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5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1 19: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课外古诗词
禾兮老师
第一首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③相照: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参考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的诗人,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诗人称他为“诗佛”。
作者简介: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王维,思想超脱,仕途坎坷,四十岁后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写作背景:
内容赏析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哪些?人物活动有哪些?
“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清幽的氛围】
“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长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喜怒哀乐之情。【淡泊的心态】
内容赏析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不觉得孤独?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照耀自己。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诉,所以不觉得孤独。
内容赏析
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深深的竹林里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写月亮殷勤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文章主旨
本诗描绘了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和高雅绝俗的境界。
第二首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注释
①洛城:洛阳 ④闻:听
②玉笛:笛子的美称 ⑤故园:故乡、家乡
③满:传遍。
参考译文
是谁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为诗仙,并与杜甫并称李杜。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李白此时平步青云,然而事实却大失所望。唐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侍从,供其娱乐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感到厌倦,就上书请还家,思归故里,写下这首诗。
内容赏析
“暗”字赏析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写出了笛声传来不知不觉,声音若有若无渲染幽寂深远气氛。
内容赏析
“散”字赏析
是均匀、遍布。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渲染宁静温馨气氛。
“满”字赏析
夸张手法,写出了笛声遍布全城,与“散”字动静结合,也指思念遍布全城,烘托了诗人闻笛后的寂寞忧伤之情。与“何人不起故园情”相呼应。
内容赏析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折柳”是古代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本,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文章主旨
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第三首
01
03
02
04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注释
①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③ 传语:捎口信
②龙钟:沾湿的样子 ④凭:请求,烦劳。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岑参,唐代诗人,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这首诗写与赴任途中。
参考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沾湿衣袖模糊面容。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能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内容赏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如雨下,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文章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第四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注释
①杨花:指柳絮 ;榆荚:榆树的果实 ③ 解:懂得
②才思:才气
参考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百花争奇斗艳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Ipsum
添加标题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者简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一个叫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的人在拱(曾巩)石(王安石)头,流(柳宗元)了一身汗(韩愈),就休(欧阳修)息了一会。
内容赏析
请分析“知”“斗”字的妙处
拟人,赋予草树“知”“斗”的情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各种草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珍惜春光的美好情怀。
内容赏析
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真正否定其无才思?
杨花榆荚不因其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杨花榆荚当作人来写。
文章主旨
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鼓励人们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的蓬勃生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