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如实记录。利用简单电路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区分待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安全用电。
教学重难点 能说明形成简单电路的基本条件及控制方法。
教学类型 讲授型、操作型、练习型
教学过程
内容 时间
一、片头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本节微课的授课内容是利用电路检测器(简单电路)检测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哪些物体是导体。 需要准备的实验用品有:铜片、铝片、橡胶、塑料片、铁片、竹棒、铅笔芯、塑料尺子、橡皮、玻璃棒等各种身边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 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吧! 00:40
二、正文讲解 第一部分内容 1、电池和小灯泡直接接触,小灯泡能亮吗? 归纳: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 2、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明确:导线是由铜丝和塑料胶皮组成。 3、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提问: ①用铜丝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②剪断铜丝,用塑料胶皮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明确:铜丝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亮。塑料胶皮不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不亮。 我们了解了铜丝容易导电,外面的塑料不容易导电,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它们到底能不能让电流通过呢? 01:40
第二部分内容 1.电流还能不能通过?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证明?明确: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安装好电路检测器,观察实验材料,把生活中的以下物品连接到电路当中 ,预测他们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实验记录。 2.具体实验步骤应该怎样操作? 实验方法: ①先预测实验结果并记录在记录单中。 ②将检测器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③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注意两个检测头之间要有距离不能挨在一起) ④连续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⑤结束后将实验物品摆放好。 3.教师演示检测过程。 4.大家发觉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明确: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 04:30
三、片尾 但是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铅笔芯的主要材料是石墨,石墨是导体,不过其导电性较差,不容易检测出来,所以小灯泡不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利用电路检测器检验身边物品是否是导体或者绝缘体,你学会了吗?同学们,再见! 05:39
教学总结 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在认识上是比较模糊的。教科版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是电单元的第五节课,学生在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导线的外面用塑料皮,里面用铜丝?为什么小灯座、电池盒的有些局部用铜来做,有些局部用塑料来做?因此本节课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多种〔甚至更多〕物体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检测前让学生先作出预测,强调重复几次。微课的这种设计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概念、内化概念,如果说起初的概念是模糊的话, 那么活动后的概念将是深刻的、影响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