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二 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二 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2 12:4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二》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2.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3.能体会运用反复和不用反复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明确交流主题。
谈话:从单元页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我们知道,做学问就怕没有问题,有问题才能进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提问的认识和感知。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吧。提示: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也可以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板书:语文园地二 交流平台 提问)
2.自由交流,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预设:
(1)学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知道可以针对文章局部,也可以针对文章整体进行提问。(板书:整体 部分)
(2)学了《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知道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和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但是,从文章的“写法”角度提问太难了,我常常不知道怎么提。(板书:不同角度)
小结:同学们谈到的学习收获,一是知道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和得到的启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这意味着大家阅读能力的提升。
3.回顾交流。
另外,有同学提到了从“写作方法”角度提问有困难,那我们回顾一下,在本单元我们提出了哪些有关“写作方法”的问题?
预设:
①《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②《蝴蝶的家》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
③《夜间飞行的秘密》阅读链接里,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
过渡:是呀,我们在围绕“写作方法”提问时,可以像这样多关注整篇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布局和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留心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写法,这都是非常好的提问切入点。相信现在的你已经对:“写作方法”角度提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听听书上学习伙伴的发言,谈谈体会。
4.自读“交流平台”,交流分享。
预设:
①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多提问。
②提问的角度可以多样,这些问题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思考。
③我们可以从问题清单中找到具有更大价值的问题,借助问题把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善于提问、善于思考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阅读,学生练习提问。
阅读《不怕火烧的神奇植物》,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在大自然中,有那么一些植物,或在大火之后不死,或借着火势重生。例如木荷,它的树叶含水量高达45%,木质坚硬且体内油脂含量极少。当遇到森林大火时,木荷利用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降低自身温度,使它在烈火的炙烤下焦而不燃,树身不会被烧死,来年仍可萌发新叶。因此,人们称它为“防火能手”。还有一种不怕火的植物——天门冬,它抗火的本领更加高强。当有火靠近天门冬的叶片时,火苗会被其叶片内部喷出的灭火气体扑灭。
预设:
①问题1:文章列举了两种不怕火的植物,为什么第二种植物介绍得那么简略?
②问题2:木荷和天门冬谁的防火本领更胜一筹?
③问题3:还有不怕火的植物吗?
小结:同学们真是善于提问,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并感受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并在拓展中进一步加强提问策略的运用能力。
二、识字加油站
1.谈话激趣,初读生字。
(1)导入:同学们,认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识字加油站里来了12 位客人,他们和老朋友手牵手来了,我们先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板书:识字加油站)
(2)学生自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多读几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指导交流发现。
(1)出示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①第一组汉字是每两个字读音相同的形近字,前面是熟悉的字,后面注音的是生字。
②第二组汉字偏旁相同,读音和字形都不同。
(2)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学习第一组生字。(板书:根据形旁猜测)
①引导学生根据形旁猜测“驻”是“停留”的意思;让学生根据字意组成词语,比如:驻军、驻守、驻扎;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驻”字是马字旁?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以马为主。
②引导思考:“钞”为什么是金字旁呢?“培”为什么是提土旁?
预设1:钞,结合古代钱币多是铜钱、银子等金属,所以钞票的钞是金字旁。
预设2:培,结合培土来理解,培育植物一般需要土壤,所以培是提土旁。
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赌、媒、氛”3个生字。让学生用查字典、根据偏旁猜测或比较组词等多种方法理解意思。(板书:查字典)
(3)指导学生借助偏旁、查字典了解字义,并记住第二组生字。
①学生说说形旁“贝”“木”“犭”表示的意义。
预设1:“贝”是古代的货币,所以以贝为部首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预设2:“木”字旁的字意思大多和树木有关。
预设3:“犭”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拨: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以后面对生字新面孔,我们也可以像今天这样借助字形,猜测它的含义。
②引导学生尝试组词,理解字义。(板书:组词理解)
预设1:账单、账本;祝贺、恭贺
预设2:香樟、樟树;单杠、杠杆
预设3:狡猾、狡诈;狡猾、奸猾
点拨:我们发现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偏旁代表的意义是匹配的,可见这种方法理解字义非常有效。那是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这样来理解呢?
