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世界图卷的重绘”为设计主题,表层意义为全球航路的开辟让人们测绘地图更加精准;深层意义是经由全球航路的开辟,世界格局发生了初步改变。全课共包含有三个环节:世界图卷重绘之“背景”、重绘之“进程”以及重绘之“意义”。设计立意为:全球航路开辟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走向深入,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而百年来世界图卷的重绘从未停止,我们仍需持续对外开放、注重经略海洋。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材内容分析于宏观视角来看,之前初中的课本中,本课对应了第五单元的第16课探寻新航路,紧连的前后两课均作为了第16课的动因与结果,并被当做是世界步入近代的重要表现。初中课本已经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条件以及四位主要航海家做了全面的介绍,但相较于高中课本缺少对其他航路的描写。而在高中课本中本课属于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紧挨前单元对中古时期各州的介绍,强调全球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性作用。而全球航路开辟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主要放到了下一课中。同时,有关本课内容还出现在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的第四单元中,再次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对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于微观视角来看,本课主要讲的是15—16世纪所开辟的全球航路及其开辟原因。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第一子目与第二、三子目呈现因果的逻辑关系,第二子目介绍了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第三子目重要介绍了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和南半球新世界的开辟。标题中的全球航路正是包含了新航路和其他航路两个方面,这也是与初中教材内容的一大不同。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热情上来看:因为本课属于教材前半部分内容,所以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较为浓厚,加之通过上半年的学习和积累,对历史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认知水平上来看:本课也属于初中世界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生对它并不生疏,而其他航路的开辟作为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可能比较陌生,但是难度并不大;在学习方法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抽象概括的能力,阅读史料、识读地图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所以对本课内容的接受较为容易。
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 素养达成
第一,通过研读史料和解读地图及相关绘画,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第二,依托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航线示意图以及表格,归纳迪亚士等航海家开辟航路的时间、过程和路线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第三,通过将全球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作比,得出全球航路开辟的重大历史作用以及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第四,运用近代以来对全球航路开辟一事的评价性材料,得出其具有的双面性以及对当今国家发展的重要启示。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 √
√ √
√ √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教材篇幅设置、初中已学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新航路开辟的四条重要航线。教学难点介于信息多而杂、学生接触少的情况,本课教学难点为其他航路的开辟。
教学资源和教法学法
(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教师会使用的教法有:史料研习法、图片分析法、比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学生学法主要对应有:研读史料、识读图片、对比分析、完成任务以及思考归纳。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展示12-14世纪前后西方人笔下的世界地图。同学们觉得这些地图有什么特点?【答案预设】:他们看起来与如今现代的地图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可以看到有的地图上往往会夸大和突出地图绘制者的所在地。【教师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预设】:世界上人们的视野依然被禁锢,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可前往的地域范围内【材料引用】:大国崛起这本书里有一句描述:在这一时期,人类生活在各自隔绝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而人人都认为是自己处在世界的中心。【教师过渡】: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开启,人们通过海洋看到了越来越清晰的世界。同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斗争历史大幕也就此拉开。 认真倾听教师讲授和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初中所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师给出的材料。 全课由问题进行导入,让学生观察15世纪及以前的世界地图并说出其特点,再引用汤因比和世界通史中的材料,指出是全球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世界图卷的重绘,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发生改变。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一、重绘之“背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教师提问】:课本有一张13 世纪末 14 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这张图的名字实际上叫波特兰海图。portlan一字源自意大利语,意思是“和港口或海湾相关”,它是一张非常非常精确的海图,你觉得能够绘制出这样一幅精良海图,需要什么样的前提呢?【答案预设】:说明绘制者对航海,对探索世界应该是怀有着非常大的热情,也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同时也说明他至少是航海方面的技术水平很高超。1.寻金说【教师提问】:寻金说指的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结合教材和所学简答寻金说的内容)【答案预设】:(开放式答案,主要围绕马可波罗游记里说东方有黄金)【材料展示】:34页左侧的史料阅读:马可波罗这位意大利旅行家曾顺着【看图】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并描述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材料解读】:这一时期的西欧人为什么对财富那么渴望?