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北京市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2 12: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照片是历史的定格,是时代的缩影。下列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2.(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航空航天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奋斗。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迈出的第一步是( )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
D.2005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3.(2022春·北京延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的历史性成就,其中包括(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②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③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④“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13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以下一套邮票。这套邮票合适的主题是( )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A.政治文明 B.科技发展 C.文化繁荣 D.经济建设
5.(2022秋·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建国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下列选项中④处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7.(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某本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可以判断这本书所描写的人物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杨利伟 D.邓稼先
8.(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微信支付”“滴滴打车”“淘宝购物”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说明( )
A.互联网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互联网经济已经取代了实体经济
C.互联网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D.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9.(2022春·北京延庆·八年级统考期末)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10.(2022春·北京朝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某班同学在线上分组学习新中国科技成就,第三组应了解的史实是( )
主题 第一组:漫步太空 第二组:粮食安全 第三组:人类健康
史实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1.(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右图为漫画家国凤义于2018年在长春日报刊载的漫画《我家这四十年》。该漫画可说明( )
A.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生活面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C.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 D.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13.(2022春·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几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
A.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B.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
C.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 D.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14.(2022春·北京朝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年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私人汽车数量(万辆)
1984年 424 28.49
1996年 2814 289.67
2008年 9957 3501.39
2020年 32189 24394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业成果丰富
C.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D.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二、综合题
15.(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不同年代,杰出人物都用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影响着社会发展。
【时代丰碑】
材料一:《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节选
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1)这首歌传唱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它讴歌的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是谁?这首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卓越楷模】
材料二: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曾这样说:
(2)阅读以上材料,填写下表。
成就领域 人物(填写序号) 精神
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 A
在国防安全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家 B
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C
在中国粮食安全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家 D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发挥中国体制的优势,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寻空,“天问”探火等,令世人为之惊叹。——摘擒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3)依据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当代青年】
材料四:
实验室里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舞台上的青年艺术家 扎根农村的的青年干部
冬奥场馆里的大学生志愿者
(4)结合材料、谈谈在实现祖国伟大复兴大业中,当代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
16.(2022春·北京延庆·八年级统考期末)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时间轴
(1)依据材料一,选取任意一个时间(除1956年),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
示例:选择:1956年
说明: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内涵 具体精神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艰苦创业精神 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劳模及劳模精神、 ① 等
改革开放精神 小岗精神、 ② 北京奥运精神、改革先锋精神等
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 宪法和法治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 ③ 等
(2)将特区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
材料三 历史证明青年要有远大理想、要坚定信念,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青春献给党。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七一共青团员集体致献词》
(3)依据材料三,写出你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秀精神品质。写出作为正青春的你践行青春诺言的行动。
17.(2022春·北京延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与国防建设。
材料一
