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水中的盐”到“餐桌上的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过程,回顾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方法等相关知识,知道能根据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判断结晶方法。
2.通过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分析,学会可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
3.通过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药品选择和方案设计,知道如何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及用量,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初步形成物质除杂的思想,掌握除杂的一般方法。
课堂探究案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如何使NaCl从海水中析出,并且得到比较纯净的NaCl固体?
【任务一】如何从海水中得到粗盐
学生活动:请写出工艺流程,总结如何选择结晶方法。
结晶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任务二】如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1.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和目的,并选择出需要的仪器打√。
操作 烧杯 滤纸 漏斗 玻璃棒 铁架台 蒸发皿 坩埚钳 酒精灯 火柴
①
②
③
2.总结分离“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一般思路:
除去括号内的杂质 主要操作步骤
可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
难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
【任务三】如何除去精盐中混有的可溶性杂质
查阅资料: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
1.除去以上可溶性杂质,你选择的药品是哪些?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提供的药品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 溶液 Na2CO3溶液 稀盐酸
所选药品
除去哪种杂质
药品的用量
反应后得到的物质
后续问题
2.小组讨论:利用所选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所选药品的加入顺序,除去精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和过量的药品,最终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你加入药品的顺序:
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表示整个除杂过程:
3.总结除杂的一般思路:除去杂质的原则: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可溶性杂质,可考虑将杂质转化为 而除去。
【氯化钠走上餐桌】为身体健康考虑,往往向氯化钠固体中加入“碘酸钾”、“柠檬酸铁铵”等物质,使人体获得氯化钠的同时,补充“碘元素”、“铁元素”等对身体有益的元素。
【资料】每日摄入多少盐合适?
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及一些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必须严格控制盐的摄入。近年我国民众人均每日耗盐量的水平已经有所下降,据2018年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为:人均每日食盐量为10.5克,据信是因为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改善与食品保鲜技术进步,腌制食品摄入减少有关。但与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政府“三减三健” 所提出的人均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还必须大力推进关于减盐的宣传,主动积极地减少盐的摄入以维护健康。2019年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每年9月15日所在的一周定为减盐宣传周,9.15的谐音便是“就要5”克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