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1 13: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唐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实质是( )
A.民族矛盾的产物 B.朋党之争的结果 C.宦官专权的翻版 D.藩镇割据的延续
2.唐三彩是唐朝时期贵族用于陪葬的一种冥器,分为人物俑、生活用品俑、动物俑等类别。下图是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骑马手臂擎鹞(域外进贡的猎鹰)胡装俑。这反映了唐朝( )
A.开始有效管理西域 B.社会尚武之风盛行 C.中外文明交流频繁 D.手工业领先于世界
3.“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帝王游山玩水更加便利
4.城市之中,大多划分为坊里,一个一个方形聚落,考古所见北魏洛阳、唐代长安,均是如此布局。今日日本平安奈良城市以“町”为单位(意为平整的田界小路),犹存唐代遗风(见图)。材料最能说明( )
A.唐朝实行开放政策 B.城市建筑风格的继承
C.中华文明影响力大 D.盛唐时代的繁荣昌盛
5.《资治通鉴》中记载:“自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以来,节度使多出禁军。其禁军大将资高者,皆以倍称之息贷钱于富室,以赂中尉,动逾亿万,然后得之……至镇,则重敛以偿所负。”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性借贷关系获得发展 B.官僚成为高利贷盘剥受害者
C.私人借贷助长了藩镇恶政 D.节度使深度参与经营性借贷
6.如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画中主要人物分别是:右坐者为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吐蕃使臣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从人物比例看,唐太宗比例尺度最大,典礼官居次,禄东赞虽然位置在前,比例却是第三,众侍女比例最小。这种比例关系( )
A.突显唐朝盛世景象 B.符合文人画的写意特点
C.受到传统伦理影响 D.再现唐蕃友好交往情境
7.下图为陕西西安出土的三彩载物骆驼俑,大量考古发现骆驼俑是唐代常见随葬品。此类陶俑可用来研究( )
A.骆驼成为祥瑞渊源 B.西北边疆战乱频繁
C.陆上丝路贸易兴盛 D.畜牧业的高度繁荣
8.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赞普赤德祖赞。这两位唐朝公主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
A.实现男女平等 B.拓展唐朝版图
C.加强中央集权 D.推动民族交融
9.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代扬州社会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些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扬州( )
内容 出处
江南药少淮南有……扬州喧喧卖药市 《买药歌送杨山人》
(扬州)侨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街造宅,行旅拥弊 《旧唐书》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纵游淮南》
富商巨贾,动逾百数 《广陵妖乱志》
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 B.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C.商业经济较为繁荣 D.商品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10.有学者在评价隋唐大运河时认为:作为南北运输主动脉的大运河是帝国的生命线,它勾连起各个经济区域,并把南方的漕粮等贡物运到北方政治中心和边防要地,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隋唐大运河( )
A.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 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消除了王朝边疆的安全隐患 D.推动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11.据统计,有唐代公主211人,出嫁123人,其中再嫁者24人。例如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她先嫁薛绍,生二男二女;绍以“谋反”罪被处死后,再嫁武承嗣(武则天侄) ;时值承嗣患病,再嫁武攸暨,生二男一女 ;攸暨死,又与胡僧惠范相好。唐代流行公主改嫁之风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正统地位正在瓦解 B.公主被政治婚姻所束缚
C.佛教义理重构了价值观 D.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12.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在《春望》中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该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3.下表所示是后人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据此可知( )
朝代 人物 评价
唐代 李吉甫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明代 于慎行 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A.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隋朝因修运河而亡
C.隋炀帝的功过参半 D.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
14.唐宋数百年内沟通南北的运河,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时客观形势的要求下产生出来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解决如何把南北方联系起来,以便因内在的坚强凝结而生出力量的问题。据此可知,这种力量( )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C.加快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奠定帝国大一统的基础
15.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据此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弱化了对中原的统治 B.提高了洛阳的政治经济地位
C.有利于北方粮食南运 D.导致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 管理范围 职能
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 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 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 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 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做出的伟大创举。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中央政府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其东西两面为刻有藏汉文字的碑文(参见图6),而南北两侧分别刻着吐蕃、唐朝参与会盟的官员姓名与官职。
唐蕃会盟碑及其部分碑文内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蕃友好往来的两个历史事件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2)唐蕃会盟碑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结合所学,列举两个研究唐蕃会盟碑的历史视角(具体的历史研究领域或课题)(参见下列示例,照抄示例不得分)。(示例:1.唐朝书法演变;2.古代国家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变迁;)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在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节度使力量壮大,逐渐成为地方势力,因此题干所述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实质上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项正确;五代十国作为割据政权,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而不是民族矛盾的产物,排除A项;朋党之争与题干所述割据政权的形成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五代十国作为割据政权,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而不是宦官专权翻版,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骑马手臂擎鹞(域外进贡的猎鹰)胡装俑。”