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2 12: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有利于( )
A.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B.消除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C.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贯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有关,根据图片文字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应该是( )
A.民主政治的发展 B.民族团结的力量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政协会议的扩大
4.(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有一辆主题彩车(下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造型外观是一个石榴瓶,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辆彩车的主题应该是( )
A.国家富强 B.科学发展 C.改革先锋 D.民族团结
5.(2022春·北京朝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材料反映出我国实行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2022春·北京丰台·八年级校考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2022秋·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9.(2022春·北京朝阳·八年级统考期末)1999年澳门的经济总量为518.7亿澳门元,到2018年达到4447亿澳门元。这反映出(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B.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C.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0.(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邓小平同志曾说:“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______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_______中应填入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九二共识” D.“一国两制”
11.(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习总书记指出“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这“定海神针”指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三通”直航 D.和为上计
12.(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雪花》中,有一只“掉队的小鸽子”。有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一个(鸽)不能少”。这反映了( )
A.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 B.海峡两岸已经完全实现全面融合发展
C.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台独势力阻挠 D.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
13.(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
A.首次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标志着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
C.促进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D.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
14.(2022春·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西藏和平解放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香港、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民族团结 B.经济发展 C.祖国统一 D.大国外交
15.(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于2019年1月2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综合题
16.(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西藏和平解放与发展
材料一 1944年出生的旦增群培是农奴拉旺的儿子,他回忆道:“从记事起,就在挨饿中度过每一天,农奴主扎西群培很吝啬,每天早上干活前和晚上睡觉前,父母才能各分到一小勺糌把,拿水拌成糊糊吃,根本填不饱肚子。”在旧西藏农奴主眼中,农奴只是会干活的牲畜,可以随意买卖、赠送,殴打、折磨也是“家常便饭”。
“共产党的军队来了!”民主改革前几年,这个消息传遍了雪域高原,也传到了拉旺家。1959年,农奴主彻底被打倒,村里成立了农会。农会给他们家分了地,分了房子,还分了粮食、牲畜,全家人穿上了真正的衣服、鞋子。全村人每人一颗豌豆当选票,选举拉旺当上了农会的委员。
——摘编自全国妇联联络部编《小家与大党》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说明农奴拉旺一家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发生的原因。
(2)以上是某同学在了解有关国家帮助西藏地区发展时查找的资料,请将以上资料按照下面的类别进行分类。(请将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政策支持:____基础设施建设:____保护少数民族文化:____
17.(2022春·北京延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意义。结合所学,写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材料三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邓小平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故D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是1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是1965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详解】根据题干“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项正确;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消除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与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排除AB项;“一国两制”和港澳台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纪念邮票”都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因此三幅图片共同主题是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正确;BCD不能全面概括图片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它的造型外观是一个石榴瓶,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政府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促进民族空前团结,D项正确;ABC与题意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A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对内蒙古自治区予以确认。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B符合题意;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保障民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详解】题干中两幅图片对应的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反映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而解决港澳问题的主要方针是“一国两制”构想,C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和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A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B排除;“九二共识”对应的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有关,D排除。故选C。
9.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我国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澳门回归问题,而澳门回归后经济的繁荣发展也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因此题干所述现象反映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A项正确;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澳门回归无关,排除B项;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澳门回归无关,排除C项;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澳门回归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依据题干“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和所学知识,可知与“一国两制”有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针对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在香港回归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应用,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尊重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与香港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与香港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香港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1990 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 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材料中“定海神针”指的是“九二共识”,B项正确;《告台湾同胞书》没有明确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排除A项;“三通”直航是2008年实现,不符合材料中“一个中国”原则,排除C项;和为上计不符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有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一个(鸽)不能少”,反映了网友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期望,由此可见这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A项正确;“全面融合发展”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海峡两岸的当前实际情况,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台独势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排除C项;题干的主旨是对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D项正确;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A项;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排除B项;1992年促进了“九二共识”的达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因此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C项正确;民族团结,与香港、澳门回归内容不符,排除A项;经济发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B项;大国外交,与西藏和平解放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主旨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6.(1)变化:废除了剥削和压迫,过上了幸福生活。
原因: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进行了民主改革。
(2)政策支持:③⑤;基础设施建设:②④;保护少数民族文化:①⑥;
【解析】(1)
变化:根据材料一“1959年,农奴主彻底被打倒,村里成立了农会。农会给他们家分了地,分了房子,还分了粮食、牲畜,全家人穿上了真正的衣服、鞋子。全村人每人一颗豌豆当选票,选举拉旺当上了农会的委员”可归纳出废除了剥削和压迫,过上了幸福生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进行了民主改革。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格萨尔王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反映的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②“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反映的是基础设施建设;③“北京政府……拉萨市堆龙德……农业示范园”反映的是政策支持;④“西藏累计建成5G基站6660个”反映的是基础设施建设;⑤“……国家共派出9682名援藏干部”可归纳出政府支持;⑥“……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可归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17.(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或引用材料中的话概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与现实,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中美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
【详解】(1)根据材料“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可得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可得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意义是,“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根据材料“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可得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意义是,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与现实,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重要成就。
(3)根据材料“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中美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