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1.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亚历山大远征罗马最终征服托密勒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祢为“希腊化时代”。下列不能体现希腊化时代文化特征的是( )
A.托密勒埃及统治者戴上了法老的王冠 B.安条克和帕加马成为新的文化中心
C.被征服地区的学者们研究《荷马史诗》 D.象形文字文物代表那尔迈调色板
2.在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以下成就与其相符的是( )
①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②埃拉托斯提尼计算地球周长
③学者们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④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3.十字军东征期间,新的词汇不断随着东征队伍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棉)、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等。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
A.推动欧洲语言的发展 B.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
C.丰富欧洲人民的生活 D.提升欧洲制造业水平
4.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不顾路途艰险,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拜谒埃及传统信仰,并为当地的守护神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亚历山大意在( )
A.传播古希腊文化 B.消弭埃及与巴比伦之间的矛盾
C.培育臣民的认同感 D.恢复当地的神权政治形态
5.在西征时,随蒙古军队西至欧洲的有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与此同时,也有因战争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这种“被迫”的迁徙客观上( )
A.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 B.埋下了帝国分裂的隐患
C.导致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D.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6.在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统治期间,弗拉基米尔主教塞拉皮昂在一次传教中说:“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据此可推知,蒙古的对外征服( )
A.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情绪 B.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势力衰落
C.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 D.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
7.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许多学者前往研究。城中市场上可以看到阿拉伯的香料,塞浦路斯的铜,印度的金、胡椒,不列颠的锡,努比亚的大象,西班牙的银,小亚的地毯,甚至中国的丝。该现象可用于说明( )
A.战争必然促进被征服地区的发展 B.亚历山大城是埃及经济文化中心
C.亚历山大城成为丝绸之路的终点 D.战争客观上助推了经济文化交流
8.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
9.《元史》记载: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丘)征身毒(印度),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该次蒙古西征( )
A.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10.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世界崛起了一系列帝国。下图中描述的帝国是( )
A.亚述帝国 B.波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11.11世纪初,西班牙人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并陆续收复一些失地。一些阿拉伯学者和阿拉伯化的犹太人,为躲避战祸而迁居法国南部和西欧其他一些地方,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和当地文化的交流。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 )
A.阿拉伯帝国走向覆亡成为必然 B.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多元影响
C.中古西欧封建制度已濒临崩溃 D.人口迁徙促进洲际间种族融合
12.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鸡鸣驿,始建于明代初期,设有驿丞署、驿仓、把总署、公馆院、马号等建筑,还有戏楼和寺庙。驿站规定“凡铺卒皆腰革带,持枪、携雨衣,赍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囊板以护文书不破碎,不襞积,折小漆绢以御雨雪”。这反映出( )
A.驿站是全国道路交通的枢纽 B.驿站消除了区域经济差异
C.古代驿站以运输军需物资为主 D.古代非常重视信息的传递
13.托勒密埃及的君主大力支持文化事业,为希腊的专家学者建造起设施便利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君主和达官显贵成为学者的保护人,让他们专心致志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学者的作品数量远远超出古典时期。这反映了托勒密埃及( )
A.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B.以希腊文化完全取代了古埃及文化
C.推动希腊文化继续发展 D.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制度
14.西晋末年,北方地区爆发“八王之乱”,大量劳动人口随着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刺激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唐“安史之乱”后,战争使得黄河流域不再适合农业耕作,大批人口流离失所,不得不往南方迁移。材料反映出影响南方开发的因素是( )
A.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B.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C.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5.蒙古西征的途中,大量使用了中原工匠制造的先进的工程器械和火器,这些技术通过蒙古人传播到欧洲,影响了以后欧洲战争形态;同时,欧洲基督教的传教士也带着医药跟随蒙古军来到中国。由此可见,蒙古西征( )
A.推动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 B.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C.增进了中欧之间友好关系 D.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16.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推动了民族迁徙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18.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000个当地居民,将30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从亚历山大远征罗马最终征服托密勒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祢为‘希腊化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那尔迈石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埃及考古发现,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1世纪,含有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象形文字铭文,与希腊化时代文化特征无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希腊化”时代文化融合的表现有在埃及,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托密勒埃及统治者戴上法老的王冠符合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成为新的文化中心,B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成就有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希腊化时代文学、科学的成就有: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计算地球周长、学者们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等,A项正确;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与希腊化时代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的词汇、新奇的纺织品、新的食物和香料等随着东征队伍传到欧洲,反映了这场战争丰富欧洲人民的生活,C项正确;十字军东征丰富欧洲人民的语言和物质生活,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督教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体现欧洲制造业水平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对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