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精品教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精品教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2 08:14:35

文档简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顾客后三天的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29自然段,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29自然段,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性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顾客后三天的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复习回顾。
①引导: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天发生的故事,你能借助表格复述一下故事内容吗?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冬棉袄 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
预设:第一天,顾客来到裁缝店里,他要求做一件棉袄,裁缝说服他明年冬天来取棉袄。(板书:第一天→做棉袄→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
②引导:复述有条理,说出了顾客的要求和裁缝的表现,但是重要情节没有展开,听起来没有趣味。你觉得哪些有趣的情节可以多讲一点?
预设1:急性子顾客已经跑了三家店铺,但都嫌太慢的情节可以多讲一点。
预设2:急性子顾客一听要明年冬天才能取棉袄,就急着走的情节可以展开讲讲。
③引导:你能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故事讲得又清楚、又生动吗?
预设:第一天,顾客来到裁缝店,要求做一件棉袄,冬天就要穿,他之前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都嫌太慢,放弃了。可是这位裁缝说要等到明年冬天才能做好,他急得夹起布料就要走。裁缝叫住了他,耐心劝说一番,最终说服了顾客在他这里做衣服。
点拨:复述故事要抓住关键词,重要的情节和有趣的地方多讲一点。(板书:复述 抓住关键词 重要情节 有趣地方)
2.过渡:裁缝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衣,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简要复述故事,温故知新,以问题质疑导入,激发阅读期待,为下文复述故事作铺垫。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14—29自然段,完成表格,说说你从哪里能感受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冬棉袄 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
第二天
第三天
又过了一天
2.探究过程
(1)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第14—29自然段,填写表格。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2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3)全班交流,派代表分享小组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归纳、总结。
3.探究活动
(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结论。
(2)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①引导: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慢性子裁缝是如何回应的?
预设1:第二天顾客要求改成夹袄,裁缝爽快答应了。
预设2:第三天顾客又要求改成短袖衬衫,裁缝点点头答应了。
预设3:又过了一天,顾客要求把袖子接上,裁缝摇头拒绝。
小结并相机板书: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表格可以这样填。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做棉袄 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
第二天 改成夹袄 爽快答应
第三天 改成短袖衬衫 点点头答应
又过了一天 改成春装 摇头拒绝,其实还没裁料
②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29自然段,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说说你从哪里能感受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提示:读裁缝的话时,语速要缓慢,语气要平稳;读顾客的话则要注意语气要急切,语速要稍快,读出心情的变化。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
“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实在太长啦。”顾客提出,“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
预设:我从“又跑到”“时间实在太长啦”“提前”等词中看出顾客性子急,等不及到明年冬天,他想明年秋天就穿新衣服。
顾客满意地走了。可是第三天他又来了。
“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
预设:“可是”这个词说明他的性格急。第二天才决定的事,第三天又变了。还有“实在等不及”,说明他不仅仅是口头说说,而是真的性子急,急得明年夏天就想穿了。
顾客说:“对不起,麻烦您再给我改成春装吧。袖子嘛,把上次剪下来的再接上去就是啦。”
“那您别管,只要能让我早些在春天穿上。您别忘了,我可是个急性子顾客啊。”
预设:这一次顾客提的要求是改成春装,而故事发生冬天,也就是他立刻就想穿上衣服。从“别管”“只要”“早些”这些词中看出才过了一天,急性子顾客又从短袖衬衫改到春装了,这改变真是快,连一天都等不及了,真是个急性子。
教师小结:顾客的要求从一开始的棉袄变成夹袄、短袖衬衫,最终变成了春装,时间从明年冬天到秋天,到夏天,一直提前到了明年的春天,一次比一次急。
过渡:面对一次比一次着急的顾客,慢性子裁缝是怎样应对的呢?读读裁缝的话。
“不要棉花了,行啊。”裁缝答应了,“为您服务,没说的!”
裁缝点点头:“剪袖子,只要咔嚓咔嚓两剪子,好办得很,没问题。”
裁缝这回摇头了:“接上去的袖子多难看啊。”
裁缝说:“亲爱的顾客,我要对您负责。我不会让您穿上这样难看的衣裳,这也坏了我的名声啊。”
但裁缝又拍拍他的肩,说:“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预设:我从“没说的”“没问题”“您放心”中可见裁缝每次都答应了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到最后却连料子都没动过,真是慢条斯理。
教师引导想象:听到裁缝连衣料都还没裁,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此时他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
①什么?你居然连料子还没有裁!那你为什么还跟我说剪袖子、接袖子?
