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3.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草原相关图片,让学生描述相关景象。师提问:看到了什么景象?可以用几个词或几句话说说这几张草原图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导入语: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先生欣赏他笔下的草原风景画,感受那浓浓的草原风俗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草原图片导入,让学生感知草原风景,为后面的边读书边想象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课文读完后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
2.指名说一说画的哪些词。
3.师出示本课要掌握的词语,指名朗读,随机正音。
4.读准“蒙古包”字音。组词 蒙古 蒙骗 迷蒙
5.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要引领学生读进去,“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是进一步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复现。交流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同时可以了解学生自主掌握词语的情况,生字词的教学有的放矢。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再次朗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交流。预设:①草原的美丽风光②主人迎接远客的情景③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景
板书:美丽风光 迎接远客 联欢话别
3.梳理板书,这些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部分?(1//2—3//4—5)
设计意图:读过课文之后,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比如“草原风景是怎样的?写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引领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感知课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四、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美丽景色。
1.默读第一自然段,圈画描绘相关景象的词句,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作者笔下写到了哪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特点?预设:
天空——明朗
地面——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
3.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过渡:作者来到草原,亲眼所见,描写草原美丽的景色,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5.出示语句:“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美丽的景色给人留下至深的感受。抓关联词“既…又……”指导朗读。
②仿写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又叫人(愉悦);既想(驻足痴望),又想(高歌一曲)。”
6.出示语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结合图片,朗读语句。
②还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呢?仿写句子“使我总想(放声歌唱),表示我满心的(喜悦)。”
③小结:这种感受不仅仅是作者独有的,我们这些读者也能感同身受,这就是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情由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更让读者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抓相关语句,展开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仿写语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领悟作者表达特点,有效达成本课目标。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美丽的景色,总是带给人无尽的想象与感受,请把这份情表现在朗读中吧,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作业①熟读课文②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草原》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展示:补充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内容(部分词语)。
2.空白处扩大(部分语句)。
3.指导朗读:不同颜色的字体音调要不一样。
4.背诵整个段落。
5过渡:这么美丽的草原怎能少得了人呢,下面的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填空的不同形式复现文本内容,背诵课文循序渐进,既让学生背诵课文简单化,又引导学生习得一定的学习方法。
二、默读课文,感受“蒙汉情深”。
1.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蒙汉情深”的语句。
2.出示语句“忽然,像被一阵风……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①理解句意:这是草原人民欢迎汉族人民的情景。
②迎接路程远:“几十里外”“群马疾驰”
③迎接人数多:“一群马”“男女老少”
小结:类似的地方还有“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坐车来看我们的。”
④仪式感很强:“穿着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啊,读着“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
⑤关注以上词语,朗读上面语句。
3.出示语句“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心可是一样的。”
①“握住不放”体会到蒙古人民(很热情)。
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呢?演一演
③请读出热情、亲切的语气。
4.出示语句“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
①描写了什么场景?蒙汉人民相互敬酒,相互尊敬,亲如一家。
②端起酒杯,主人会说什么?客人又会怎么说?
③让我们把这份情谊体现在朗读中吧。
5.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还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呢?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句触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碰撞,牵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从文中来到文中去,达成本课目标,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升华,拓展想象。
1.美好的相聚总是短暂的,即使夕阳西下,也不忍离别,正如作者所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此情此景,让你想起哪些离别的诗句呢?
3.生活中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爸、妈外出工作时,好朋友转学时……)
设计意图:由文中诗句引导学生积累相关诗句,联系到生活中的相关情景,碰撞诗意语文,诗意生活的火花。
板书设计:
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