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时长 20分钟
支持材料 选择的线上网络平台简介 钉钉直播。优点:可开启摄像头、话筒,师生、生生间可以实时交流互动,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享屏幕,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最大程度的还原线下课堂情景。缺点:对网速需求高,有时会产生网络延迟,师生不同步的情况。 钉钉家校本。通过钉钉家校本可发布预习任务单,学生自学完成并拍照上传,教师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在上课过程中针对性的引导讲授。课后通过钉钉家校本发布作业,巩固所学,优秀作业公开展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线上教学支撑材料列表(例如下表) 材料文件名材料1第6课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课前学习任务单材料2第6课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课件材料3第6课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课后作业
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课标分析: 课标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流动、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从分散走向整体。第一,学生应该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概念,理解“新”在何处、为何为“新”。对新航路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有清晰的认知。第二,全球性流动,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同时也是动因。学生应该深刻理解西欧人希望全球性流动的时代根源,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时代动力,理解世界历史在纵向上由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引起的诸多变化。第三,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不仅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有变化,在新航路开辟之前,葡萄牙近两百年的航海探险中,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也在不断变化,使得远洋航海成为可能,为新航路开辟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第四,从分散走向整体,是新航路开辟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定位,全球海路大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这是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重要节点,学生应该理解此时历史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世界联系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教材分析: (1)本册定位:本课为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中的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的第一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2)单元分析: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大航海时代”,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全球联系从此建立并带来了人类历史全方位的变革,因此,本单元的题目为“走向整体的世界”。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单元,世界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二单元所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也为下一单元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做好铺垫。本单元围绕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全球联系及由此引起的世界历史的大变化展开,有三个要点:一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二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三是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是本单元的一大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并非偶然,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生应对新航路开辟的时代根源和时空条件有全面的、充分的认识。 (3)课内分析:本课由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子目是本课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教材以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导入,展现新航路开辟之前,西欧人对于海洋的探索和技术条件的积累,同时体现了中国的指南针对于西欧航海事业的关键影响。教材第一段,讲述伊比利亚半岛居民早在13世纪就从海外获取资源,体现了伊比利亚半岛发展中对于原料的需求。第二段展现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而导致的对金银财富和新市场的追求,文艺复兴鼓励西欧人冒险,《马可波罗行纪》为西欧人指明了冒险的方向。第三段讲述了奥斯曼帝国控制旧商路和传播基督教两大动因,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对于海外探险的支持。第四段和两张插图,展现了西欧航海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由于篇幅限制,第一子目的信息量比较大、时空跨度大,动因和条件错杂叙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教材内容进行排列,按照15世纪之前积累的条件(客观基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主观驱动)的逻辑顺序进行,条件进一步归纳为认识世界的视野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动因部分重点论述动因的时代性根源。加入课后的探究拓展,对比分析中西方的航海探索,培养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 学情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比较精准的学情。 (1)整体情况: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分析史料素养。但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2)已有基础: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探寻新航路”一课,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题如下: ①你知道新航路为什么被称为“新航路”吗? ②你能在地图上画出15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致统治区域吗? ③你知道航海家们去东方寻找什么吗? ④你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位于哪一个半岛吗?能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吗? ⑤15世纪的中国为什么未能开辟新航路? 通过访谈发现,对于1、3、4这三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是清楚的,可见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第2个问题,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并不能正确指出15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致统治区域,可见很多同学的时空观念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文字表面,在教学过程中会注重地图的运用,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第5个问题,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因为闭关锁国政策,很多学生对处于同时代的中西方认识不充分,在教学中会补充同时代中西方对比的内容,引领学生的全球史观视角。通过本次访谈,可大体看出高一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内容已有初步了解,因此本课教学中在知识的讲述上会有所舍取,适当补充13-15世纪西欧人对于海洋的探索,并通过中西方航海的对比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3)特殊情况:目前处于抗击疫情时期的线上学习阶段,学生居家学习,有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学生自主挖掘,针对这种情况,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链接,并以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鼓励学生课前进行在线小组研讨。但由于在线学习的局限性,没有教室那般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而教学会以思考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教学目标 1. 