②照你这样我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啊?我再也不要在你这做衣服了!
教师小结:抓住人物个性特点,能将人物对话读得有滋有味。我们有滋有味地读课文就是为了更好地复述故事内容,因此在复述时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说出人物心情,关注人物性格,另外,复述不是背书,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教师板书:说出人物心情 关注人物个性 加上自己的语言)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进行课文内容的梳理,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课文脉络,提供复述故事内容的思路。学法迁移,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渗透复述故事的方法,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做棉袄 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
第二天 改成夹袄 爽快答应
第三天 改成短袖衬衫 点点头答应
又过了一天 改成春装 摇头拒绝,其实还没裁料
评价标准:
一颗星:借助表格,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故事讲清楚。
两颗星:借助表格,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故事讲得又清楚、又生动。
2.探究过程
(1)小组分工,每人复述一部分故事,根据评价标准,交流建议。
(2)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小组成果,全班评价。
3.探究活动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引导:请你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的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听吧!
预设:故事发生在冬天,一位急性子顾客来到裁缝店,要求做一件棉袄,冬天就要穿,他之前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都嫌太慢,放弃了。可是这位裁缝说要等到明年冬天才能做好,他急得夹起布料就要走。裁缝叫住了他,耐心劝说一番,最终说服了顾客在他这里做衣服。不料,急性子顾客第二天又跑到店里来,他觉得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太长啦,想把棉袄改成夹袄。裁缝爽快答应了。谁知第三天顾客又想改成短袖衬衫,因为他实在等不及了。裁缝也点头答应了。又过了一天,顾客想改成春装,希望能更早穿上新衣服。这回,裁缝却摇头拒绝了。顾客感到非常失望,很泄气。当听到裁缝说不用接袖子也能做出漂亮的春装时,顾客很感动,他又燃起了希望。然而裁缝却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厘清顺序、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的表格复述故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把故事讲得更具体。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简简单单、有条有理地复述课文,还尝试着有滋有味地复述故事,只要借助关键词、说出人物的心情、关注人物的个性、运用自己的语言,就可以把故事复述得有滋有味。
四、拓展延伸
1.引导:情节有趣的故事才吸引人。本课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一个慢,一个急。正是这鲜明的对比,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个故事《问价》,默读故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慢性子的“慢”和急性子的“急”?
问价
五代时有两个大官,一个是急性子,一点小事就心急火燎;另一个是慢性子,做什么事都慢条斯理。①一次,两人在官衙里遇上了。
两人施过礼,各自坐了下来。急性子见慢性子脚上穿了一双靴子,跟自己脚上那双一模一样,心中一动,就问:“请问你这靴子是多少钱买的?”原来,急性子平日里对自己的随从很不满意,老是怀疑随从在背后捣鬼、赚自己的钱,所以才有此问。
慢性子慢条斯理地道:“你是问我这靴子吗?”他缓缓抬起左脚,说道:“九百。”②
急性子一听这么便宜,急得脸都红了,转过身去,冲着随从嚷嚷③:“你这小子,我早知道你不是好人!当着大伙的面说,我这双靴子你是多少钱买的?”
那随从跪下道:“不敢欺瞒大人,小人是花一千八百钱买下的。”
急性子头上的青筋也暴了出来,吼道:“你说,为什么别人一模一样的靴子只要九百?是不是你打了偏手,你说!”他越说越生气,把这随从骂了个狗血喷头。④
慢性子坐在一边一声不吭,过了好半天,见急性子骂得差不多了,这才不紧不慢道:“犯不上着急,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急性子问:“怎么没说完?”
慢性子缓缓抬起右脚来,一脸正经道:“我是想说,我这只靴子也是九百。”⑤
急性子傻了:“你是说,一只靴子九百,不是一双?”
