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融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融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1 18: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融课时作业--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C.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D.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2.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苏美尔人刻有文字和图案的滚印 苏美尔人的雕刻技术领先世界
B 中亚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三号发现公元前5世纪来自中国的双色织锦 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C 罗马钱币上印有的地球图案和胜利女神组合,拜占庭帝国钱币印有十字架和地球的图像组合 拜占庭帝国弘扬了古罗马的法治传统
D 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好的古希腊剧场 古希腊在地中海领域进行着殖民扩张
A.A B.B C.C D.D
3.据学者统计,公元前5世纪雅典存在170余种不同职业,其中大部分来自手工业,绝大多数职业依据其所创造的产品而命名。色诺芬称当时的雅典公民大会中充斥着漂洗匠、制革匠、木匠、铁匠、面包师、造盾工。由此可知,雅典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 )
A.主要服务于商品贸易 B.工艺种类多分工细
C.受到民主政治的影响 D.以家庭手工业为主
4.公元前139年,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元前133年,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这体现了当时罗马( )
A.民主政治原则得以贯彻 B.贵族与平民矛盾不可调和
C.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 D.人民的主权地位得到凸显
5.阿富汗一处公元1世纪的遗址中墓主的装饰品有骑海豚少年金领别针、半裸的女神阿洛狄忒垂饰、雕着女神像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些出土物反映出当时( )
A.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B.希腊文化成为中亚文化主流
C.罗马帝国内部经济联系加强 D.中亚是东西文明的连接地带
6.公元前4世纪,一位国王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为了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种类繁多、语言和文化各异的东方地区,他制定了一系列东方政策。他承袭了东方传统,也极为打扮成东方皇帝的样子。他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
7.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民主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主要针对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中的( )
A.公民大会制 B.差额选举制
C.抽签选举制 D.比例代表制
8.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把水当作万物之源。公元前5世纪,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这一命题,这一变化反映出希腊哲学主题转移到( )
A.宗教信仰 B.政治理想 C.自然崇拜 D.人类自我
9.罗马帝国建立后,其西部行省的一些城市日益繁荣,它们仿照罗马城的样子用金属制造水管,格外关注金属的采集、冶炼,由此相应的技术也不断提高。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冶金业代表了最先进生产力 B.古代罗马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C.城市发展有助于手工业进步 D.矿产资源成为了商业主要媒介
10.17世纪格劳秀斯的思想来自多个传统的赓续:古典希腊罗马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意大利的君主论、地中海沿岸各城市共和国的宪政论、欧洲近代早期海商法及商贸协议等。据此推知,格劳秀斯的思想( )
A.根源于民族国家在欧洲普遍建立 B.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C.旨在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制度体系 D.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的结合
11.古罗马在希腊式的建筑上加入了自己的创造,修建了更宏伟的建筑物。从北部的英格兰到北非的沙漠边缘,从西班牙到今天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再至地中海的中东部海岸,古罗马人建造了大量希腊风格的纪念建筑。这表明( )
A.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B.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C.人口迁徙促进经济发展 D.科技进步促进统治稳定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对另一自由民有谷或银之债权,不通知谷物主人,即从谷仓或谷场取去谷物,则此自由民因其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彼应全部交还其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这说明当时( )
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B.违约现象比较普遍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奴隶主利益受保障
13.学者威尔·杜兰特在评述某一古代文明区域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滥。”下列选项中,与该学者所评述的文明区域不匹配的是( )
A.灌溉农业较发达 B.使用契约的历史非常悠久
C.书写材料是莎草纸 D.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
14.希腊悲剧中的“‘悲”非一般世俗悲哀,突出的乃是行动、“历史的必然要求”、社会公益等对自身的“辫护”,对诸如命运、神权王权等邪恶保守、不可解释的强力的抗争。据此可知,希腊悲剧( )
A.代表了艺术的发展方向 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认同
C.反映了民众精神的颓废 D.刺激了民众参政积极性
15.政厅公民是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一般用于奖励那些对城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如斯泰西斯法令中规定了授予刺杀僭主者哈默迪乌斯和阿里斯托格通终身公民的资格,并且强调这个资格可以由长子继承世袭。这一制度旨在( )
A.强化城邦公民的集体认同 B.维护雅典贵族世袭特权
C.保证雅典公民的平等地位 D.提升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三篇关于人的法律关于人的法律的主要区分如下: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一切奴隶的地位没有任何差别;至于自由人则有许多差别,他们或是生来自由的,或是被释放而获得自由的。
第四篇生来自由人生来自由人是从出生时候起就是自由的,无论他是由两个生来自由人结婚而生的,或是由两个被释自由人结婚而生的,或是由一个生来自由人与一个被释自由人结婚而生的。
