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与美洲
1.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孕育君主立宪的雏形 B.地方治理体系较为完整
C.民族国家有一定发展 D.建立世界最早的联邦制
2.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
①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②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③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④不同区域文明相互交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A 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阿克苏姆王国是埃及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B 1112年,法国琅城居民起义,1128年,法王路六世颁发持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 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推动因素之一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 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政治和闭关锁国时期
D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全国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统治 印加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A.A B.B C.C D.D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
A.西班牙人人侵 B.新航路尚未开辟
C.天灾与战争频繁 D.文明之间缺乏交流
5.阿兹特克文明有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而且他们的生计活动富有创造力,利用浮动园地和水利设施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效能,但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据此可知阿兹特克文明( )
A.依然处于原始社会 B.文明演进动力不足
C.无法建立中心城市 D.尚未进入国家阶段
6.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古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内有300多座金字塔庙宇。古代玛雅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 )
A.传播宗教 B.用于祭祀 C.用作国王陵墓 D.贮藏文化遗存
8.下表所示为古代印加帝国的社会调控机制。印加帝国建立的这一系列机制( )
主要方面 主要表现
社会组织、管理 严密的居民编制及土地、税务调配制度
宗教机制 推崇太阳神,神化印加诸王。不反对人们在信仰太阳神的同时,保持对原有神灵的崇拜
物质调配制度 对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逊森林地区的物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配
处罚制度 对不同的犯罪活动制订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A.推动了印加文明走向世界 B.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C.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维系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9.近代西方有位学者对某一文明做如下描述:“它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历史与文化厚重深沉、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它在农业生产、天文学、建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金字塔,更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记载了文明的传奇与神秘。”据此推断,该文明最有可能是( )
A.古埃及文明 B.玛雅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苏美尔文明
10.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 )
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
C.因文明开放交流而繁荣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
11.美国学者指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这些“较高的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
①玛雅文化②大津巴布韦文化③阿克苏姆文化④阿兹特克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 )
A.有精准的历法 B.盛行精耕细作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供奉神灵
13.阿兹特克文明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下列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明了“浮动园地”增加粮食产量 B.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C.都城位于湖心岛上,交通便利 D.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
14.阿兹特克太阳历也称季节历,规定一年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总共365天。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体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材料可以论证( )
A.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B.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C.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 D.农业生产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15.下表所示为255年夏季进入阿克苏姆王国加巴扎港口船只情况的统计。由此可知,当时的阿克苏姆王国( )
数量(艘) 来源国/地区
9 印度
7 大法拉桑岛(今属沙特阿拉伯)
15 巴勒斯坦
22 埃及
A.成为地区海军强国 B.对外贸易较为繁荣
C.控制了印度洋商路 D.继承了古埃及文明
16.古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中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大约公元前1450年女王船队满载了珠宝、工具等前往蓬特(今非洲索马里),后装满黄金、象牙等返回的情景。它表明古埃及( )
A.对外贸易历史十分悠久 B.海外贸易以农产品为主
C.在欧亚非从事中介贸易 D.成为地中海区域的霸主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化史上,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7世纪后,班图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把伊斯兰教带到这里。
——杨天林《古代文明史》
请回答:
阅读材料,概括斯瓦希里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18.[国际贸易与中古时期的西非文明]
