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 课后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 课后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1 17: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短诗五首
学习关键词:朗读节奏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语言美感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
你用手中的橹桨
荡出南湖上潋滟的波光
一只红船从此带着希望和力量
迎着朝阳 劈涛斩浪
向着波lán壮阔的大海航行
穿过暗夜凶险 穿过岁月风沙
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沉沉苍穹
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
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
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
你是伟大的舵手啊
豪迈的远航路上
勇气和智慧之帆高高飘扬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舵(duò)手  波lán(澜)壮阔  苍穹(qió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隽刻 ”,正确写法是“ 镌刻 ”。
(3)“喷薄”在文中的意思是 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 ;“写就”中“就”的意思是 完成 。
(4)提取画线句子的主干部分。
你荡出波光。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月夜》表现了诗人(也指“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B.《萧红墓畔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C.《断章》一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写出世间人事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
D.《风雨吟》中“大地风雨的海上”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
【解析】C项,“《断章》一诗明白如话”错误,这首诗所表现的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
3.某校开展“文学经典滋养心灵”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王华同学为《古文观止》写了一则推荐词,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中国古代的散文,通称古文,是一颗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名珠。……推究《古文观止》,其广受群众欢迎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因之一,是可读性强。它所选的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而且音调铿锵,琅琅上口,这是古文特有的音节美。
①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琅琅上口 ”,正确写法是“ 朗朗上口 ”。
②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一颗”移至“璀璨名珠”之前 。
(2)以下不全属于“四书”“五经”的一项是( A )
A.《春秋》《孟子》《左传》《尚书》
B.《诗经》《大学》《周易》《中庸》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孟子》《大学》《礼记》《春秋》
【解析】“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3)以下两例摘自《古文观止》,请任选一例仿写。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我选    句,仿句: 
示例一:① 竹不在多,有韧则强。人不在名,有志则成。
示例二:② 山水之乐不在景,在乎赏景之人也。
(4)根据活动主题,请推荐一篇你喜欢的古文,从思想性角度写出推荐理由。(30字左右,不得引用本题中的选文)
篇目:《 爱莲说 》
理由: 从这篇古文中,我感悟到了周敦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品读与学习。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分值:16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对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解析】“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错误,“他”指野花,“看不见自己的渺小”指野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它有着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赞美。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解析】“节奏急促紧凑”错误,诗歌的节奏整体上是舒缓的。
6.如何理解“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含义 (4分)
野花已将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自然,不再刻意关注自己的个体生命。(4分)
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6分)
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每点2分,共6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在诗歌中,诗人常常把情感、哲理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哲理具有可感性。《断章》中,诗人通过“桥上”“风景”“楼上”“明月”“窗子”“梦”这几个意象,表达出了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8.借鉴上述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首短小的诗歌,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片段示例】
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