第五篇被释自由人被释自由人是从合法奴隶地位中释放出来的人。释放就是“给予自由”,因为奴隶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并处于其权力下的,释放乃是在这种权力之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的原文早已丢失,但从后来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一法律的内容相当广泛,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而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虽然《十二铜表法》的某些规定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区分自由人和奴隶的标准及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秦国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呈现始于两汉,魏晋之际达于极致。《后汉纪》《后汉书》等记载的大秦:大秦国一名黎轩,“在海西”,为西域诸国之一,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棁栭,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谷食常贱,国用富饶,而无盗贼寇警。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其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确居处,几于日所入也。我们不难发现,与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稍加比对,汉晋中国依据间接获得的罗马信息而建构的大秦形象存在明显异化和严重变形。
——摘编自庞乃明《亦真亦幻大秦国: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
材料二 在古代西方人憧憬的超远国土中,“丝绸之国”似乎是他们尤为钟情的对象。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认为,“从东方出发,人们在亚洲遇到的第一批人就是印度民族、赛里斯人和斯基泰人。赛里斯人住在临近东海岸的中心”。思想家卢西安宣称,“赛里斯人甚至可达300岁的高龄,有人说整个赛里斯民族以喝水为生。”史学家马塞里努斯认为,“塞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气候温和,空气清洁,舒适卫生。赛里斯人习惯俭朴,喜安静读书以度日,不喜多与人交游,物产丰富,无求于他人。虽随时愿将货物售于他人,然绝不自他人有所购买也。”直到13世纪末,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问世,为西方人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之前,中国形象始终停留在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阶段。
——摘编自邹雅艳《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形象的共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中国”获取罗马帝国形象的渠道。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形象生成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文化是当时地中海世界最先进发达的文化,希腊语是地中海东部的“国际性”语言。随着罗马疆土的急剧扩大,为了更好地统治和控制局面,罗马人必须要学习希腊语与希腊文化。加之,罗马人多为农民出身,对希腊文化早就艳羡不已,大批希腊人涌入罗马,学习希腊文化很快成为罗马人的一种时尚。在当时,让孩子学习希腊文化的简便方法,就是雇佣一个有教养的希腊奴隶作为孩子的教仆,由此,A项正确;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古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这之后还有西罗马、东罗马帝国,时间不吻合,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中亚地区出土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织锦,说明早在公元前中亚与中国就存在经贸往来,表明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B项正确;苏美尔人滚印上的图案虽然精美,但需要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雕刻作品进行对比,才能得出是否领先世界,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钱币图案与罗马钱币图案存在关联,反映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罗马文化,但不能具体体现对罗马法治传统的继承,排除C项;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好的古希腊剧场,表明古希腊的殖民活动扩展到西西里岛,但不能证明扩展到整个地中海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雅典存在170余种不同职业”,可知雅典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工艺种类多。“色诺芬称当时的雅典公民大会中充斥着漂洗匠、制革匠、木匠、铁匠、面包师、造盾工。”可知雅典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分工细,B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雅典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是否主要服务于商品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相关内容,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雅典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是否以家庭手工业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①。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根据材料“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可知,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C项正确;“民主政治原则得以贯彻”主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来体现,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排除A项;B项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阿富汗一处遗址中出现了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反映中亚地区是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主流”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一位国王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承袭了东方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B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排除A项;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排除C项;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生活在6世纪左右,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外行治国”。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实行抽签选举制,无法确保统治者的素质,C项正确;公民大会不是制度,是机构,排除A项;差额选举制和比例代表制是雅典民主的优点,排除BD项。故选C项。
8.D