①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
② 1965年,中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 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④ 2000年,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毕,并向全世界公布
⑤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
⑥ 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朝鲜战争期间、解放军炮击金门期间等遭受核打击威胁。“两弹一星”元勋们痛恨列强对祖国的欺侮,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留学,并放弃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归国。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危急关头,与秘书一起紧紧抱住绝密材料,身体烧焦,却保全了材料。实验人员用自己焊接的一把双层结构的铝壶手工搅拌炸药,完成了原子弹元件设计的最初爆轰实验。
——摘编自人教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结合材料二,写出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两弹一星”团队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开国大典阅兵由人民海军、陆军和空军组成。1984年阅兵,第二炮兵部队首次接受检阅。2019年,战略支援部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
军种 开国大典阅兵 新中国成立10周年阅兵 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
空军 美制P-51战斗机、英国蚊式战斗机(缴获)等 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5歼击机(仿制)等 轰-6、歼-7型飞机(仿制) 歼-20战机(自主研制)、无侦-8无人侦察机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18.(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观点。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苏联某高级官员说,苏联之所以没有对中国进行核袭击,“除了美国警告苏联,这样会导致美苏间严重对抗外,还在于中国有了充分的准备”。对于中国的准备,西方新闻媒介评价说:“中国已经在核技术竞赛中成了第三个原子大国,将英国、法国甩在了后面。”
——摘编自《军事历史》2017年第6期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这里的“充分的准备”指的是什么?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充分的准备”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三 袁隆平说:“我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超级杂交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
——摘自《时代报告》2019年第11期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人类的贡献。结合袁隆平的梦想与贡献,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四
“天宫课堂”直播现场 天宫课堂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 播出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授课项目: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
(4)“天宫课堂”开课见证我国科技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写出这些科学技术领域的名称。分析“天宫课堂”开课的教育意义。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有据。
19.(2022春·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历史社团围绕新中国的航天成就制作了一期展报。
【不忘来路——太空中的中国印记】
材料一
图一:卫星音乐装置 图二:正常飞行手册和太空笔
1970年4月24日,该装置在宇宙中奏响《东方红》乐曲,实现了让卫星“听得见”的任务目标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在该手册中写下了飞行记录,并在封底写下了这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感知当下——航天就在你我身边】材料二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烟雾报警器,原是为了检测太空站里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而研制;方便面调料包里的干菜,其雏形是航天食品……据统计,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2000余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当前,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融合,“互联网+卫星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凝聚实现航天梦的强大力量》,光明日报,2017年4月24日
截至2020年,交通运输部分行业北斗系统应用情况
(2)依据材料二,指出航天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
【分析原因——凝聚力量接续奋斗】
材料三读了来信,我想起了9年前在你们那里同青年科研人员交流的情景。9年来,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习近平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2022年5月2日)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的主要原因。
20.(2022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们是我们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
①金字塔 ②张学良回忆录音 ③司母戊鼎 ④《史记》 ⑤《中国共产党党史》
A.___________是实物史料;B.___________是文献史料;C.___________是口述史料。
材料二:
历史亲历者的口述 反映的历史事件 时间 历史意义
谢邦定:“国旗升到杆顶的那一刻,广场上30万群众再一次沸腾了…。紧接着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告,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欢呼声!” A 1949年10月1日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斯纪元。
马国范:“我开了几十车的车,以前开的都是外国车,想不到能开上我们自己造的汽车!”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B
邓稼先的夫久许鹿希:“中国人民可以放心了,没有人再会来轰炸我们了。中国是世界几大核工业国之一。” C 20世纪60年代 打玻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
王昭亲历了所辖小岗村“大包干”事件。他说“到了第二年,18户农民有12户超过万斤粮,社员收入比上年增长了6倍。23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和油料任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请你结合亲历者的口述及所学知识完成以上表格,把ABCD处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张鸣的姥爷 1997年7月1日,当香港会展中心响起雄壮的国歌,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我心中激荡。150多年后,我们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洗刷了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耻辱。
王雷的爷爷 1999年12月20日0时0分到了,在雄社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澳门这片国土上冉冉升起,我们在现场的人员欢声雷动,热烈鼓掌。
(3)材料三两位老人的口述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当年,全世界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必须要有新的抗疟新药来解决老药的抗药性问题,国内外做了大量工作都没有满意成果。”回忆与青蒿素的第一次接触,居呦语气中不乏兴奋和自豪:“那时科研攻关的难度相当高,后来通过系统查阅古代文献,发现了重新提取青蒿素的办法。”
(4)口述史料是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依据材料四的内容,请你以访问者的身份提出一个采访问题。
21.(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海淀区某中学围绕“社会生活的巨变”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一)设计调查问卷
(1)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上调查问卷,在讨论过程中觉得调查问卷还不完善,请你为调查问卷补充两个调查问题。示例:您现在最喜欢哪种通讯工具?
