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咳嗽、呕吐”等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复习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还学习了一些复述故事的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方法?说说你是如何借助这些方法复述故事的呢?(板书:语文园地八 交流平台 复述方法)
预设1:我知道能借助表格进行复述。像《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故事,我先把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反应这些内容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看着表格就能完整、有序地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了。(板书:借助表格)
预设2:我知道能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来复述。像《漏》这个故事,我借助课后习题中的地点转移示意图和后面的文字提示,就能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了。(板书:借助示意图、文字提示)
预设3:我还知道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像《方帽子店》这个故事,我先抓住了小孩子和大人不同表现的词句,后来又抓住人们对方帽子店和新帽子店不同态度的词句,把整个故事复述出来。(板书:借助关键词句)
2.讨论交流: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三位学习伙伴的对话,从他们的交流中你知道了什么?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2)交流: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预设2:我知道了复述的方法有借助表格、示意图等,借助这些方法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预设3:我知道了需要在平时多练习复述。
3.拓展练习:出示学生本单元习作《母鸡飞行记》,学生练习复述。
母鸡飞行记
从前,有一只母鸡叫小力,它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仰望蓝天上飞翔的小鸟,它好羡慕这些鸟儿呀!
小力很想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可是自己的身体那么笨重,没办法飞起来,怎么办呢?正在沮丧的时候,它忽然看到对面的草叶上有一只绿色的毛毛虫,正扭动着身子在慢慢向前爬呢!小力刚想一口把它啄进肚子,没想到毛毛虫竟然说话了:“别别别,别吃我,我是小精灵,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小力一听,大喜过望,就让毛毛虫赋予自己飞行的能力。
毛毛虫对着小力,“呼”地一吹,小力觉得身上的羽毛痒痒的,它忍不住呼扇了几下,没想到竟然真的飞起来了!它快乐地在空中盘旋了两圈,心里得意极了。它心想:“这下我终于会飞了,我要去各地欣赏美丽的风景啦!”它飞呀飞呀,飞到花园里,这里繁花似锦,香气扑鼻,各色花儿纷纷展露美丽的姿态,小力被这美景陶醉了。
忽然,它听到一阵微弱的“呜呜”声,好像有谁在哭。小力停在一棵月季藤上,仔细寻找着声音的主人。找了好久,它才发现一只小蜜蜂正躲在月季花瓣上哭呢!小力关切地问:“小蜜蜂,你好呀!你怎么了?”
小蜜蜂伤心地回答:“刚才采蜜的时候,我不小心把翅膀弄伤了,现在没法回家了。”“让我来帮你吧!”小力真诚地望着小蜜蜂说。
接着,它让小蜜蜂爬到自己的背上,平稳地飞起来,把它送回家了。
(1)小组交流研讨,选择一种合适的复述方法。
预设:借助示意图复述、借助文字提示复述。
(2)小组汇报复述。
预设1:借助示意图复述。
仰望蓝天图——与毛毛虫交流图——欣赏景色图——帮助蜜蜂图
预设2:借助文字提示复述。
①小力很想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
②小力一听,大喜过望,就让毛毛虫赋予自己飞行的能力。
③它心想:这下我终于会飞了,我要去各地欣赏美丽的风景啦!
④“让我来帮你吧!”小力真诚地望着小蜜蜂说。
(3)师生共同点评。
小结:复述故事可以根据故事内容,选择自己擅长的、恰当的方法进行,争取把故事完整、有序地复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回顾、对话交流,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复述、复述可用的方法以及复述需要多练习。同时借助学生之前的习作作为复述内容,一是复习了复述方法,二是为了交流习作,三是节约复述前熟悉内容的时间,也让学生的复述更有效率。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第一组词语: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1)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①提醒读准轻声,如“嗽”在“咳嗽”中读轻声;“唠叨”的“叨”,“嘀咕”的“咕”在词语中也读轻声。
②指导读准“呕吐”,这里“吐”读“tù”。之前学过的读音是“tǔ”。说说怎么区别这两个读音?
