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1 19: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甲文:他的头仿佛是一个地球,地球的中心两个深不可测的洞,就是鼻孔。洞的下方,是片矮矮的黑灌木丛,这是胡子。再往下就是一个“死海”,这是嘴。尽管灌木丛是黑的,但他们却生活在雪山上——他环嘴巴边的皮肤相对于其他地方是白的。洞的上方是“珠穆朗玛峰”,再往上当然是“喜马拉雅山脉”啦,这是鼻尖与鼻梁。在山脉的两旁,是两片明亮的,白中带黑的湖泊,这是眼睛。湖泊边上还生活着一群“小精灵”,这是眼睫毛。在这个“地球”的最北端,是左脑板块与右脑板块相撞而形成的“安第斯山脉”,两个板块上还长满了黑森林。
范文点评
乙文:他不爱说话,可是,他的舌头却勤于运动。你看,他的嘴唇边上一圈白色,正是舌头从早到晚不断舔舐的结果。大概他的婴儿期,他妈妈不允许他吃手,他没有办法,便养成了吃嘴唇的习惯吧。如果近看他的嘴唇周边一圈细密的胡须,你一定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矮矮的灌木丛,生活在雪山上。
范文点评
不老不少的年龄,不高不矮的身材,不胖不瘦的体型,不方不圆的脸型,不大不小的眼睛,不算太长的头发……这,就是我家的“不妈”,瞧,连外貌都有这么多个“不”。
——《家有不妈》
范文点评
聚焦一点,彰显个性
穷形尽相——以形传神
启发
个性 品格 德行 修养 气质 格局 胸怀
(与众不同的)
1.什么是人物的精神?
整体感知
写作指导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头发凌乱、书上“众物腾怨”等细节来表现的。
再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通过对鲁迅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让人看到了更富人情味、更加真实的鲁迅先生。
写作指导
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温情:
严谨
温情的鲁迅VS严谨的鲁迅
A.鲁迅把汽车让给女人坐,自己走路或做电车回家
B.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C.鲁迅尊重海婴的感受
D.鲁迅叮嘱许先生给晚归的“我”叫小汽车并付钱
E.鲁迅包书包得整整齐齐
F.鲁迅先生用出书的校样来揩桌子
G.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毛笔站在小龟背上
H.鲁迅亲自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整体感知
写作指导
2.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孙权劝学》修改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自此,蒙发奋苦读,目不窥园,兀兀穷年,非军务紧急,则足不出户,挑灯夜谈。又常于马上、枕上、厕上读之,未及三年,遍览古籍及今人文章。与人
论议,引经据典,俨然饱学之士矣。
整体感知
如《邓稼先》中,“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就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整体感知
写作指导
3.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
又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整体感知
写作指导
一、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提示:
1.注意,这次重点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需要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文题展示
合作探究
你和善的眼神、轻柔的嗓音和真诚的心总是给人一种温暖和舒畅的感觉,你是难得一见的忠厚老实人。和你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和你交流,顺着那温和的目光我总能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注视。①你的目光闪动着清澈,闪动着明媚,闪动着纯净,如同一湾清泉流转。
范文点评
我的好朋友
①眼神、嗓音、目光,正面描写;“我”的感受,侧面描写。写出了人物“忠厚老实”的个性。
那份神往、那份痴狂,即使是邪恶的污浊,也能被你温暖的眼神融化;即使是欺骗和虚假,也能被你深刻的目光击碎;即使是冷若冰霜的性情,也能被你的善良和仁爱感动!②你就是这么一个老实善良的女子,悄然地坐在我的身边。
范文点评
②排比抒情,真挚感人,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点评:
作者抓住人物忠厚老实、仁爱善良的特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排比、抒情等多种写作技巧,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语言优美,技法运用得十分灵巧。
范文点评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范文点评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范文点评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范文点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范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