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命题、定理、证明课件(共14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精准作业布置

文档属性

名称 5.3.2 命题、定理、证明课件(共14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精准作业布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2 17:26:08

文档简介

5.3.2 命题、定理、证明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命题、定理的概念以及推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证明的意义.(重难点)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在争辩中获得知识体验.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辩论,大胆探究的品质.
一、直切主题
命题的概念:
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例如: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叫做命题.
你还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1.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____________ (2)邻补角互补. ____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____________(4)煤球是白色的. ____________
(5)画∠AOB=30°. _______________ (6)直角都相等. ______________
(7)你吃过午饭了吗? _______________
探究新知
2.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例: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同角的余角相等; 题设: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题设: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
②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例: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同位角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锐角互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题的真假: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例: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________________
(2)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________________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________________
(4)若a2=b2,则a=b. 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4.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做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例: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三、巩固练习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延长线段AB B.你吃过午饭了吗
C.直角都相等 D.连接A,B两点
2.下列为假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C.垂线段最短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5.“若∠1和∠2是同位角,则∠1=∠2.”这是一个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6.如图,已知DE∥BC,BE平分∠DBC,∠D=110°.求证:∠E=35°.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见精准作业布置单5.3.2 命题、定理、证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命题、定理的概念以及推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证明的意义.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在争辩中获得知识体验.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辩论,大胆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命题、定理的概念,了解证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清命题的组成,掌握推理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直切主题
命题的概念:
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例如: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叫做命题.
你还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1.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是 (2)邻补角互补. 是
(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不是 (4)煤球是白色的. 是
(5)画∠AOB=30°. 不是 (6)直角都相等. 是
(7)你吃过午饭了吗? 不是
探究新知
2.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例: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同角的余角相等; 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 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2)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不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②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例: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同位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个锐角互余. 如果两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条直线平行.
3.命题的真假: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例: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假命题
(2)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假命题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真命题
(4)若a2=b2,则a=b. 假命题
解析: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4.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做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例: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a⊥b(已知),
∴∠1=90°(垂直的定义).
∵b∥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等量代换)
∴a⊥c(垂直的定义).
巩固练习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C )
A.延长线段AB B.你吃过午饭了吗
C.直角都相等 D.连接A,B两点
2.下列为假命题的是( D )
A.对顶角相等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C.垂线段最短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题设是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结论是这两角相等.
5.“若∠1和∠2是同位角,则∠1=∠2.”这是一个假命题.(填“真”或“假”)
6.如图,已知DE∥BC,BE平分∠DBC,∠D=110°.求证:∠E=35°.
证明:∵DE∥BC(已知),
∴∠D+∠DB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110°(已知),
∴∠DBC=180°-110°=70°(等式的性质).
又∵BE平分∠DBC(已知),
∴∠1= ∠DBC=35°(等式性质).
又∵DE平行BC,
所以∠E=∠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35°(等量代换).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见精准作业布置单
六、板书设计
5.3.2 命题、定理、证明 右边板书
1.命题的概念: 例题板书过程
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命题的真假:真命题、假命题
4.证明:
第 5 页 共 5 页课前诊测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判断其真假性.
①画直线AB.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③若a∥b,b∥c,则a∥c. ④直角都相等.
⑤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⑥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
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两个连续偶数相差2.
精准作业
必做题
下面的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C.直角是90°的角 D.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表示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写依据:如图所示,已知:DG⊥BC,AC⊥BC,FE⊥AB,∠1=∠2.求证:CD⊥AB.
证明:∵DG⊥BC,AC⊥BC( ),
∴∠DGB=∠ACB=90°( ),
∴DG∥AC( ),
∴∠2=∠DCA( ).
∵∠1=∠2( ),
∴∠1=∠DCA( ),
∴FE∥CD( ),
∴∠AEF=∠ADC( ).
∵EF⊥AB( ),
∴∠AEF=90°( ),
∴∠ADC=90°( ),
∴CD⊥AB( ).
探究题
阅读下题后作出解答.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命题中的位置恰好对调,我们把其中一命题叫做另一命题的逆命题.
请你写出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指出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参考答案
课前诊断
解: ①②没有对某件事情作出判断,故①②不是命题.
③④⑤⑥是命题,且③④⑥是真命题,⑤是假命题.
解:(1)改写: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为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题设: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为60°; 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改写: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偶数,那么这两个数相差2.
题设:两个数是连续的偶数; 结论:这两个数相差2.
精准作业
B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这两条直线平行
4.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垂直的定义 等量代换 垂直的定义
探究题
解:逆命题: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其中题设: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结论:该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共14张PPT)
5.3.2 命题、定理、证明
直 切 主 题
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例如:(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叫做命题.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1.命题的概念:
探 究 新 知
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邻补角互补.
(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4)煤球是白色的.
(5)画∠AOB=30°.
(6)直角都相等.
(7)你吃过午饭了吗?


不是

不是

不是
探 究 新 知
2.命题的组成: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例: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同角的余角相等;
(2)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 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题设:两个角不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探 究 新 知
2.命题的组成: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例: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同位角相等.
(2)两个锐角互余.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条直线平行.
探 究 新 知
3.命题的真假: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
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探 究 新 知
例: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2)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若a2=b2,则a=b.
3.命题的真假:
假命题
假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解析: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探 究 新 知
4.证明:
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做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例: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a⊥b(已知),
∴∠1=90°(垂直的定义).
∵b∥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等量代换)
∴a⊥c(垂直的定义).
巩 固 练 习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延长线段AB B.你吃过午饭了吗
C.直角都相等 D.连接A,B两点
C
2.下列为假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C.垂线段最短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D
巩 固 练 习
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
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
这两角相等
5.“若∠1和∠2是同位角,则∠1=∠2.”这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巩 固 练 习
6.如图,已知DE∥BC,BE平分∠DBC,∠D=110°.
求证:∠E=35°.
证明:∵DE∥BC(已知),
∴∠D+∠DB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110°(已知),
∴∠DBC=180°-110°=70°(等式的性质).
又∵BE平分∠DBC(已知),
∴∠1= ∠DBC=35°(等式性质).
又∵DE平行BC,
所以∠E=∠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35°(等量代换).
课 堂 小 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作 业 布 置
见精准作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