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我说课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部分:说课标、说教学目标、说教材、说重难点、说学情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内容。
说课标:
本节课程的课标内容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以及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我将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归纳为以下几部分,分别体现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内容。
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人口流动迁徙的趋势和特点,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全球物种交换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分析中国同时期人口的变化。(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认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重要的几大航海贸易线路及其特点,搜集材料理解太平洋贸易中的中日丝银贸易与中菲墨之间的马尼拉航线,探讨明清时期白银流入中国的影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影响,总结欧洲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第三单元第七课,上承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通过三个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介绍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转折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本课又影响了后面的内容,本课中欧洲人将通过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奴隶贸易掠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推动欧洲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影响
本课难点是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整体格局发生变化并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说学情学法: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通过初中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5,16课的学习,具备新航路诸多影响的基本认识,但抽象性知识,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的系统知识。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情况,本节课使用合作探究法、情境自主设计法、思维导图法等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使用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问题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与总结等几部分内容。
新课导入:本节课使用视频导入,带领学生观看《美洲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本部分约3分钟
问题合作探究部分,设计原因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将本节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之后在课前发给学生,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在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课堂中留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在小组之间进行指导和点拨。
小组展示和点评与总结是相互交织进行的,大约20分钟。
接下来我将以教学内容为线索,对课程设计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人口迁移我使用图片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由于图片含有的信息量大、阅读量小、材料凝练,是高考题目中常见的材料类型,因此本目中设置图片类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内容,并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学生在小组回答展示时特点可能会总结不全面,需要经过教师点拨。
我的问题设置层层递进,在人口迁移后指出农业因素是大洲交往的重要动力,引出物种交换的相关内容。
根据材料总结农业因素成为大洲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动力和表现。
地理大发现之后······农业因素成为大洲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动力。
该问题比较简单,小组合作的展示会比较全面,由教师总结表示肯定并点出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影响。
图片和材料展示人口和物种的全球流动带来的负面作用——疾病的传播,分析其影响。
我添加了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树立中国史与世界史结合的意识。了解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的过程和影响,强化家国情怀。
甘薯,亦称番薯,在16世纪后期分多次传入中国,首先在福建、广东一带成为农民躲避荒年的重要食物······在中国,烟草最早传播时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如明代姚旅记载,“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气”。
第二子目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本目的结构性表较强,适宜使用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三条贸易路线。
根据教材第二子目的内容,填写教师给出的三大贸易航海路线的内容。
分析太平洋贸易的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本部分题目的小组展示中,印度洋贸易和大西洋贸易比较简单,且学生在初中进行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基础较好;太平洋贸易是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在学生展示后使用地图进行补充和总结。
在地图中使用不同的颜色鲜明的体现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贸易特点。葡萄牙的贸易是以澳门为中转站,建立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贸易航线,同时参与了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而西班牙的贸易航线则横跨太平洋的的马尼拉航线,在墨西哥和菲律宾之间的丝银对流。色彩鲜明的地图使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三位一体,强化时空观念。最后分析太平洋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强化家国情怀。
第三子目早期殖民扩张:
使用地图强化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分析西葡两国的殖民分布与特点,并分析给殖民地带来的影响。
根据课本42页第一段回答,欧洲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是?
根据课件图片或历史填充图册24页图片分析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区域分别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根据课本42页第二段以及史料阅读总结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的影响。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本课难点,我使用了图文结合的材料直观形象地说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这一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例如商品种类、贸易范围、流通总量的扩大,新经营形式的出现,商业强国的形成等。
概括材料和图片所反映的现象。
6、请根据以下图片中的角色在16、17世纪的发展状况,分组合作编写一段对话,并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主题: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部分,我设置了合作设计角色对话并表演的方式。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试题的命题原则也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因此情境教学是新高考课改下的趋势之一。人物对话题目的情境创设是新高考的题目形式,本题是2020年山东卷19题第1问的同类题目,在我校参加的金太阳联考中,此类题目也屡见不鲜。在教学中加入此类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主体地位,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更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试卷形式,提高应试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语言的表达,强化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
本题教师会根据学生创造的角色对话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分析价格革命是美洲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起欧洲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同时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行随堂巩固。
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就到此为止了,最后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程容量比较大,需要学生在上课前做充分的预习工作,加之经验不足和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不够精准,内容和教学方法过程等欠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