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中国地理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据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Ⅰ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2.有关Ⅱ地形区说法正确的是( )
A.与Ⅰ地形区气候类型相同 B.与Ⅰ地形区相同,以水田为主
C.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盆地地形,比Ⅰ地形区太阳辐射量多
近年来,云南省为了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重点推进优质原料产业、生物医药工业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昆明市利用原有优势,在高新区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吸引了昆药集团等277家企业入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云南省生物医药原料丰富的自然原因是( )
A.山河相间,喀斯特地貌广布 B.红壤广布,土壤肥沃
C.纬度较低,地形垂直差异大 D.四季如春,环境优美
4.昆明市打造大健康产业新高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全省科教中心,技术力量雄厚
②产业集聚,竞争力强
③边境重镇,海陆交通便利
④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基础好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6.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雨热同期 C.昼夜温差小 D.日照充足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灌渠纵横,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地政府在①、②两地修建了水利枢纽来引黄河水灌溉。从可用水量和经济角度判断,最适合作为总引水口的选址地点及原因是( )
A.①——自北向南的径流汇流于此 B.①——上游来水处,水量较大
C.②——地势高于①,可自流引水 D.②——居灌区中心,调控方便
8.为避免上游高密度灌渠对黄河中、下游的负面影响,流域内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各河段水量由当地政府自行调度 B.下游工农业大力节水,保障上游
C.全流域依靠跨流域调水工程补水 D.统一调配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
读中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下面小题。
9.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
A.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套失衡 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C.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 D.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10.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西气东输 B.南方平整土地,北方节约用水
C.南水北调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夏季降雨充足
④当地市场广阔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那拉高速公路连接拉萨和藏北草原的那曲,全长295公里,于2021年8月21日全线通车,是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通车后两地的车程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该公路所经地区的土壤冬季冻结,夏季融化,加大了施工难度。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施工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路项目的一位负责人说:“开工头3个月,人员流动非常大”。图1为那拉高速公路景观图。
材料二:那拉高速公路的路基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就会设置一个涵洞,如图2所示。
材料三:当地来户村民以放牧为生,家庭年收入仅3000多元。加入那拉高速公路修建工程后,该家庭年收入增加到几万元。通车后的公路不仅让牧民的牛奶能更快的送到拉萨,还串联起了羊八并地热温泉、廊琼岗日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等景区。
(1)简述那拉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推测那拉高速公路路基涵洞的作用。
(3)简述那拉高速公路修建和运营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由广东省9座城市和香港、澳门组成的城市群,港、澳、广、深是中心城市。俯瞰珠三角,发现珠江口的奇特之处:找不到珠江真正的入海口,出现大河小河争相入海的局面。
材料二 广东大力推进打造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大湾区内不同城市存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见图)。大湾区高科技企业依靠多样化的融资环境、宽容失败的营商环境及强大的容错能力,快速研发产品、接受市场检验,走出了中国式的创新路径,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1)珠江口出现大河小河争相入海的局面,请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企业走出中国式创新路径的条件。
(3)杭州湾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形状高度相似,说出这样的形状特征给区域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该图是沿106.5°E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可知,106.5°E经线自南向北依次经过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别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水谷地、秦岭、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故I地形区为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故选C。
2.答案:C