预设:当表示不由自主地从嘴里涌出来时,读第四声,如“呕吐”“上吐下泻”;当表示东西从嘴里出来或说出来时,读第三声,如“吐痰”“谈吐”。
(2)再读一读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是什么意思?
①咳嗽,是指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导致声带振动发声。
②呕吐,是指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从嘴里涌出。
③唠叨,指说话写文章啰嗦、不简洁,多指人说话重复或围绕一个道理说差不多的话。
④嘀咕,指的是小声说,私下里说,形容人说话声音很小。
(3)交流这一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这一组词语都与嘴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2.出示第二组词语: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1)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2)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②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
③告诫,是指警告劝诫。
④辩论,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
(3)交流这一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这一组词语都是言字旁,都与语言相关。
(4)辨析形近字“辩”与“辨”的不同。
预设:“辩”和说话有关,如辩解、辩论、争辩、辩护;“辨”和区分有关,如分辨、辨别、辨认。
3.拓展练习。
(1)选词填空。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奶奶烧了一桌好菜,全进了我的肚子。可是没多久,我就感到一阵恶心,( )起来,还不停( )。妈妈见了,直怪我吃得太多。奶奶小声( ),说妈妈太( )。
预设:呕吐 咳嗽 嘀咕 唠叨。因为我感觉恶心,所以会导致吃进去的东西呕吐出来,吐出来以后刺激了呼吸器官,引发咳嗽。奶奶是小声说话,所以是嘀咕,妈妈直怪我,因此太唠叨。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今天,我们新学了一句( ),它( )我们,生活中不能随意传播( ),老师还让我们对近期新闻上的这一现象展开了( )。
预设:谚语 告诫 谣言 辩论。因为是我们新学的知识经验,所以是一句谚语,它能告诫我们一些道理。生活中不能随意传播不实的消息,所以是谣言,对一种现象发表见解或意见,则是展开辩论。
(2)完成练习,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课堂上,引导学生经历这样三个层次的识字学习:一是朗读词语,读准音;二是借助动作、联系生活,理解词义;三是拓展练习,学会运用。从音到义再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经历整个识字解词用词的全过程。
三、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出示第一个句子,指名读,并演一演,说说为什么这么演?(板书:词句段运用)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预设:“噌的一下子”是快速行动时发出的声音,说明顾客跳起来的速度很快。
2.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体会。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顾客跳起来:“这么慢啊!”
预设:加上“噌的一下子”,写出了急性子顾客跳起来时很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顾客当时内心的焦急。
3.出示第二个句子,指名读,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预设:读到“扑通一声”,仿佛能看到一个很大很重的椰子掉进了水里,听到椰子掉进水中的声音。
小结:“噌”模仿顾客站起来的声音,“扑通”模仿椰子掉入水中的声音。像“噌”“扑通”这样的词语叫作拟声词,用在句子中能让人感觉好像真的听到了那个声音。(板书:拟声词)
4.交流以前积累的拟声词。
预设:轰隆隆、叮叮咚咚、淅淅沥沥、哗啦一声……
5.拓展练习。
(1)括号里可以加上哪些拟声词?并感受有拟声词和无拟声词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他用力一推,门( )开了。
◇他( )喝了一大碗的水。
预设:门“嘎吱一声”开了,我们仿佛听到了门开的声音;他“咕嘟咕嘟”喝了一大碗水,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大口喝水的样子,听到了他喝水的声音。
(2)选择一个情境,模仿例句,用上拟声词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①下雨了,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是怎样的情景?
②玻璃窗一下子被打碎了,是怎样的情景?
预设:下雨了,雨水“噼里啪啦”打在铁皮屋顶上,唱着欢快的歌;“砰的一声”,玻璃窗一下子被打碎了。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想一想引导学生体会拟声词的作用,同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唤起真实体验,帮助学生从众多拟声词中迅速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训练。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请学生读一读下面的故事题目,说说有什么发现。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预设:题目中出现了两个相关的人物,这两个人物有着截然相反的特点。
2.交流:这种题目有什么好处?
