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9 那个星期天
第一课时
9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 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等方式解决。
生 字
dān
耽
róu
揉
搓
偎
cuō
wēi
媚
蚁
叨
绊
砖
mèi
yǐ
dāo
bàn
zhuān
zhàn
绽
惶
huánɡ
吻
wěn
绞
jiǎo
耽
揉
搓
偎
dān
róu
cuō
wēi
生 字
耽
dān
注意这一笔是提。
易写错
耽误 耽搁
生 字
明媚、方砖、念叨、耽搁、翻箱倒柜
绽开、缥缈、急遽、惆怅、一声不吭
蚁穴、惊惶、依偎、消逝、搓 衣 服
读一读
字词识记
明媚:明亮美好。
急遽:极快地;匆忙,仓促。本文是说光线变化快。
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词语解释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本文是说母亲家务忙碌。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事件:
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事件:
星期天
家中
小男孩和母亲
小男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中点明时间的语句: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
时间顺序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
开篇点题,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
详细描写“我”心情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7)
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再读课文,填表格,理清“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我”的心情
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时间推移
母亲承诺
母亲行为
“我”的言行
“我”的心情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等等,买完菜,
买完菜就去
好啦好啦,没看
到我正忙呢吗
睡醒午觉再去
洗完衣服就去
买菜
翻箱倒柜
洗
衣服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
腿底下
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我一声不吭,
在不出声地流泪
耐心等待
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
跳房子,看云彩,用树枝拨弄蚁穴,翻看画报
时间推移
母亲承诺
母亲行为
“我”的言行
“我”的心情
答应带我出去
起床,刷牙,吃饭
兴奋
期待
等一会再走
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课文主要写了“我”心情的变化,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品读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的心情。
“我”的心情变化
兴奋期待
失望委屈
焦急无奈
耐心等待
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当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míng mèi niàn dao yī wēi
( ) ( ) ( )
zhàn fàng zhuān tóu róu cuō
( ) ( ) ( )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
(2)批沉默不语,一句话也不说。( )
(3)低沉郁闷。( )
(4)人烟少,冷清。( )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 的经历。
3、文中“我”的心情变化:
兴奋期待—— —— ——失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