解析:Ⅱ地形区为四川盆地,该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该盆地气候湿润,年太阳辐射量较少。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生物医药原料丰富即原料种类繁多,因为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垂直差异大,气候等地理条件差异明显,能满足各种生物医药原料生长;与喀斯特地貌、土壤、环境优美等关系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①昆明为云南省会,是全省的科教中心,科技发达,有利于打造大健康产业新高地,故①正确;②昆明为省会城市,产业基础好,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可提高竞争力,故②正确;③昆明并非毗邻边境,故③错误;④重化工业与大健康产业关系不大,故④错误;故C①②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从图示信息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由南向北推迟,所以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B正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都不是导致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东北地区可以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条件有水源充足、气候雨热同期等,气候雨热同期使我国东北地区成为全球水稻种植的最北地区,B正确;冬季寒冷漫长、昼夜温差小、日照充足,都不是导致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的主要条件,AC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政府在①、②两地修建了水利枢纽来引黄河水灌溉。从可用水量和经济角度判断,最适合作为总引水口的选址地点是①,该处河流自南向北流,位于河流上游,水量较大,A错误,B正确;②处位于下游,地势低于①处,C错误;②处居于退水口附近,而不是灌区中心,D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避免上游高密度灌渠对黄河中、下游的负面影响,流域内应采取的措施是统一调配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D正确;各河段水量由流域内统一调配,不能由当地政府自行调度,当地政府会出于地方发展需要用水,而不能考虑到全局,A错误;流域内一般上游用水量较小,而下游用水量较大,一般是上游用水会影响到下游地区,当然全流域都需要节约用水,B错误;黄河流域中游河段水资源比较丰富,不需要依靠跨流域调水工程补水,C错误。故选D。
9.答案:A
解析:(1)根据图示,我国耕地比重大的省份,水资源比重小,而水资源比重大的,耕地比重小,说明我国的耕地与水资源的配置失衡,所以A正确。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进行南水北调工程,我国北方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而水资源的比重小,所以C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河流从四周向盆地中心汇集,呈向心状,以内流河为主,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化量大,形成汛期;乙为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水系呈放射状,以外流河为主;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大,形成汛期。因此C描述错误,A、B、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
12.答案:B
解析:甲位于新疆,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棉花生产,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所以并非夏季降雨充足。新疆人口少,当地市场较小。乙为海南,纬度低,夏季降水充足且夏季热量充足。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其劳动力价格较低。海南当地的市场狭小。所以共同的区位是①②,故选B。
1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乙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注意题干关键词“共同因素”,②⑤错误,排除与之有关的选项,ABD错。甲是盆地地形,四周多山地;乙是海岛,以山地地形为主,①正确。甲位于西北内陆,地理位置偏僻,对外联系不便;乙是海岛,与外界联系主要是海运,与大陆联系不如陆地地区方便,也是交通不便,③正确。甲乙两地开发晚,经济较落后,生产方式落后,④正确。故选C。
14.答案:(1)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地质灾害频繁;冻土广布;海拔高,气温低,紫外线伤害严重等。
(2)集中排水,防止积水;保护环境和生态。
(3)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地区间的联系;有利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那拉高速公路翻越高大山脉,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势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路基不稳;地势高空气稀薄,缺氧,日晒和紫外线伤害强烈等。
(2)涵洞的作用是迅速排除公路沿线的地表水,集中排水可以防止积水;减少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环境。
(3)修建理拉高速公路的意义是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地区间的联系;有利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
15.答案:(1)入海口河网纵横交错;珠三角一带有不少基岩残丘,河流遇到残丘产生分流;总体地势低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泥沙沉积成沙洲,水流遇到沙洲易分汊;海侵海退。
(2)富有雄心的创业团队,政策支持快速申办企业;齐全的零部件供应厂商研发产品并迅速做出产品,接受市场检验;在快速、低成本的创新环境中不断改进;深交所和港交所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3)河流入海口出现冲积平原,容易形成大的城市聚落;海岸线凹进形成海湾,海湾的两翼可以实现江海联运,发展航运,随之带动相关产业;岸线曲折,平原广阔,为城市、产业、人口的聚集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
(1)珠江流域受锋面系统、台风等影响,多暴雨天气,流域内易发洪水。充沛的降水使珠江在下游低洼区极易泛滥,分汊溢流;珠江三角洲一带有不少基岩残丘,河流因此分流;珠江三角洲虽有山丘起伏,但地势总体低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等因素,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水流遇沙洲易分汊;同时由于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土质疏松,珠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弯曲、崩岸、改道、分汊:海侵海退也影响着珠江口的侵蚀与沉积,塑造着河口地貌,影响河流流向。
(2)粤港澳大湾区是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全面的零部件供应以及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等。
(3)河流入海处都形成了较大的冲积平原以及三角洲地貌,地势平坦开阔,城市、人口集中。海岸线凹向陆地形成海湾,沟通大江大河,可以实现江海联运,内外沟通便利,便于内外贸易,带动周边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资源丰富,为人口、城市、产业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