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中
考
生
物
专题一 生物和生物圈
考纲
考情
思维
导图
考点
梳理
题型
剖析
思维导图
1、生物的特征
2、生物归类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组成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范围
考点
考点01 认识生物——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
如植物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 的有机物[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异养],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 。
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乳酸菌、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吸]。
营养
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
动物:呼吸、出汗、排尿;
植物:呼吸、落叶等。
排便属于排遗。
废物
[排泄]
4、生物能对 做出反应(应激性)。
动物:趋利避害。昆虫的趋光性,膝跳反射;
植物:朵朵葵花向太阳;红杏出墙;含羞草受碰合叶。
外界刺激
考点01 认识生物——生物的特征
5、生物能 和 。
种子萌发;开花结果;动物产卵;蘑菇生长。
生长
繁殖
6、生物具有 和 的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遗传
变异
7、除 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是生物,无细胞结构。
病毒
【易错警示】
细胞
钟乳石,珊瑚,电脑病毒,机器人不属于生物。
1、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
2、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草履虫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草履虫的生活需要营养
D.草履虫能适应环境
A
考点突破
考点02 生物归类
1.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观察法:看(肉眼或工具)、记录,有时还需要测量
调查法:调查目的,对象、方案,数据整理统计
全面调查(人口普查)
抽样调查
共同点:不施加人为因素的干扰
分类依据 种 类
植物、 、其他生物
生活环境 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形态结构
动物
用途
考点0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土壤、空气等
捕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一山不容二虎;草盛豆苗稀
合作: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寄生:钉螺和血吸虫
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光
阴暗
光
对照组
实验组
光照
少
多
阴暗
思考:如何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 :①空白
②自然(理想状态)
注意:①单一变量、对照实验
②动物数≠1,避免偶然性
③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
2、下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分析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B.控制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D.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组别 ① ② ③
蚕卵数(个) 100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A
D
考点突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 举例
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低的地方;春兰秋菊;红杏出墙;万物生长靠太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雨露滋润禾苗壮;
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
空气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空气的质量影响苔藓植物的生存。
光
水
温度
生物适应环境1、荒漠中的骆驼尿量少,出汗少。2、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3、海豹皮下脂肪很厚。4、动物冬眠、大雁南飞、旗形树。5、保护色、警戒色、拟态。1、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大树底下好乘凉。3、植物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5、山羊啃食草根使草场退化。生物影响(改变)环境1、“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和光照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土壤 D.光照和水分
2、“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 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
B.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C. 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D.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夏天变为灰色
A
C
考点突破
生物部分
生 态 系 统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组 成
非生物部分: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考点04 生态系统的组成
易错点点击①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______②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______③不是所有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寄生的链球菌属于______,能制造有机物的光合细菌属于______判断生态系统的概念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③一片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 )总结判断技巧: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来判断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判断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物质循环利用,能量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05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生物?
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3.蛇和鹰的关系是怎样的?
蛇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鼠怎么变化?长时间呢?
5
草
鹰
捕食和竞争
短时间内会增多
长时间先增多后减少并逐渐稳定
食物链的写法:
①起点生产者,终点最高级的消费者②箭头指向捕食者③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草 兔 狐
能量最终来源_______
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______
积累
考点05 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范围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物
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就越_____。
自动调节
强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
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兔→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蝉→螳螂→黄雀 D、太阳→青蛙→蛇→鼠
考点突破
A
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般来说,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丙都是消费者
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
D
3、(2022山东济南)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B.丙和乙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D.图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⑤⑥⑦⑧
D
考点突破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四种不同的生物,写出食物链:
甲→丙→乙→丁
丁→乙→丙→甲
甲→丙→乙→丁
甲→丙→乙→丁
总结:食物链越往后,相对数量___________,
有毒物质___________,
能量____________
有机物(物质)__________
逐渐减少
逐渐增多
逐渐减少
逐渐减少
考点突破
下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B
考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