“正是。”
在场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批注:
①故事一开始就点明急性子“一点小事就心急火燎”,而慢性子“做什么事都慢条斯理”,通过这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物的个性特点。
②我从“慢条斯理”“缓缓抬起左脚”可以感受到慢性子的慢。
③我从“急得脸都红了,转过身去,冲着随从嚷嚷”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急性子的急。
④我从急性子“头上的青筋也暴了出来,吼道”“越说越生气”“骂了个狗血喷头”可以看出急性子真是太性急了,没听人说完话,也没听随从的解释,不分青红皂白就冤枉人家。
⑤我从“坐在一边一声不吭”“过了好半天”“不紧不慢”“缓缓抬起右脚”等词句感受到慢性子无论说话做事都是慢悠悠的,一句话讲一半,等过了好半天才讲完,真是太慢了。
2.思考: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读完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呢?
预设:说话做事不应该像他们那么慢和那么急,遇事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处理好。千万不能像慢性子那样不清不楚,引起误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也不能像急性子那样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别人,给人带来伤害。
设计意图:对于创作来说,想象力就是翅膀,没有想象力,创作就无从谈起。此环节鼓励学生编故事,让其在编故事中发挥想象力,训练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复述整篇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选做: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讲给同学听。
3.推荐阅读:《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
【板书设计】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周锐
2《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箱、夸”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1个字,正确读写“性子、布料”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顾客第一天的要求和裁缝的反应的信息。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3自然段,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初步体会顾客和裁缝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顾客第一天的要求和裁缝的反应的信息。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至13自然段,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初步体会顾客和裁缝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大熊猫图片,激趣导入:上次习作课,我们学习了介绍国宝大熊猫的方法。大熊猫那毛茸茸、圆滚滚的外形,深得人们喜爱。除此之外,大熊猫大多时候都是沉稳好静的,连走路的动作都是慢吞吞的,是个实打实的慢性子。那么与慢性子相反的是——(指名回答)。
预设:急性子。
(2)预测故事: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预设1:急性子看到慢性子慢吞吞的样子,急得直跳脚。
预设2:慢性子任凭急性子怎么心急如焚,仍旧慢条斯理的。
2.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了解人物:观察图片,说说谁是裁缝?谁是顾客?
预设:“裁缝”是指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顾客”就是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人。
(3)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读读课文题目,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预设1: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预设2:慢性子裁缝性格有多慢?急性子顾客性格有多急呢?
教师小结:学贵有疑,就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旧知,由大熊猫这种慢性子动物引出急性子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再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由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裁缝(féng) 师傅(fù) 噌(cēng) 箱(xiāng)子 夸(kuā)奖
羡(xiàn)慕 歪(wāi) 承(chéng)认 拽(zhuài)掉 改(gǎi)成
夹(jiá)袄 袖(xiù)子 衬(chèn)衫(shān) 咔(kā)嚓(chā)
负(fù)责 泄(xiè)气 凭(píng) 手艺(yì) 柜(guì)子
搁(gē)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féng xiāng kuā wāi chéng jiá xiù chèn shān fù xiè yì
缝 箱 夸 歪 承 夹 袖 衬 衫 负 泄 艺
预设:
①“缝”和“夹”是多音字,“缝”表示用针线将开了口的东西缝上时,读“féng”,组词“缝补”;表示接合的地方,读“fèng”,组词“缝隙”。“夹”表示双层的(衣被等),读“jiá”,组词“夹袄”;表示从两方面加力、使物体不动时,读“jiā”,组词“夹杂”。
②“箱”是形声字,上形下声。可以与形近字“霜”比较记忆,“箱”可以组词箱包、木箱,“霜”可以组词冰霜、霜花。
③能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夸”,吃大亏了,打一字(夸)。
④可以用顺口溜的方法记住“歪”——“不正即为歪”。
⑤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承”和“负”都是会意字。“承”的甲骨文字形,像跪着的人,下面像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是捧着。词语“承认”的意思是认可、同意。“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引申为负担、承担之意。在词语“负责”中的意思是“担负”。
⑥我知道“袖、衬、衫”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都有衣字旁,表示都和衣服有关。
⑦“艺”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忆,比如“亿、忆”。
3.作者简介。
周锐,原名周庆宁,1953年出生于南京,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先后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著有《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等作品。(板书:周锐)
4.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引导: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圈出表示时间的词:故事发生在冬天、第二天、 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预设: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第1—13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14—16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17—19自然段是第三部分,第20—29自然段是第四部分。分别写了这四天发生了什么。
(2)引导: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急性子顾客在四天内提出四次不同的做衣服的要求,然而慢性子裁缝连料子都还没开始裁。
教师小结:针对按时间顺序撰写的文章,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和其他关键词语,我们就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设计意图: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顺序,进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填写表格,说说你从哪里能感受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2.探究过程
(1)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填写表格。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3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3)全班交流,派代表分享小组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归纳、总结。
3.探究活动
(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结论。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引导:默读课文第1—13自然段,急性子顾客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慢性子裁缝是如何回应的?