问题1:____问题2:____
(二)分析访谈记录
访谈记录1
时间 2022年1月28日 地点 小兰家
方式 面对面访谈 对象 小兰的爷爷(生于1942年)
提问及记录 问:爷爷,请问您年轻时主要使用什么通讯? 答: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通讯基本靠吼”,跟远房亲威联系就是写信、发电报。问:听起来发电报还是很方便的,您经常使用电报吗? 答:不常使用,发电报要到邮电局,而且比较贵,一个字就要3分半钱,一封电报22个字,就要8角钱,而发一封信只用8分钱。 问:您现在最喜欢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答:最喜欢的是手机,上面有微信,可以和亲友随时视频,也不用花钱。
访谈记录2
时间 2022年2月2日 地点 小天家
方式 面对面访谈 对象 小天的大伯(生于1970年)
提问及记录 问:大伯,请问您年轻时主要使用什么通讯工具? 答:我记得十多岁的时候,主要还是写信,但那时候小区有几户人家里安装了电话,所以有急事的时候会给邻居打电话。刚工作那会BP机(寻呼机)特别时尚,我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BP机,别在腰带上可气派了,但因为BP记只能接收无线信号,很快就被手机取代了。 问:那您的第一部手机是什么样的? 答:我的第一部手机是黑色翻盖式的,有点像现在的老年机,当时电话号码只有10位。2000年就出现彩屏手机,可以拍照、听音乐,2010年以后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功能越来越多了。 问:您最喜欢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答:最喜欢手机,可以随时联系。但有时候也挺烦它的,各种信息泛滥。
(2)依据访谈,梳理不同年代通讯工具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访谈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手机对你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三)其他探究主题及方式
(4)除了通讯工具,社会生活的巨变还包括方方面面。如果你去探究建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巨变,你会选择主题:____(请在横线填写你的探究主题)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探究?请说明理由。
22.(2022春·北京朝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近现代电力工业与通讯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等国在中国架设了海底电报线。1881年,李鸿章修建了从天津到上海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务和政务,后来也办理民用业务。到20世纪初,大多数城市已开办民用电报,1922年发报250万件。1899年广州部分要塞架设无线电台,其后北京、武昌、广州等地成立无线电报局,收发官报和商报。
——摘编自朱汉国等《中华民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近代通讯发展的背景。分析近代通讯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1890年,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电厂建成。此后各地共开办了40多家,但因资金不足,缺乏技术人才等原因,大多亏损,到1911年只有18家开工。当时,大型发电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很高,且订购后超过两年才能交货。有些地方政府还强行将民营电厂收归己有。到1936年,民族资本电厂在全国发电容量中的占比由45.5%下降到35%。
——摘编自朱汉国等《中华民国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资本电厂的发展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 1949-2020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部分)
项目 1949年 1978年 2012年 2020年
人均用电量(单位:千瓦时) 8 267 3683 5365
火电发电量(煤、天然气等)(单位:亿千瓦时) 36 9267 38928 51770
核能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 983 3662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水力、风力、太阳能等) (单位:亿千瓦时) 1989 9792 22154
——整理自白玫《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回顾、经验与展望》
(3)依据材料三,说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题干照片和所学知识,①对应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②对应的是1950-1953年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③对应的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对应的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迈出的第一步,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是太空方面的,排除A项;CD项是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之后发射成功,排除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此体系并得到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浙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①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④不符合题意,“两弹一星”试验成功不是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 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依据“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信息、海洋等领域科技的重要成就,由此得出合适的主题应是科技发展,B项正确;题干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科技成就,没有体现政治文明或文化繁荣或经济建设,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其中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所以①是“文革”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所以②是“文革”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1973年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所以④是“文革”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由此可知,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成果不是“文革”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故排除A、B、D项。
6.D
【详解】根据“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正确;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排除A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B项;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依据题干目录中“农民贴心人”“杂交水稻之父”可知指的是袁隆平,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屠呦呦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因研制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排除B项;杨利伟是我国著名航天员,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杨利伟送入太空,排除C项;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微信支付”"“滴滴打车"“淘宝购物`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可见互联网日益影响人们的购物、出行等,说明它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互联网经济“取代实体经济”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互联网有利也有弊,如网络诈骗、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排除C项;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钟南山院士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英雄。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项正确;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排除B项;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元勋,排除C项;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人类健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项正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排除A项;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不属于“人类健康”方面的成就,排除B项;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反映的是外交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由材料“取消布票添新衣,西服革履配套的,呢料不穿爱休闲,网上购买更便利”,可见漫画主要从衣四个角度,勾勒出了改革开放40年人们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关脱贫公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我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传统的“三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等新的“三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空调、汽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3.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几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信方式从信件到手机和互联网,体现了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D项正确;“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表格内容反映1984-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私人汽车数量不断上升,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事业成果丰富,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交通出行方式多样,排除C项;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居住环境方面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5.(1)王进喜;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2)A——②;B——①④;C——③⑥;D——⑤;他们都具有爱国、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
(3)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
(4)热爱祖国、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
【详解】(1)根据“全民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石油工人”等信息可知典型代表是王进喜;根据“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可知体现了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2)据题干人物简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是孙家栋;对于中国国防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家是于敏和黄旭华;医疗卫生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和钟南山;在中国粮食安全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家是袁隆平,故A——②;B——①④;C——③⑥;D——⑤;他们都具有爱国、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二“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曾这样说”可得出是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据材料三“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可得,取得成绩得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可得,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当代青年应具备的精神是热爱祖国、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等。
16.(1)选择:1949年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写出相关事件及其影响即可)
(2)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新时代北斗精神
特区精神: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敢闻、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有一定史实及其影响即可)
(3)热爱祖国;敢于拼搏,勇于挑战;不畏困难,不惧牺牲等等。
