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11 21: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
B.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绿色化学”就是生成绿色物质的化学反应
2.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 B.人的呼吸
C.蜡烛燃烧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
D.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 B.闻气体气味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5.下列关于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C.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D.道尔顿创立了分子学说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氮气用于潜水 B.水用于灭火
C.液氮冷冻机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点燃蜡烛,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
B.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8.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 B. C. D.
9.一种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中子数为115,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92 B.115 C.38 D.77
10.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B.
C.
D.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试管口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④向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 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②③①⑤⑦⑥
C.②④③①⑤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⑥⑦
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
14.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 微观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 酒精有挥发性
B 湿衣服晾干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7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A.A B.B C.C D.D
15.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木枯死 B.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是一种资源
C.地球上陆地淡水只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1% 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用水
1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17.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18.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 B.1/12g C.1.66×10 27kg D.12
1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木炭粉与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点燃
B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C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点燃
D 硬水与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
A.A B.B C.C D.D
20.高锰酸钾常温不分解,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国际通用语言,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化学符号填写:①氮元素__________,②1个钠离子__________。
(2)符号“O”所表示的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_____
①铁 ②氯酸钾 ③自来水 ④冰水混合物
23.学习化学要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等。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可知,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
(2)图B、C、D、E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图片下方字母)。
(3)E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____电子(填“得”或“失”),变成阴离子,E的阴离子可以与C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4.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该变化的微观过程可以推知,一切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都是__________发生变化,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
三、科学探究题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集体讨论】
(1)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时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所以不能选择 (填字母)。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2)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先_______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交流总结】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发现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写出实验时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6.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后,同学们想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问题:
(1)仪器i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还需要在试管口__________,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手握试管,试管内气体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使试管内外产生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烧杯中导管内液面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主要有分离液态空气法、膜分离法。这些方法都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五、填空题
27.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水,请回答问题:
(1)图1是电解水实验,实验时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电源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用该装置可以从自来水获得_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图3是过滤实验,实验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
六、推断题
28.图中A、B、C、D是学过的四种物质,已知A、B为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C生成B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9.实验室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制得了所需的氧气,此时,试管内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呢?同学们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内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1)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猜想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思考】
(3)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
【实验探究】
(4)请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猜想三正确,并完成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继续_______,用__________检验。 _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总结与提升】
(5)要想证明到底是哪一种猜想正确,只需要比较几种正确猜想的不同,确定需要__________,设计实验通过_________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即可。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D
6.A
7.D
8.D
9.D
10.B
11.C
12.D
13.C
14.A
15.C
16.C
17.B
18.D
19.C
20.B
21.(1) N Na+
(2) 表示氧元素 表示一个氧原子
(3)(或)
22.纯净物:①②④ 混合物:③ 单质:① 化合物:②④ 氧化物:④
23.(1)58
(2)BD
(3) 得 氯化钠
24.(1) 氧化汞汞+氧气或HgOHg+O2↑ 分解反应
(2)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被分裂为汞原子和氧原子(答案合理即可)
(3) 分子 原子
25.(1)AC
(2)足量##过量
(3)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 ##五分之一 或
26.(1)试管
(2) A 放一团棉花 (或)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3) 受热膨胀 增大 上升
(4)物理变化
27.(1) 或() 2:1 可燃性、还原性
(2) 纯净水 煮沸
(3) 引流 烧杯
28.(1) 过氧化氢 氢气
(2)##
(3)产生淡蓝色火焰
29.(1)或
(2)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3)二
(4) 加热 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复燃
(5) 比较的物质 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