来说,亚历山大帝国是外来政权,亚历山大重视他们的信仰,有利于培育臣民对他本人和帝国的认同感,C项正确;材料反映亚历山大尊敬其他民族的信仰,并不是传播古希腊文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消弭埃及与巴比伦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中亚历山大的行为是基于自我统治的需要,而不是恢复当地的神权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由于战争导致的人口迁移,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也随之得到传播,所以这种“被迫”迁徙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这种迁徙并没有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也没有导致蒙古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与衰落,排除AB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可知,俄罗斯民众对蒙古统治充满不满情绪,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俄罗斯的发展状态,无法体现俄罗斯势力的衰落,排除B项;俄罗斯的态度不能代表欧洲国家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俄罗斯民众对蒙古统治的态度,无法得出“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依据材料“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许多学者前往研究”,“城中市场上可以看到阿拉伯的香料……甚至中国的丝。”,可以看出战争的推动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必然促进”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丝绸之路的终点是何处,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许多汉人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西迁至此,C项正确;元朝并不直接管辖中亚地区,排除A项;蒙古帝国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当时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52年即13世纪中叶,蒙哥大汗指挥蒙古第三次西征,该西征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了巴格达,B项正确;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是蒙古第一次西征的结果,排除A项;灭掉金后,蒙古通过第二次西征,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排除C项;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的,是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C项正确;亚述帝国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排除B项;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西班牙人借助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收复部分失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些阿拉伯学者和阿拉伯化的犹太人为躲避战祸而被迫进行的人口迁徙,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战争也不可避免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多元影响,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走向覆亡成为必然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中古西欧封建制度已濒临崩溃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不是人口迁徙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材料中鸡鸣驿内建筑设备齐整,并且对于驿站运作有着详细和严格的规定,这体现出古代对于信息传递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驿站只是传递信息和物资的中转站,并非全国道路交通的枢纽,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运输军需物资”,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据材料“托勒密埃及的君主大力支持文化事业,为希腊的专家学者建造起设施便利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君主和达官显贵成为学者的保护人,让他们专心致志进行创作”,可知托勒密埃及实施有利于希腊文化发展的措施,推动希腊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属于托勒密埃及的文化措施,并不能推动其成为霸主,排除A项;“完全取代”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制度基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制度,托勒密王继续采用埃及原有专制的官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八王之乱”,“安史之乱”可知,影响南方开发的因素是北方的战乱,C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南方统治者、自然条件以及各族人民的努力,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军事技术传到西方,同时西方传教士也带着医药来到中国,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A项正确;工匠和传教士往来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B项;蒙古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C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据题意可知,蒙古西征虽然给欧洲带来了破坏,但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的客观影响,没有体现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排除AB项;蒙古西征不是宗教改革的原因,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异: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
同: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2)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解析】(1)
异同:异:依据材料一“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材料二“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可知,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同:依据材料一“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材料二“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可知,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2)
规律:依据材料一“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材料二“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并结合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动力、影响可以得出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18.(1)相同特点:武力侵略,手段残暴;政策灵活;宗教政策宽容;重视科技;传播先进文化;等等。(答出4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产生新的民族;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带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东西商业的交流与发展;对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当地文明的延续。
【详解】(1)相同特点:依据材料“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得出武力侵略,手段残暴;依据材料“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得出政策灵活;宗教政策宽容;依据材料“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得出重视科技;依据材料“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得出传播先进文化。
(2)影响:从民族融合分析,得出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从民族迁徙分析,得出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产生新的民族;从人类文明发展分析,得出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对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分析,得出带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东西商业的交流与发展;从对被征服地区造成的破坏分析,得出对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当地文明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