预设:急性子顾客想做一件冬天穿的棉袄,慢性子裁缝告诉他明年冬天才能取棉袄。急性子顾客本来不想等那么久,但是最终还是被慢性子裁缝说服了。所以表格可以填“做棉袄”“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板书:第一天→做棉袄→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
②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3自然段,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说说你从哪里能感受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提示:读裁缝的话时,要注意句尾的语气词,语速要缓慢,语气要平稳;读顾客的话则要注意语气要急切,语速要稍快。
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预设1:这位顾客“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以及他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根本没有让人思考和回答的余地,我从中看出他是个急性子。
预设2:我从“等不及”和他直接表明自己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中可以看出这位顾客是个急性子。
预设3:“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这里连用了三个问号,语气越来越急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位顾客真的是个急性子。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
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预设:一听要到明年冬天才能做好新衣服,“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个动作描写说明他个性十分着急、冲动。从“夹起布料就要走”这个动作看出他连一分钟都不想等,急着去找其他裁缝师傅。而“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则说明了他对待新衣服的态度,一拿到手就会立刻穿上,也体现了他的性子急。
过渡:那么,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裁缝性子“慢”呢?
“不,”裁缝说,“就在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预设1:我从“又补充一句”中可以看出裁缝性子“慢”,慢性子裁缝说话慢悠悠的,一句话分两次才讲完,可见他的慢条斯理。
预设2:我从“性子最慢”中看出裁缝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个慢性子。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提问:急性子顾客刚才还在说“那就算啦”,为什么后来又同意让慢性子裁缝给他做衣服呢?体现了裁缝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1:慢性子裁缝说服了急性子顾客。裁缝先是假设了几种情况,接着向顾客保证自己能做好衣服。裁缝这样说是因为他抓住了急性子顾客急着穿新衣服的心理,体现了裁缝聪明的特点。
预设2:裁缝说话有技巧。用“人家笑话您”“我决不会让人笑话您”这两种结果来对比,目的就是说服顾客,让顾客知道他是做棉袄的最合适人选。
教师小结:通过分析第8至12自然段,我们可以感受到裁缝说服顾客的话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体现了他聪明、说话有技巧的特点。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引导学生找出能表现出裁缝的“慢”和顾客的“急”的句子,教给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加深了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为故事的复述作好铺垫。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让学生读一读本课11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性 卷 货 夹 夸 务 衬 衫 负 责 艺
点拨:
(1)“性、衬、衫”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性”注意竖心旁的第二点与“生”的撇穿插避让;
“衬、衫”都是“衤”,注意不要写成“礻”,“衫”右半部分的三撇要在一条线上,三撇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2)“卷、货、夸、务、负、责、艺”是上下结构的字。
“卷”下半部分不要写成“匕”;
“货”上半部分是“化”,不要写成“代”;
“夸、务”撇捺要撑开,下半部分藏在下面;
“负、责”下半部分是“贝”,最后一笔是点;
“艺”下半部分是“乙”,不是“九”。
(3)“夹”是独体字,横画平行,不宜太长;中间点撇要左右对应;竖撇上端要正,下端撇出去,与捺一样舒展。
2.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
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是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圈画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抓住关键词句初步感受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不可耐”和慢性子裁缝的“慢条斯理”。后面的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性子 布料 交货 笑话 大方 夸奖 道理 实在
提前 服务 衬衫 负责 名声 手艺 感动
2.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借助表格,把课文故事中发生在第一天的事情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周锐
第一天→做棉袄→说服顾客明年冬天取棉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