——15世纪末期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资本主义需要什么?除了资金,还有市场,资金马可波罗说东方有黄金(贵金属),而更多的市场也在东方,同时,14-17世纪欧洲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的人文主义号召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教师过渡】:当时却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让西欧人无法顺利前往东方——这就是“商业危机说”的由来。2.商业危机说【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根据老师的材料和35页教材内容,说说看你觉得商业危机说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预设】: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控制了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比原价高8-10倍的重税,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商路不畅导致商业危机形成。3.传教说【展示图片】: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教师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答案预设】:有人在把十字架插在地上,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材料解读】:天德州有个国王,国王和他的人民都是基督徒。天德其实就是元朝时东胜,是唐朝时的一个县的名字。【教师提问】:说明东方不仅有黄金,还有基督徒,请问同学们基督徒对于欧洲来说重要吗?【答案预设】:重要,在这个时间段内是伊斯兰教扩大的一个时间,西欧人亟需占领自身的宗教认同领域。【教师总结】:到东方去不仅是为了钱,还有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那就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师过渡】:回到波特兰图,要绘制成如此成熟的一幅海图,除了上述动因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答案预设】:(如上,围绕知识、经验、设备、王室支持四点回答)【材料解读】:我们看到大航海是被葡萄牙、西班牙列入了国家计划的,国家不仅出钱出人建造远航船只,皇后甚至不惜变卖王冠上的珠宝也要支持航海。【教师提问】: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为支持航海活动,最早开辟新航路呢?【答案预设】:(结合地理、政治、扩大经济贸易等因素回答。例:1.他们处于非常重要的海上贸易枢纽地带;2.他们最先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3.为了扩大海上贸易。) 及时翻阅教材,补全笔记。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注意要与初中知识以及高中教材中的内容相联系。自己阅读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相关材料,结合之前所学内容,用综合的视角看待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文字、地图)以及教材内容,回答商业危机形成的原因。认真倾听教师的讲授,同时展开自主思考,观察教师给出的图片,提取关键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行对本子目的内容进行总结,注意笔记的完善,形成正确的逻辑结构。根据之前所学以及教材的相关内容,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四大条件,回答教师的问题,同时明晰其内在原因。仔细阅读材料,根据地图和初中所学,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为支持航海活动,最早开辟新航路。 由介绍波特兰海图作为开端,让学生思考绘成波特兰海图可能具备的因素,可以带动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之动因的思考,并由此引出寻金说、商业危机说和传教说三大方面的动因,每一方面都穿插有史料研习和图片分析,在让学生理解本课重点内容的同时,扩展学生的认知。在引导学生解读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还是依据波特兰海图,让学生思考其绘成还需要的重要条件,最后分类呈现知识、经验、设备、王室支持四项主要条件。再针对王室的支持一项,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重绘之“过程”(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 【教师过渡】:要到东方去,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到东方去?世界图卷重绘的进程又是如何呢?(一)新航路的开辟【目标制定\教师提问】:为了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在多次探索与尝试中,是谁最终达到了目的?谁有了意外收获?谁无意间发现了新大陆?谁实现第一次环绕全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5-36页,在教材中找出四人的对应成就。1.迪亚士【教师提问】:(先询问国籍和目标是否达成)他达成的成就是什么呢?【答案预设】;迪亚士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并将非洲最南端命名为“风暴角”,后来改名为“好望角”。达·伽马【教师讲授】:(根据地图)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沿着非洲东岸继续行船,虽然达伽马的远航损失了2/3船员,但他最终到达了印度并带回了大量香料和宝石,迪亚士也受到了国王的嘉奖,获得了许多土地与金钱。那么尝到甜头后,他重返航线,对印度进行了再次掠夺……哥伦布:【教师提问】:(分别询问国籍、航海路线、是否达到目的地和实际到达地点——教材中有答案)【教师总结】:虽然哥伦布的目标没有达到,但是他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个新的大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教师讲授】:西班牙人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率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后进入亚洲,来到了菲律宾,与自己的目的地擦肩而过。在菲律宾麦哲伦因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于是剩下的旅程都是由他的同伴们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回到西班牙。【教师总结】:虽然麦哲伦没有达到最终目的,没有到达印度和中国,但是他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教师提问和答案预设】:请一位同学回答最开始的问题——谁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谁实现了首次全球航行?(麦哲伦);谁第一次绕过了好望角?(迪亚士);谁开辟了达到印度的新航路?(达伽马)。(二)其他航路的开辟【教师过渡】:新航路开辟后,可以说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欧洲其他国家为了获得财富怎么能不心急?于是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新的航路。【教师提问】: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分别是指1.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以及2.南半球的新世界发现。现在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填写表格内容。