认真学习;热爱师生;孝顺长辈;有远大理想,有学习目标等等。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任意一个时间(除1956年)回答即可。
如:选择:1949年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写出相关事件及其影响即可)
(2)根据图表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属于艰苦创业精神的是“两弹一星”精神;属于改革开放精神的是特区精神;属于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的是新时代北斗精神。
根据题干从特区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中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如:特区精神: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敢闻、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有一定史实及其影响即可)
(3)从“00后戍边英雄 陈祥榕”和“00后 冬奥冠军苏翊鸣”身上我们能学到的优秀精神品质有:热爱祖国;敢于拼搏,勇于挑战;不畏困难,不惧牺牲等等。作为正青春的我们践行青春诺言的行动有:认真学习;热爱师生;孝顺长辈;有远大理想,有学习目标等等。
17.(1) ①③ ②④ ⑤⑥
(2)遭受列强的核威胁,使中国免受西方欺凌;科学家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等。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等。
(3)新的兵种不断增加;由初期的缴获到仿制到中国自主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等。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强大;外交地位提升等。
【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观点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材料中与这一观点对应的是,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得出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填①③;观点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中与这一观点对应的是,1965年,中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000年,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毕,并向全世界公布,得出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填②④;观点三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材料中与这一观点对应的是,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得出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填⑤⑥。
(2)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朝鲜战争期间、解放军炮击金门期间等遭受核打击威胁”可得出,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是,遭受列强的核威胁,使中国免受西方欺凌,根据材料“两弹一星元勋们痛恨列强对祖国的欺侮,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留学,并放弃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归国”可得出,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是,科学家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两弹一星”团队体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等时代精神。
(3)根据材料“开国大典阅兵由人民海军、陆军和空军组成。1984年阅兵,第二炮兵部队首次接受检阅。2019年,战略支援部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可得出,中国军队建设变化是新的兵种不断增加;根据表格材料可得出,中国国防武器装备的变化是,由初期的缴获到仿制到中国自主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强大,外交地位提升等。
18.(1)两弹一星提高了我国了国际地位。
(2)研制成功两弹一星;成立战略导弹部队。吓止了战争威胁,阻止了战争,保卫了和平;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3)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坚持科技创新、与世界共享。
(4)载人航天领域、生物学、地球动力学、光学等。观点:科教兴国。论述: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国策之一。孩子们是祖国 的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向他们展示我国的科技成就,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知,这是说,两弹一星提高了我国了国际地位。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除了美国警告苏联,这样会导致美苏间严重对抗外,还在于中国有了充分的准备”可知,中国的准确是,研制成功两弹一星,成立战略导弹部队,遂时进行核打击;这样,就吓止了战争威胁,阻止了战争,保卫了和平;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禾下乘凉梦”,就是超级杂交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人类的贡献是,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给我们的认识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世界共享。
(4)
第一问,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授课项目: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可知,领域有,载人航天领域、生物学、地球动力学、光学等。第二问,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论述时,要紧扣科技的重要性和教育方针,如,观点:科教兴国。论述: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国策之一。孩子们是祖国 的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向他们展示我国的科技成就,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1)图一: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图二: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共同作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2)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航天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巨大变革,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推动了智慧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对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卫星导航定位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和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原因: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航天事业的发展;科学家的努力追求、开拓创新的精神;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解析】(1)
依据材料一“图一卫星音乐装置、图二正常飞行手册和太空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图一,及材料“1970年4月24日,该装置在宇宙中奏响《东方红》乐曲,实现了让卫星“听得见”的任务目标”,可知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由图二,及材料“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在该手册中写下了飞行记录”,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图一是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图二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2)
依据材料二,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烟雾报警器,原是为了检测太空站里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而研制;方便面调料包里的干菜,其雏形是航天食品……”,可知航天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巨大变革,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由“当前,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融合,‘互联网+卫星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了智慧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对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截至2020年,交通运输部分行业北斗系统应用情况”,可知卫星导航定位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和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航天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航天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巨大变革,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推动了智慧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对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卫星导航定位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和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
依据材料三“……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航天事业的发展;科学家的努力追求、开拓创新的精神;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20.(1)A:①③;B:④⑤;C:②。
(2)A:开国大典;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1978年。
(3)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您为什么选择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药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详解】(1)文献史料是指一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具体包括:历代史书、档案、铭刻、调查资料等。实物史料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尚存的各种实物。具体包括:地上和地下的遗址和遗迹;传世和出土的文物。口述材料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民歌民谣和录音等。故①③属于实物史料,④⑤属于文献史料,②属于口述史料。
(2)A:根据材料“国旗升到杆顶的那一刻,广场上30万群众再一次沸腾了,震撼人心的呐喊声甚至盖过了隆隆的礼炮声。紧接着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告,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欢呼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根据材料“我开了几十年的车,以前开的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都是外国车,想不到能开上我们自己造的汽车!昨晚一宿都没睡好觉,就盼着这一天哪”、“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1957年”,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五计划。意义是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可以放心了,没有人再会来轰炸我们了,我们可以和平地生活、学习、建设,中国是世界几大核工业国之一”、“打破了西方大国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20世纪60年代”,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根据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是1978年。
(3)根据材料“1997年7月1日,当香港会展中心响起雄壮的国歌,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我心中激荡。”可知是香港回归祖国;根据材料“1999年12月20日0时0分到了,在雄社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澳门这片国土上冉冉升起,我们在现场的人员欢声雷动,热烈鼓掌。”可知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是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您为什么选择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药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您是怎么发现青蒿素的 ”作答即可。
21.(1)问题1:您觉得通讯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哪种通讯工具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大?