预设:不是,“单杠”中的“杠”字虽然是木字旁,但好像和植物没有关系。
点拨:这位同学非常细心,这种情况可不少见,怎么办呢,别怕麻烦,拿出查字典来验证一下吧。
③对于与形旁表示的意义差异较大的字,查字典验证。
预设:杠:①比较粗的棍子:木~|铁~。②一种体育器械:单~|双~|高低~。③粗的直线:他在书上画了不少~儿|大校的肩章是两~四星。
点拨:可见,在“单杠”这个词里,“杠”是字典里的第二种意思。看来,同一个偏旁的字,也会有很多种意义,理解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复习巩固,识记生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驻扎、钞票、培养、赌博、媒体、气氛、结账、祝贺、樟树、单杠、狡猾”,学生认读。
(2)同桌相互抽查认读生字。
4.拓展交流,举一反三。
给喜欢的生字再找些朋友,写在课本对应的地方。
设计意图: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猜测、组词、查字典等多种方法学习,不仅教学生学到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同时也为减少错别字提供了学理支撑。
三、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两组句子,对比朗读两组句子。(板书:词句段运用)
2.提问:每组中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相同点:每一组的两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一样的,都用了“反复”加强语势。
不同点:第一组第一句用“没有……没有……没有……”突出了那时的落后;第一组第二句用“……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突出了狗爱吠叫的特点。
点拨:反复的句式特征就是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语或者句式,能够加强表达的气势。(板书——反复:增强语势)
3.拓展运用,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的方法改写句子。
出示原句: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春天来了,小草、大树、高山和河流都绿了。
学生改写: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大树绿了,高山绿了,河流也绿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后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在同一个句子里,自己回答自己提的问题。
点拨:像这样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表述就是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表示强调。(板书:设问)
2.比较句子,体会效果。
(1)出示非自问自答的句子,与原句比较。
第一组:
今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人类呼风唤雨。
第二组: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第三组: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是为了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2)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体会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自问自答的句子表示强调。(板书:表示强调)
3.引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设问句,并读一读。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走月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发现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在学过的文章里找设问句,加深学生对设问的理解,达到内化的目的。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流传下来的名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提示学生特别注意“裕、慎、笃、孰、惑”五个字的正确读音。(板书:日积月累 名句)
2.指名朗读句子,检查朗读情况。提示前两句出自哪本书,后两句出自哪位名人,强调“熟”与“孰”的区分。
3.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字典等试着说说几个句子的大意,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大意是: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狹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意是: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大意是: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大意是: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小结:这些句子都围绕勤学好问的主题激励着人们。(板书:勤学好问)
4.拓展运用,选择“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填入合适的语境中。
①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③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预设:
(1)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的,有疑问再正常不过,正所谓:“ ④ ?”
(2)多学多问,我们才会有更丰富的知识,人也更有智慧,正如古语所云:“ ③ 。”
(3)喜欢问问题的人会有很大的进益;自以为是的人,常会停滞不前,这真是:“
① 。”
(4)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正如《礼记》告诉我们的:“ ② 。”
学生自由读直至背诵,同桌抽背。学生互评。
5.比比谁背得快。
①好问 ,自用 。——《 》
② 之, 之, 之, 之, 之。——《 》
③ 之士, 不成, 不知。——( )
④人非 ,孰能 ?——( )
设计意图:从回顾单元课文,到拓展阅读分享,让学生充分交流、总结本单元内容,并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以理导行,知行合一。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在语文园地二的这个花园里,我们认识了一些新汉字朋友,感受了不同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还学习并体悟了教我们勤学的名句,希望大家活学活用这些知识,做学习的有心人。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日积月累”的名言警句,课外收集一些勤学好问的名句。
2.制作一张书签,将最喜欢的一句勤学名言写在上面,夹在常看的书里。
【板书设计】 整体 部分
交流平台 提问
不同角度
语文园地二 根据形旁猜测
识字加油站 查字典
组词理解
反复:增强语势
词句段运用
设问:表示强调
日积月累 名句 勤学好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