【答案预设】:(如下图)【教师总结】: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主要发现了两个岛屿——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半岛;其他航线都与北冰洋有关;南半球一个发现了合恩角,一个在环行澳大利亚时发现了两个岛屿——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教师提问】:其他航路的开辟相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新特点呢?它有什么历史作用?【答案预设】:1.特点:在航行方向上侧重于南北方向,并向人际罕至的高纬度和南半球探索;探索的地理意义明显增强。2.历史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使得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都建立了直接联系。 仔细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地图,逐一回答教师提供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四位航海家的对应成就。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授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找到的答案和教师的归纳总结,在脑海中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框架。同时依照教师给出的航海示意图补充好自己的笔记。根据教师的问题和书本内容,结合地图,填写完整如下表格。认真倾听教师的讲授,结合之前所学以及教材内容,思考其他航路的开辟相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新特点以及有什么历史作用。 因为新航路开辟的内容在初中时学生已经了解得十分全面,所以这一子目主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四位著名航海家的成就以及其航线特点。在教授课内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运用地图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归纳出的航海示意图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新航路开辟一中心、两方向、两航线、四人物的知识结构,便于记忆、加深印象。同样运用任务驱动的教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最后由教师依托地图形象地对知识要点进行解释和总结,并让学生区分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特点和历史作用,对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三、重绘之“意义”(总结并拓展) 【教师过渡】:世界图卷的重绘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它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样的?现在让我们拉长视野……【教师提问】:其实在中国明朝时期就有郑和七下西洋,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郑和的航海算不算是对世界图卷的重绘呢?它和全球航路的开辟又有何不同之处?【答案预设】:一定程度是,但影响有限。郑和下西洋:(从目的、意义、结果三方面解答更容易)例:1.目的:郑和下西洋时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2.意义:路线远至非洲东海岸,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加强了明朝的国威,3.结果:七次远航使得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后续中国航海业发展衰落。4.总结:其影响稍纵即逝。全球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的经济行为,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物质文化沟通大大增强。【教师总结】: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炫富,一个求财。而后者却让世界图卷的重绘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材料补充】: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解读】:西方的探险家们日益从东方文明的仰慕者转变为贪婪傲慢的掠夺者,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随着走向世界的深入,大航海的目的从对外界的探索、获得市场、黄金、传播宗教逐渐走向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教师提问】:而这种扩张的代价是什么呢?【答案预设】:对亚非拉美国家强制的占领、侵占与掠夺。【教师总结】:这些开辟航路的探险家们,是卓越的航海家,但他们也是贪婪的掠夺者——是英雄,也是强盗。【主题升华】:百年来,世界图卷的重绘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如今的新纪元,人们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更多尚未被探索的未知领域,更是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号召人们和谐相处、携手共进,一幅清晰科学、理性平等,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新图卷正在生成……从以上学习,我们当获得的启示:顺应时代潮流、持续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崛起、注重经略海洋。【知识框架】: 认真回忆之前所学的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再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郑和的航海算不算是对世界图卷的重绘?它和全球航路的开辟又有何不同之处?根据教师的分析补充好自己的笔记。仔细分析教师给出 的材料,结合教材和之前所学,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根据教材和教师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同一历史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内容,积极思考从全球航路的开辟中我们应当得到的启示如何。检查笔记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认真聆听老师的分析并牢记本课的基本知识结构。 主要针对全课内容进行深化探究,通过将全球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进行对比,展示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历史带来的重大作用,让学生初步掌握对比论证的史学方法。再通过多方材料的分析,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正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在最后回望当代,指出全球航路分开辟为新时代带来的启示,深度理解世界图卷之重绘的课程主题。
作业布置 在本课设计的作业中需要学生自行选取一位16-17世纪航海家的事迹并据此提出个人看法。 根据笔记、教科书、学案以及相关材料,自行查找资料完成作业。 作业的布置在鼓励学生自行拓展相关知识的同时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消化理解。
教学预测
知识层面: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三大主要动因和四大基本条件,了解新航路和其他航路开辟的过程和航海家的贡献,理解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情感态度:学生进一步学会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理解新航路开辟之影响的多面性。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学史明理的效果,形成对全球航路开辟的正确认识,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