都是香香的。
②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石头整个冬天都不敢睡觉,很用心地守着种子。
③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种子冒出了叶芽和花苞,石头快乐地睡着了。
④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春姑娘来了,春雨落在花瓣上,春风摇动花枝,到处是香香的。
⑤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小花把香气撒在了小兔、小熊和小蝌蚪身上,它们都变成香香的了。
⑥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小鸟把香气撒遍了整个山谷,大家闻着香气,心里香香的。
⑦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小花守护着石头,睡着的石头很快乐,心里也是香香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主要内容,到关键语句进行批注,说一说故事有意思在哪里,学以致用。
五、布置作业
把《漏》和《香香的石头》这两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还可以去找一些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漏
地点:老婆婆家→路上→歪脖老树→山坡下→老婆婆家
心理变化:怀疑、紧张、害怕→非常害怕→激动、开心→害怕到极点→惊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