能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全球联系的建立。 2. 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史料的分析,认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根源,理解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引发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 3. 能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建立多方面联系,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比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激发时代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教学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创设情境法:通过讲述亨利王子的航海事业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史料研习法:通过设置有层次的系列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能够有逻辑的归纳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动因,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3.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调动已有知识进行课前预习,形成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已有经验并建立新的经验。
线上教学 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 分配
活动1: 导入新课 由两张不同时期的交通图导入: 13-14世纪东西方交通 15-17世纪全球海上航路 【概念突破】 通过交通图的巨大差异,引出“新航路开辟”的概念,交代新航路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历史主体和影响。 形成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顾以往所学,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1分钟
活动2: 创设情境 架构逻辑 发现者纪念碑 通过葡萄牙纪念新航路的发现者纪念碑,引出为航海做出突出贡献的四类人:王室、航海家、科学家、传教士,由此创设情境,提出本课的问题链: 这四类人为新航路开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为什么新航路开辟从15c开始? 为什么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航路? 为什么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而中国的大明王朝却与这次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由船头的雕像,过渡到亨利王子的航海事业。 创设情境,让遥远的历史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链,架构课堂的逻辑,提高学生积极性。 1分钟
活动3: 问题探究 一、新航路的奠基者 ——葡萄牙亨利王子 【教师引导】 利用时空轴的方式,通过展现地图与改进的航海设备图片,构建起葡萄牙航海史。 强调以亨利王子为首的航海家、地理等专家的先行探索,对于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奠基作用,过渡到思考题。 【学生图文分析】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驱使葡萄牙最先走上海外探险之路? 14—15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 保鲜技术产生之前,捕鱼只能维持沿海人的生计,不能换来财富。那时,许多悬浮于大西洋上的海岛,荒无人烟……葡萄牙几代国王先后派出探险队,到达并占领了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移民岛上种植小麦、甘蔗和葡萄,采伐木材。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教师引导】 葡萄牙位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边陲,国土面积狭小,本国资源相对匮乏。且西向大海,背靠山脉,只有沿海地带有狭窄的平原,不利于发展农业,主要发展渔牧业。在保鲜技术产生之前,以捕鱼为生的葡萄牙人只能维持生计,不能换来财富。于是葡萄牙就占领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等海岛,发展农业,获取木材、糖等资源。当时糖和木材都是西欧市场的紧俏商品,葡萄牙人因此获利丰厚。所以,是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驱使葡萄牙最先走上了海外探险之路。 【学生分析概括】 思考1: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条件? 航海经验积累 地理知识丰富 航海技术完善 王室大力支持 【教师引导】 可以把诸多条件进一步概括为认识世界的视野和改变世界的能力,也就是世界观和生产力。随着世界观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也加入到了海上探险的竞争之中。 过渡到第二部分哥伦布发现美洲。 利用时空轴的方式,通过展现地图与改进的航海设备图片,构建起葡萄牙航海史。便于学生归纳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涵养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图文史料,训练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训练提取关键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分钟
活动4: 问题探究 二、新大陆的发现者 ——哥伦布 【教师引导】 想一想:哥伦布如何说服西班牙女王? 问题①:旧商路早已开通,为什么要另辟蹊径? 问题②:开辟新航路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是否会得不偿失? 【学生图文分析】 15世纪中叶前东西方主要商路 当时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贵重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经是印度的50倍。 ——《大国崛起》 意大利人继续与穆斯林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其他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这笔厚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引导】 可以说 “奥斯曼帝国阻断旧航路”吗? “阻断”这样的表述是不准确的。旧航路依然能够通行,只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控制旧航路,以及意大利和阿拉伯人从中赚取差价,导致东方商品变得奇贵。欧洲的其他国家分外眼红意大利和阿拉伯在东西方贸易中赚的盆满钵满。除了当时的生活必需品香料,许多其他东方商品也是商机无限,如果能开辟出一条新的航路,那西班牙就可以分享这笔厚利。 【学生思考探究】 想一想:为什么15世纪的西欧人如此渴求黄金 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有了黄金, 就是要把灵魂从地狱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瓦解和民族国家产生》 【教师引导】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经济组织。庄园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庄园经济逐步解体,陆续出现了雇佣劳动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在租地农场,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工场,工人普遍领取货币工资。当时普遍使用的货币是金银货币。所以,是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促使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贵族王室要用黄金来维持奢华享受。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财富的象征。所以从本质上说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学生思考探究】 想一想:资本主义萌芽率先发生在意大利,为什么意大利人不去开辟新航路呢? 刚刚通过材料知道了意大利是旧航路的获利者,富裕程度领先欧洲,所以意大利开辟新航路的驱动力不足。 【教师引导】 西班牙,相比于意大利,工商业比较落后,许多生产、生活用品依靠进口,西班牙的贵金属矿藏本来就不丰富,为数不多的金银在贸易中大量流向了意大利人的口袋,这进一步加重了金银荒。所以,东方的黄金,正中西班牙女王的下怀。 【学生思考探究】 想一想:西班牙王室真的是被巧舌如簧的哥伦布说服的吗?真正令西班牙王室心动的是什么? 1492年4月17日《圣大菲协议》: 1)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土地总督。 2)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进行的金、银、珍珠、香料等贸易所得利润的1/10属于哥伦布。 5)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域一切贸易活动1/8出资权,以及1/8利益权。 ——宫崎正胜著,朱悦玮译《航海图的世界史》 【教师引导】 根据《圣大菲协议》的具体内容和刚刚分析过的那些材料,西班牙王室对于香料、珍珠、金银的追求是单单是对物质的迷恋吗?显然不是,他们更看重的是香料、珍珠的商品属性,商品是市场中流淌的血液,资本是市场运转的灵魂,这三点,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要素。 