可知,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唐三彩,是由域外进贡的猎鹰胡装俑,体现的是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反映了唐朝中外文明交流的频繁,C项正确;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判定是否开始有效管理西域,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判定是否社会尚武之风盛行,排除B项;手工业领先于世界,与材料主题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并非是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主观上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游江南的需要,排除A项;大运河的价值在于航运,而不是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排除C项;D项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观动机,并非是大运可开通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今日日本平安奈良城市以‘町’为单位,犹存唐代遗风(见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平面图与日本平安京平面图城市布局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城市交通四通发达,犹如棋盘一样;宫城都位于京城北部的中央,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城市规划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日本平安奈良城市建造时参考了唐代的都城建造风格,说明中华文明影响力大,C项正确;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日本参考了唐代的建造风格,而非“继承”,排除B项;材料与“盛唐时代的繁荣昌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禁军大将向富商借款来获得出任节度使的机会,升任节度使后,就通过敛财来偿还借贷,这说明私人借贷助长了藩镇恶政,C项正确;资本性借贷指的是本票性质的庄票等形式,材料中的借贷不属于资本性借贷,排除A项;官僚通过借贷出任节度使是对高利贷者有利的,排除B项;禁军大将没有参与经营性借贷,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等级秩序和伦理关系,因此《步辇图》中不同人物的比重,凸显的是人物的身份地位,即受到传统伦理影响,C项正确;材料与突出唐朝盛世景象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写意,排除B项;比例关系不能突出唐藩友好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三彩载物骆驼俑,大量考古发现骆驼俑是唐代常见随葬品。”可得出骆驼是沙漠之舟,这么多骆驼说明当时丝绸之路兴盛,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祥瑞的信息,排除A项;从骆驼看不出战乱和畜牧业,排除B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赞普赤德祖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对推动汉族与藏族的民族融合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实现男女平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拓展唐朝版图,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B项;西藏地区在唐朝时期尚不是唐政府管辖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江南药少淮南有……扬州喧喧卖药市”反映了扬州药材市场的繁荣及其影响地区之广大;“(扬州)侨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衢造宅”反映了商品贸易活动对传统坊市制度的冲击;“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反映了扬州都市生活的繁华热闹;“富商巨贾,动逾百数”反映了商人数量多、商业资本雄厚,以上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代扬州商业经济的繁荣,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正处于封建社会大发展时期,没有条件萌生新的生产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扬州一个地方,看不出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构成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依据材料“并把南方的漕粮等贡物运到北方政治中心和边防要地,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政治作用,排除B项;“消除隐患”,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其对统治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李唐家族起于西魏时的关陇集团,带有鲜明的鲜卑族的色彩,少数民族有改嫁习俗,也不避讳近亲结合,D项正确;儒学在唐代始终是正统思想,受到其他思想的冲击不代表正统地位在瓦解,排除A项;改嫁的公主并非都是因政治婚姻而改嫁,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佛教义理并没有改嫁之说,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杜甫的《春望》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走向衰败的感叹,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C项正确,故排除A项和B项;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末,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依据材料“后代实受其利焉”、“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对后世的功绩,说明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没有体现对隋朝的影响,而且大运河并没有巩固隋朝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隋朝因修运河而亡,而且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这是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并没有体现隋炀帝的过错,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解决如何把南北方联系起来,以便因内在的坚强凝结而生出力量的问题。”可得出大运河的修建沟通了南北,加强了南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种力量便是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B项正确;A项仅是大运河修建的影响,不是这种力量的影响,排除A项;中央集权体制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帝国已经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依据“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可以看出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提高了洛阳的政治经济地位,B项正确;隋朝大运河强化了对中原的统治,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有利于南粮北运,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与丝绸之路并没有之间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异,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的自主权;多措施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
(2)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
意义: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
(3)历史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可知,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根据材料“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可知,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多措施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根据材料“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可知,因俗而异,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而边疆民族有较大的自主权。
(2)方式: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可知,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
意义:根据材料“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同时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
(3)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做出的伟大创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根据材料“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7.(1)事件: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或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和亲。
意义: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开发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汉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视角:唐朝碑刻文化;吐蕃语言文字;古代中国文书制度等。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藩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可知,唐蕃会盟;根据材料“圣神赞普弃宗弄赞与唐主太宗文武圣皇帝通聘和亲,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此后神圣赞普弃隶缩赞与唐主圣文显武皇帝重结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永崇舅甥之好矣”可知,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或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和亲。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开发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汉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2)视角: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唐蕃会盟碑的历史视角还包括唐朝碑刻文化;吐蕃语言文字;古代中国文书制度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