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走近作者
恐龙无处不有
整体感知
默读《恐龙无处不有》,思考:
这篇文章要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
课文探究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在原文中找一找答案。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课文探究
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包容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大陆碰撞等学说。
课文探究
为什么标题说“恐龙无处不有”?
因为因为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在靠近南极的詹姆斯罗斯岛也发现了恐龙化石。
课文探究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逻辑探究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个论断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点。
那么本文涉及到哪些科学领域呢?
逻辑探究
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说明方法
本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例如,在1986年……鸟臀目恐龙。
作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到了极地。
打比方: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被压扁的沙子
整体感知
默读《被压扁的沙子》,思考:
什么是被压扁的沙子?
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这种被压扁的沙子也被称为“斯石英”。
课文探究
本文实际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跟被压扁的沙子有何关系?
本文探讨的是恐龙灭绝的原因,主要通过被压扁的沙子引出“撞击说”。
课文探究
文章是怎样引出“撞击说”的?
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课文探究
本文是否只探讨了撞击说?
还有“火山说”: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
课文探究
作者支持哪种假说?又是如何论证的?
(1)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温的状态下会成为致密的“斯石英”
“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万年的反弹,又会变成沙子
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推断
结论
课文探究
(2)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在新墨西哥州拉顿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
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
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逻辑梳理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揣摩语言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2)即非常纯的沙子。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都从与恐龙相关的知识切入
说明角度
准确简练
浅显易懂
说明语言
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
说明顺序
小组合作
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
比较探究,指出异同之处
课后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带拼音各抄2遍;
2.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