(2)变化:50年代:写信、发电报
80年代:电话、寻呼机
90年代:手机
21世纪:彩屏手机、智能手机
(能清晰表述出变化即可)。
原因: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的发展;国家重视电信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不断增加。
(3)参考示例:手机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交流,能够随时查阅资料,了解新闻,拍照功能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是手机上面经常出现广告,各种信息比较泛滥,也容易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其他主题:饮食、服饰、住房、交通等。探究方式:调研访谈长辈、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等。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着通讯工具变化和给你生活带来的影响都可以。如:问题1:您觉得通讯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哪种通讯工具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大?
(2)
根据材料“小兰的爷爷(生于1942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通讯基本靠吼’,跟远房亲威联系就是写信、发电报。”可知50年代通讯工具的变化为写信、发电报。根据材料“小天的大伯(生于1970年)”“我记得十多岁的时候,主要还是写信,但那时候小区有几户人家里安装了电话,所以有急事的时候会给邻居打电话。刚工作那会BP机(寻呼机)特别时尚,我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BP机”可知80年代:电话、寻呼机;90年代:根据材料“我的第一部手机是黑色翻盖式的,有点像现在的老年机,当时电话号码只有10位。”可知当时有手机;根据“2000年就出现彩屏手机,可以拍照、听音乐,2010年以后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功能越来越多了。”可知21世纪有了彩屏手机、智能手机。原因:一系列通讯工具变化的原因可从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的发展;国家重视电信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不断增加来回答。
(3)
本题是开放性,可从目前手机功能方面何弊端来回答即可。如手机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交流,能够随时查阅资料,了解新闻,拍照功能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是手机上面经常出现广告,各种信息比较泛滥,也容易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选择饮食为专题。探究方式可以参照题目调研访谈长辈、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等。理由:理由可从建国后计划经济吃不饱,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吃饱、今天的吃好等方面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22.(1)背景:西方列强的建设;洋务运动的进行;影响:有利于加快信息传播,密切了人们交往;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状况:资金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大多亏损;大型发电机依赖进口;被政府强行收归己有;发电容量所占比例下降。原因:受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在夹缝中生存,发展不充分等。
(3)不断发展上升趋势;改革开放的实行并不断深入发展
【解析】(1)
背景:根据“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等国在中国架设了海底电报线。”可归纳出西方列强的建设;根据“1881年,李鸿章修建了从天津到上海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务和政务,后来也办理民用业务”可归纳出洋务运动的进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通讯发展有利于加快信息传播,密切了人们交往;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
状况:根据“因资金不足,缺乏技术人才等原因,大多亏损”可归纳出资金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大多亏损;根据“大型发电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很高,且订购后超过两年才能交货”可归纳出大型发电机依赖进口;根据“有些地方政府还强行将民营电厂收归己有”可归纳出被政府强行收归己有;根据“到1936年,民族资本电厂在全国发电容量中的占比由45.5%下降到35%。”可归纳出发电容量所占比例下降。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受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在夹缝中生存,发展不充分等。
(3)
根据材料三“1949-2020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数据可归纳出人均用电量,火电发电量(煤、天然气等)不断上升;核能发电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无到有,呈现上升趋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改革开放的实行并不断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