材料一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实现了分层管理,有中央对地方的巡查和地方向中央的述职,可见其地方治理体系较为完整,B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到君权受到限制,也未提及宪法,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印加帝国拥有民族意识,排除C项;联邦制由美国创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7~10世纪,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东非地区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兴起。材料仅能反映中古东非文明发展的部分情况,未提及同一时期非洲其他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文明发展情况,仅凭此不能得出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①所述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社会转型,②所述不符合题意。东非地区文明与阿拉伯、波斯文化存在密切联系和交往,具有开放性,③所述符合题意。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东非地区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兴起,反映不同区域文明相互交流影响,④所述符合题意。综上,③④所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②所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法国琅城居民经过起义,获得了城市自治,说明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方式之一,B项正确;阿克苏姆王国并不一定是埃及文明的延续,排除A项;1635年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印加鼎盛时期的政治统治不能说明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文明缺少内部的交流,这是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入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天灾与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阿兹特克相对亚欧文明来说,地理位置封闭,文明演进动力不足,没有产生金属工具以及发达的工具,B项正确;阿兹特克有了阶级分化,不属于原始社会,排除A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兹特克文明是否进入国家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羽蛇神金字塔是玛雅文明中最神秘和充满智慧的建筑之一,①②都是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A项正确;印度人发明数字符号“0”,西亚苏美尔人广泛使用马拉战车,排除③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玛雅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代表之一,主要功能是举行各种祭祀仪式,B项正确;“传播宗教”不是玛雅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排除A项;用作国王陵墓的是埃及金字塔,排除C项;“贮藏文化遗存”不是玛雅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古代印加帝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宗教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统治的稳定,能够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C项正确;印加文明没有能够走向世界,排除A项;保障君主绝对权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维系……长治久安”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金字塔,更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可知,在这一文明中,金字塔是用来进行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建筑,由此判断这一文明应该是玛雅文明,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中没有修建金字塔,排除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可得知东非海岸城市繁荣受益于与非洲内陆交流和与世界各国交流,体现了东非文明的开放性,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东非贸易往来的区域看,8~15世纪东非海岸港口受益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中与东非贸易的国家众多,古代东非发展显然不仅仅受阿拉伯文明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非海岸城市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这个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①④正确,B项正确;大津巴布韦文化、阿克苏姆文化属于非洲文化,②③不符合材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由题干可知,水与农业密切相关,玛雅人将羽蛇神到来和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祈祷农业生产丰收,这说明玛雅人重视农业生产,C项正确;由题干看不出来玛雅历法的精准性,排除A项;由所学可知,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B项;“重视供奉神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20进位制是玛雅人发明的,D项符合题意;ABC项表述均与阿兹特克文明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太阳历中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体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这体现了阿兹特克太阳历主要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所以材料可以论证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而非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排除A项;“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夸大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排除C项;“农业生产对社会科学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进出阿克苏姆王国港口的船只来源地比较广泛,说明与阿克苏姆王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较多,体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B项正确;进出阿克苏姆王国地区的船只较多并不能说明阿克苏姆王国成为地区海洋强国和控制了印度洋商路,更不代表它继承了古埃及文明,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描绘了大约公元前1450年女王船队满载了珠宝、工具等前往蓬特(今非洲索马里),后装满黄金、象牙等返回的情景”可知,材料表明古埃及在约公元前1450年前往今非洲索马里进行贸易,说明古埃及对外贸易的时间较早,即对外贸易历史悠久,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约公元前1450年时期古埃及女王载满珠宝、工具等前往非洲进行贸易,没有强调对外贸易以农产品为主,排除B项;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古埃及对外贸易的时间较早,即历史悠久,没有体现古埃及从事中介贸易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埃及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没有强调古埃及成为地中海霸主,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7.主要特点:多元化。原因:西非班图人遍布东非;阿拉伯人移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伊斯兰教;环印度洋贸易发达,与阿拉伯国家、印度、波斯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详解】主要特点:根据材料“由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可知,多元化。原因:根据材料“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7世纪后,班图人遍布东非沿海”可知,西非班图人遍布东非;根据材料“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把伊斯兰教带到这里”可知,阿拉伯人移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伊斯兰教;结合中古时期东非沿海的环印度洋贸易,东非沿岸国家与阿拉伯国家、印度、波斯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18.(1)条件:与北非贸易的扩大;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可分析出与北非贸易的扩大;根据材料“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可分析出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根据材料“,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可分析出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可分析出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可分析出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根据材料“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可分析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