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章节复习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光现象》章节复习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12 08: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现象》章节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描述中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 B.海市蜃楼 C.对镜贴花黄 D.水中捞月一场空
2.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3.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小华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一束阳光与地面成40°角射向水平地面,若要使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地面向前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多少度角
A.80° B.40° C.20° D.10°
6.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看起来没那么深啊!”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B. C. D.
7.有一光电控制液面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高度(  )
A.上升 · B.下降 C.不变 D.都有可能
8.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9.如图所示,物体高,平面镜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
10.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1.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_____m,像的高度为______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_____m。
12.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OA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反射角NOA等于30。已知BON等于30,CON等于45,DON等于60。则反射光线OA的入射光线将沿着______方向入射。(选填“BO”、“CO”或“DO”)
13.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14.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_______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_____(选填“大”或“小”)。
15.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选填“1” “2”或“3”),分界面为_____(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_____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
16.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入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增大入射角时,折射角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三、作图题
17.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17),在上表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种现象,请在图中分别画出来(注意标出法线);折射光线经玻璃砖又会从下表面射出来,再画出射出后的光线。
图17 图18
18.如图18所示,光线经潜望镜内的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请把光路图补充完整.
19.如图19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并保留作图痕迹。
图19 图20
20.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折射光线如图20所示,试用带箭头的直线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实验题
21.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上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23.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 0° 15° 30°
反射角 0° 15° 30°
折射角 0° 11° 22.1°
(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A 2.D 3.C 4.B 5.C 6.D 7.A 8.D 9.D 10.C
11. 4 168 2 12.BO 13. 折射 能 14. 折射 小
15. 2 ② 上 大 16. 30 小于 增大
17.18.
19.
21. 薄 位置 相同 不点燃 等于 远离 不变 虚
22. 等于 同一平面内 可逆 漫反射
23. 更好地显示光路 反射 折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是 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