【学生思考探究】 想一想:西班牙女王的神圣任务是什么? 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前往上述印度各地……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 ——哥伦布《航海日记》 (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 ——迪亚士 【教师引导】 基督教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宗教,教徒把向全世界传教作为自己的使命。 【学生评价反思】 思考2: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动力? 评价两位同学的回答,反思自己。 【教师引导】 历史解释,分角度、分层次去表述,会更加有逻辑。并且还应该有理有据,史论结合,不能过于简略和空谈。 【学生思考探究】 想一想:这些动力背后的时代根源是什么? 【教师引导】 在文艺复兴中,逐渐自信的西欧人对于文化输出的需求变强,他们向世界传播基督教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这两点可以归纳为精神驱动力。香料、贸易、黄金的背后是商品、市场、资本,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为,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驱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根本动力。 创设情境,让遥远的历史变得生动,通过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 了解史料的不同类型和特点,训练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深入挖掘“黄金热”背后的时代原因,将香料、珍珠、金银等具体物质,提升为商品、市场、资本等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帮助学生理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是根本驱动力这一难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将香料、珍珠、金银等具体物质,提升为商品、市场、资本等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历史在纵向上由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引起的由分散向整体的变化,强化唯物史观。 通过课前学习任务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上评价反馈,掌握历史解释的方法。 总结梳理,强调时代根源,构建知识框架。 7分钟
活动5: 拓展探究 三、新时代的开创者 ——西欧人 【学生思考感悟】 思考3: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教师引导】 首先,明朝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而15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明朝向海外探险的内在驱动力不足。其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是统治者下令的一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政治行为。而新航路开辟则是资本主义海外掠夺的一种经济行为。因为经济形态、远航目的和性质的不同,双方的结局大相径庭。郑和七下西洋的耗费巨大,使得后来的统治者下令终止远航,明朝的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而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西欧人的预料,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全球性流动,成为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 【学生思考探究】 如何理解: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圣经》描绘的世界 1459年毛罗地图 1630年《新世界地理和水文地图》 【教师引导】 通过不同时期的三张世界地图,清晰的感知到,世界从孤立、分散向联系、整体的转变。 认识世界的视野,是世界观,是主观认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以越来越完整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主观认识的世界和客观存在的世界越来越接近,这时的世界终于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而历史也开启了真正意义的世界史。 通过中西方航海探险的对比,激发时代使命感,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要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通过三张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展现世界从孤立、分散向联系、整体的转变。理解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全球联系的建立,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养成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4分钟
活动6: 课堂小结 以史为鉴 【学生梳理建构】 【教师引导】 通过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对比,我们知道,15世纪的中国拥有比西欧更加强大的外在条件,但是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导致的内在驱动力的不足,中国与这次历史机遇擦肩而过。所以,主要是由于上述这些内在动因,西欧人才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学生感悟反思】 国家层面,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例如平总书记致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个人层面,要拓展国际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为祖国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电子板书】 通过问题链,厘清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历史解释,提升教学立意。 激发时代使命感,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个人要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方便学生整理课堂笔记,搭建知识框架。 3分钟
问题框架 核心问题: 一、新航路的奠基者——认识 思考1: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条件? 二、新大陆的发现者——探究 思考2: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动力?这些动力背后的时代根源是什么? 三、新时代的开创者——感悟 思考3: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问题链: 发现者纪念碑上的王室、航海家、科学家、传教士四类人为新航路开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 什么原因驱使葡萄牙最先走上海外探险之路? ↓ 思考1: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条件? 旧商路早已开通,为什么要另辟蹊径? ↓ 开辟新航路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是否会得不偿失? ↓ 为什么15世纪的西欧人如此渴求黄金 ↓ 真正令西班牙王室心动的是什么? ↓ 西班牙女王的神圣任务是什么? ↓ 思考2: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动力?这些动力背后的时代根源是什么? 思考3: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 为什么郑和以后,再无第二之郑和? ↓ 为什么1500年以后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感悟:新航路开辟的历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信息技术 应用分析 网络同步直播技术 通过网络同步直播,能够使师生不受固定的环境、时间等因素所限制,打开摄像头就能达到近乎面对面的沟通效果。
文字图片处理技术 通过WORD、PPT等软件对文字、图片等进行处理,从而更加直接、美观的展示,提高教学效率。
文件传输技术 教师能够将学习资源等内容通过网络传输给学生;学生可向教师传输作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教学特色: 以新航路开辟为核心,将其放在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过程中,使教学内容结构化,逻辑清晰。 以“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这一主题为引领,创设多个历史情境,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课堂,课堂生动。 思考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图文史料并举,类别丰富多样,有助于提升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通过中西方航海探索的对比,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全局眼光,拓展国际视野,激发时代使命感。 教学反思: 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线上教学无法感知到每一名同学的状态,不便于引导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融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