预设:好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板书:好的题目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模仿样例,说几个类似的题目。
(1)把题目补充完整。
◇善良的小羊和( )
◇( )阿姨和矮个子( )
预设:善良的小羊和凶恶的大灰狼;高个子阿姨和矮个子叔叔。
(2)自编几个这样的题目。
预设:聪明的乌龟和愚蠢的兔子;勤奋的喜鹊和懒惰的寒号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好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尝试着根据样例自编题目,为学生习作拟题打好基础。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三题
1.出示例句,学生读一读,交流在转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转述)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预设1:在转述的时候,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发生了变化。
预设2:如果把转述的话写下来,冒号、引号没有了。
预设3:在转述的时候,语气词不见了。
小结:在转述别人说的话时,要先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准确转述;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第二人称要改变,语气词要省去;如果把转述的话写下来,不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2.出示下面的练习题,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预设1:裁缝又补充了一句,说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预设2:老婆婆说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3.拓展练习:任选本单元的课文,同桌之间相互练习转述。
预设1: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转述成:顾客说,那当然,他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预设2: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转述成: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回答,说他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预设3: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转述成: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办法!
小结:在转述别人说的话时,之前讲到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在平时复述故事时,我们可以运用学到的方法转述故事中人物的语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转述别人说的话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通过练习、巩固转述的方法,提醒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可以转述故事中人物的语言。
四、日积月累
过渡: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白居易的一些诗词,像《池上》《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他的一首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读中体会诗人要抒发怎样的感情?
1.理解、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可播放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点拨:“菲”读作“fēi”,恨读作“hèn”,“转”读作“zhuǎn”。
②同桌之间练读古诗,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解读诗题
简要介绍大林寺的地理位置,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当时白居易在游览庐山大林寺时,看到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却才刚刚盛开,于是即景吟成这首《大林寺桃花》。
(4)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一些难懂的词的意思:“人间”,是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是指盛开的桃花;“尽”指花凋谢了;“长恨”指常常惋惜;“此中”指这深山的寺庙里。
B.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5)古诗赏析
借助该诗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想抒发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用山下桃花的“芳菲尽”,和山上桃花的“始盛开”作对比,凸显出了两者的巨大差异。虽然全诗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当你去细细品味时,才能体会到诗人对大林寺桃花盛开这一美景的惊讶与欣喜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
(6)情境诵读
①诵读时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②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惊讶与欣喜之情。“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句读出惊讶与欣喜之情。
(7)情境背诵
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用《大林寺桃花》的情境课文背诵版检验学生的背记情况。
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的《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写出了在人间四月芳菲尽时,高山古寺桃花始盛开的惊讶与欣喜之情。那么同样是写桃花,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写的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2.理解、熟读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点拨:“都”读作“dū”。
②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崔护,字殷功,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进士及第,公元829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炼婉丽,语言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
(3)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一些难懂的词语意思:“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B.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4)古诗赏析
①出示问题——借助诗意及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想抒发怎样的感情?
②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③教师点拨: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是否真有此事,颇可怀疑,但值得肯定的是,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四句诗包含了“寻春偶遇”与“重寻不遇”两个场景,通过“去年”与“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表达了诗人无限怅惘的感慨之情。
设计意图:经典作品需要反复朗读,因此,这一版块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学生在读中才能领会意思,感受经典之美,进而达到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了复述故事的方法,认识了一些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和词语,体会了拟声词的作用,知道了好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学习了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还学习了白居易的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大致理解了它的意思,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
六、布置作业
课外再去搜集一些白居易写的诗词,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借助表格
交流平台:复述方法 借助示意图、文字提示
借助关键词句
拟声词
语文园地八 词句段运用 好的题目 激发阅读兴趣
转述
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