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漏 示范教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漏 示范教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2 08:12:35

文档简介

《漏》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经过,复述故事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经过,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漏》一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漏”到底是什么?
2.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本篇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文精读
(一)学习1~2自然段,故事起因。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1~2自然段,找出故事的起因。
2.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出示答案: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老公公和老婆婆养了一头小胖驴,老虎想吃肉,贼想卖个好价钱,所以他们都去偷驴。
(二)学习3~7自然段,偷驴。
1.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第3~7自然段,熟悉课文内容,找出老虎和贼是如何偷驴的。
指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答案:
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
过渡:老虎和贼马上就要抓住小胖驴了!这时老公公老婆婆忽然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不敢出了,是老爷爷老婆婆发现他们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2.分角色朗读,将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读准确,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句子:
(1)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读出老爷爷疑问的语气和老婆婆什么都不怕的语气)
(2)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读出贼的怀疑、胆怯)
(3)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读出老虎的害怕和疑虑)
(三)学习8~12自然段,逃。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虎和贼听到“漏”的表现。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2.过渡:贼和老虎这么害怕,他们逃走了吗?还是继续偷小胖驴呢?
(小偷脚一滑,落在虎背上,老虎以为“漏”来捉它了,就逃了起来,贼以为“漏”要吃它,就不肯松手)
3.指生分段朗读第9~12自然段,读出贼和老虎的害怕与疲惫。
(四)学习13~18自然段,相遇。
1.过渡:老虎和贼终于把“漏”甩掉了,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
指生从文中找出答案,教师相机出示:没有放弃,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
2.学生分段朗读16~18自然,体会老虎和贼再次遇到“漏”的惊恐。
3.老虎和贼最后怎么样了?指生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老虎和贼一起滚下了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五)学习19~20自然段,结局。
1.“漏”到底是什么?
指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答案: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
2.教师总结: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作“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还吓得晕倒了,这叫“作贼心虚”,而小胖驴则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设计意图】分段学习课文,步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完整地学习整篇课文,加深学生对故事发展的把握和记忆,训练他们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讨论,说说自己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最有意思。
2.小组内自由活动:选择喜欢的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3.课件出示教材P108的插图,学生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4.总结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课堂小结
把老虎和贼吓昏的“漏”居然是屋顶漏的雨,屋顶漏雨并不可怕,老虎和贼却怕成那个样子,因为他们不知道“漏”是什么,再加上他们又想去做偷驴、吃驴这样的坏事,所以心里特别害怕,这就叫“作贼心虚”,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不要做亏心事。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趣的故事,和同学分享。
2.续写:你想分别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
2《漏》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漏》是一篇充满趣味的民间故事。文章主要讲述了贼和老虎都惦记着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驴,无意间听到了老婆婆说最怕漏,做贼心虚的贼和虎都以为“漏”是个厉害的家伙,并且阴差阳错地把对方当成“漏”的故事。
本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情节有趣,语言生动,有多处心理活动描写,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置身故事,抓住虎和贼的语言及心理活动,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漏”是什么。
2.认识本课“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等13个生字。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大概内容,初步了解“漏”是什么。
教学难点
会读“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等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上海下了一点雨(打一生字),学生猜猜这个生字是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答案——漏。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漏”, 课件出示课文题目——《漏》,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
预设:为什么题目会是“漏”?这个“漏”到底是什么?课文内容会是什么样的?
4.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行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了解课文大意,标出自然段。
2.检测读文成果。
(1)指生分段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词语:
开火车读。
男女生分读。
指生读。
【设计意图】先解决课文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阅读障碍。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带田字格:
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厉 抱 架 胶 粘 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
3.小组代表展示,教师相机播放课件进行指导:
“漏”,注意“尸”的“撇”宜舒展,“雨”要稍宽。
“喂”,左边“口”要小,右边末笔力量由轻到重,“捺”脚处顿笔出锋。
“胖”,左边“月”长而略窄,“半”的“点”与“撇”相呼应,“竖”长而挺。
“驴”,左边“马”的“竖折折钩”要与右边的“户”的“撇”相避让。
“贼”,左边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戎”要尽量舒展。
“狼”,左窄右宽。“良”的“横折”向内略收,“捺”舒展。
“莫”,“日”要写得略扁;“大”的“横”要加长,“撇捺”要伸展。
“厉”,“厂”里面的“万”稍露,“撇”画宜伸展。
“抱”,左窄右宽,“包”的“竖弯钩”要圆润。
“架”,下面的“木”的“横”要长,托住“加”,撇捺要舒展。
“粘”,右部上下要匀称,“口”略扁。
“胶”,左窄右宽,“月”的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偏”,“亻”撇短;“扁”撇伸展。
4.学生针对易错生字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学,教师再针对易错字进行重点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目标,小组合作完成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脊背:人或者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走南闯北:形容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
不甘心: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2)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3)“漏”到底是什么?
漏雨。
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相机指导并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课文,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大概和“漏”到底是什么——漏雨。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展开有趣的故事学习。
六、作业布置
1.试试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生字词书写练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