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2 10:40: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 黄河颂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三、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巅( diān )
气魄( pò )
狂澜( lán )
浊流( zhuó )
屏障( píng )
哺育( bǔ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气魄:气势;魄力。
狂澜:文中指巨大的波浪。
浊流:浑浊的水流。
宛转:文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五、层次结构
①第一部分:朗诵词。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它所代表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点明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②第二部分:歌词。描写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六、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明确:三个。(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1)使得歌词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即“颂黄河”部分可清楚地划分为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2)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明确: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 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小组推选一位学生作答。)
1.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明确: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八、本文主旨
作者歌颂了黄河的恢宏磅礴、源远流长、泽被苍生,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
九、文本特色
1.修辞得体,节奏鲜明
诗歌运用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图景,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赞美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诗歌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韵律自然和谐节奏鲜明。
2.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例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直抒胸臆,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作者还以豪迈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写出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答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一“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可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根据材料二“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可知,黄河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据此可作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