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变”与“不变”,深入理解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挖掘文章深层意蕴。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文中的对比与夸张手法,感受文章的讽刺艺术。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探讨读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变”与“不变”,深入理解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挖掘文章深层意蕴。
2.通过文中的对比与夸张手法,感受文章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探讨读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范进中举之后,对他叱骂嫌弃的胡屠户变得敬畏讨好;对他漠不关心的众乡邻开始送酒送粮;与他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来攀谈拉拢。他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除了这些外部变化外,范进本身有没有变化呢?(有 !)
研读探究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大家在文中划出对范进进行人物描写的词句,并做好批注,从同学们的上传的作业中发现主要在屠户叱骂、集市卖鸡、喜极而疯、众人道贺等情节中有较多了关于范进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范进中举前后怎样不同的人物特点呢?请和你的组员讨论讨论,分享你的发现。1到4组,探究范进中举前的特点,5到八组,探究范进中举后的特点。
中举前:
预设1:在第一段中,“唯唯连声”“岳父见教的是”“千恩万谢”等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体现了范进中举前懦弱,唯唯诺诺,低三下四,甘受屈辱的特点。
预设2:在第二段,范进借钱被骂之后的心理描写,体现了范进中举前穷酸迂腐,固执的特点。(老娘都快饿死了,还要借钱去考试,可以看出他的不孝、麻木、急切追求功名。)预设3:在第四段范进卖鸡,相邻报喜却不敢相信,这一情节中的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范进中举前颓丧、麻木、卑怯、没有生气的特点。
中举后:
预设1:在第七段,范进听说自己中举,直接喜极而疯,动作夸张可笑,我看到了范进中举后疯癫,可见他为了功名,痴迷神魂颠倒的特点。(为什么会疯,是因为他太想要这个结果,又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脆弱而麻木的神经无法承受巨大的欢喜,于是疯了,其实也能看出他对科举考试的痴迷。) 预设2:他疯了还不忘去集市上宣布自己“中了”,生怕别人不知道,可见他的虚荣。
预设3:第十段,他和张乡绅相互客套,称兄道弟,逢迎自如,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范进中举后的圆滑世故。乡绅给他银子,他推阻后收下,可见他中举后的的虚伪。(为什么之前麻木呆滞的他突然可以变得左右逢源?他读的那些八股文已经将这些人情世故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他日日梦想着这一刻,在儒林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虚伪的人,耳濡目染)(请两位同学来分别扮演范进和张乡绅,演绎一下他们的对话)
预设4:第十一段,他包了六两银子给胡屠户,出手阔绰,并改口叫他老爹,是想在胡屠户面前扬眉吐气,从动作描写中,也可见他中举后的虚荣势利。
师:总结:是啊,一次中举让范进由低三下四变得神气活现,由懦弱麻木变得圆滑世故,由卑怯老实变得虚伪势利,由“现世宝”变成 “范老爷”,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范进真的是完全变了吗?在他身上有没有不变之处?
预设:有,不变的是他对功名富贵的疯狂痴迷和追求,不变的是他扭曲的人性。
师:其实在《儒林外史》中,不止有一个范进,还有花甲之年在贡院门口哭天抢地的周进,临死之前还不忘提醒家人剪掉灯芯的严监生等,真真绘就了一幅儒林群丑图,所以鲁迅这样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犹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虽然作者在文中没有用到一个贬词,但是在这前后对比之下,这变与不变中充满了讽刺。讽刺这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异化,那这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
预设: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整个封建社会对人的摧残。
时空对话
师:是啊,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让人们的心里没有了阳光。时过境迁,如今的我们处在教育公平的和谐社会中,依然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时代变了,读书人也变了!
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这样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有种说法“寒门难出贵子”,我不赞成,我为什么要当贵子?我只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对国家有用的工作者,不可以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同样是寒门贵子,刘秀祥的命运变了,但他的善良没有变,他的贵不在富贵的生活,而在高贵的品质。这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读书人!
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也是攀登书山,遨游书海的“读书人”啊!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如果你能够穿越时空,与范进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你又想对正在教室里刻苦学习的自己或同学们说什么?
预设:功名利禄迷人眼,不要沉迷其中。
预设:读书的目的不应该如此功利。
预设: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读书条件,不断努力。
师: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老师想对大家说的是,我们读书人的理想不应该是高待遇,高地位,而应该向往张桂梅奉献教育的高尚;追求韦东奕学术研究的高深;跟随杨利伟探索太空的高度;学习董卿腹有诗书的高雅。让我们以书为友,修养德性,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不负时代重托的“读书人”!
老师也想对大家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们不断向真,向善,向美的过程,不要为了功利的目的迷失了自我,不要忘却了读书真正的意义,让我们与书为伴,以书为友,丰富知识,修养德性,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课后探讨
有人说:范进中举,看似诙谐,实则悲哀,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大悲”,更是民族、国家的“大悲”。就这一观点,发表你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性的小文章。A层学生600字左右,B层学生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