【详解】依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把水当作万物之源”“公元前5世纪,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学者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说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时基督教还未产生,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政治理想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泰勒斯主张自然崇拜,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发展推动了金属采集、冶炼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手工业进步,C项正确;材料没有古代罗马帝国最先进生产力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其他地区手工业的信息,不能说明古代罗马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矿产资源成为了商业主要媒介,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世纪国际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是历史传统的赓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7世纪一些国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相结合,D项正确;根源于民族国家在欧洲普遍建立表述绝对,排除A项;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排除B项;旨在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制度体系与材料主旨及史实均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古罗马在希腊式的建筑上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古罗马人建造了大量希腊风格的纪念建筑”可得出古罗马的建筑中融入了其他地区的风格,推动了罗马建筑的发展,反映出文明交流推动了社会进步,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统一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口迁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科技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自由民如果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自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甚至处罚,保护主人对谷物的所有权,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违约现象比较普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排除C项;材料中法典相关规定面向自由民,并没有体现特别的保障奴隶主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依据材料“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可知,该学者评述的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莎草纸是古埃及文明的书写材料,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两河流域灌溉农业较发达,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两河流域使用契约的历史非常悠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两河流域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对诸如命运、神权王权等邪恶保守、不可解释的强力的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文化充满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权威和进取精神,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认同,B项正确;希腊悲剧不能代表艺术的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精神的颓废”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民众参政积极性”是否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政厅公餐一般用于奖励那些对城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知,这项制度主要鼓励雅典公民为雅典城邦做贡献,A项正确;由材料中“斯泰西斯法令中规定了授予刺杀僭主者哈默迪乌斯和阿里斯托格通终身公餐的资格”可知,政厅公餐制度一定层度上打击贵族世袭特权,排除B项;C项错在保证,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A项。
16.(1)标准:先天标准是血统,即父母是否是自由民;后天标准是法律,即是否得到法律认可。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特点:维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制度;内容广泛而详备;体现了自然法思想。
影响: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罗马的统治;所蕴含的自然法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详解】(1)标准:根据材料一“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一切奴隶的地位没有任何差别;至于自由人则有许多差别,他们或是生来自由的,或是被释放而获得自由的。”得出先天标准是血统,即父母是否是自由民;根据材料一“释放就是‘给予自由’,因为奴隶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并处于其权力下的,释放乃是在这种权力之下解放出来。”得出后天标准是法律,即是否得到法律认可。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特点:根据材料二“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得出维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二“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从目的看是维护奴隶制度;根据材料二“这一法律的内容相当广泛,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得出内容广泛而详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自然法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二“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而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和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罗马的统治;所蕴含的自然法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等方面分析作答。
17.(1)共性:区域大国,国力强盛,百姓安乐,具有神话色彩。
渠道:外交官员(张骞、甘英)的出使记载,来华罗马商人的述说,西域之人转述(辗转获得),丝绸之路,猜测想象。
(2)主要因素: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本国的历史文化,空间距离限制,获取渠道的影响;形象构建者的对外观念,对理想中国家的向往。
【详解】(1)共性:根据材料“大秦国一名黎轩,‘在海西’,为西域诸国之一,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可知,区域大国,国力强盛,百姓安乐,具有神话色彩。
渠道:根据材料“汉晋中国依据间接获得的罗马信息而建构的大秦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外交官员(张骞、甘英)的出使记载,来华罗马商人的述说,西域之人转述(辗转获得),丝绸之路,猜测想象等方面分析。
(2)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本国的历史文化,空间距离限制,获取渠道的影响;
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行纪》问世,为西方人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之前,中国形象始终停留在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阶段”可知,形象构建者的对外观念,对理想中国家的向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