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学习,交流学到的批注方法。再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批注方法,给课文作批注,并借助批注体会“我”心情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9个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进行自主识记。然后在检测识字情况的时候,根据学习情况进行相应指导。
在读音上,“囊”的声母是鼻音,可与熟字“狼”等边音字进行辨析认读;“拙”是翘舌音,“砸”是平舌音。
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教师进行归类。如,“霉、拙”等字可借助熟字换偏旁来记忆,“豁”可以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囊、羡、殷”这几个字形较复杂的字。
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如“殷”字,可以读读“我殷切期待的目光”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说说“我”期待什么,期待到了什么程度,从而理解“殷”在此处有“深厚,恳切”的意思。再如“砸”字,可以读句子“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感知在文中是“失败”的意思。
本课有5个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义或结合语境辨析读音。如“露”,可以出示两组词语“露马脚、露一手、露相”“露水、雨露、露骨、露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知“露”在口语中读“lòu”,在书面表达时读“lù'。再如“角”,可以出示字典中对两个读音的部分解释:jué,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jiǎo,①表示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的东西;②表示我国货币的单位。引导学生结合“角色、主角”“牛角、号角”等词语,区分多音字的读音。又如“唉”,本文出现了两次,可以把相关词句出示出来,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的读音。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有7个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挖”的右半部分是“穵”,不要多加一撇写成“究”。“罩”的下半部分是“卓”,不要写成“桌”。“撤”是左中右结构,注意中间是“育”字。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段 两部分要写紧凑,形成整体。左边第三、四笔是短横,略往右上倾斜。右边“又”的横撇穿插到左边的提下面。
裤 右边广字头的横要写得短些,撇不要写得太长,“车”的竖要长于左边“衤”的竖。
砸 左边短小稍窄,右边高且稍宽,注意右边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稳。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时,可从课题入手,扣住“窝囊”一词,引导学生与自己心目中的老虎形象产生认知冲突。再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窝囊的大老虎”是谁,为什么会觉得窝囊。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说说课文哪些部分叙述了“我”期待参加文艺表演,哪些部分叙述了“我”认真排练节目,哪些部分叙述了“我”演出的经过,哪些部分叙述了“我”演出之后寻找失败的原因。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词句段理解。
(1)给课文作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回顾在上一篇课文中学到的作批注的方法,说说自己最满意的一处批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本课的学习任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注,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作批注。教师要注意巡视并相机进行个别指导,可关注学生有哪些困难,了解学生阅读时批注的角度。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批注情况,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可以借助对内容的疑问理解课文。交流时,如果有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在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了批注,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疑问,再引导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能解答这些疑问的地方作批注,通过交流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如,针对第3自然段中的“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班主任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句子作好批注。如,第2自然段中“我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说明“我”没有表演的经历和经验;第13自然段中“唉,你怎么不叫哇……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以及第15自然段中“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等句子,说明“我”缺乏表演的技巧。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零散信息进行整合。再如,有学生针对第19自然段中的“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提出疑问:“表演真的砸锅了吗?”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如,通过对“我”表演的描写,认为“表演并没有砸锅,反倒是‘我’笨拙的演技逗得观众非常开心”,或者认为“‘我’严格按照排练时老师的提示表演,并没有砸锅”。又如,通过那位“小哥哥”的话,认为“表演没有完全砸锅,因为‘小哥哥’说‘强多了’,言外之意就是加进豁虎跳,表演会更好”。
如果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没有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后第一题,然后再读课文,想一想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作好批注,进行交流。
可以借助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批注,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及原因。交流时,如果有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对课文进行了批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并提取关键词,把“我”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梳理在表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谈体会。如,第8自然段中“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这一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紧张,因为“我”担心老师不让我上台表演。又如,第17自然段“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这句话中,“脸上一阵热”写出了“我”当时的狼狈,其原因是演出时台下一阵哄堂大笑就足以说明“我”的表演很笨拙。再如,第18自然段“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这句话,写出了“我”的尴尬,因为“我”觉得由于“我”的原因,演出砸锅了。对有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解读。如,第10自然段“‘记住了!’我连忙答应”这处语言描写,有学生会感受到“我”充满自信,其原因是老师认为扮演老虎可以不会豁虎跳,也有学生会从“连忙”这个词感受到“我”的兴奋,因为扮演老虎这件事不会再出现危机。将排练节目和演出时的心情变化都梳理完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经过连起来说一说“我”的心情变化,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果对“我”心情变化作批注的学生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后第二题,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批注,并在交流的同时填写表格。
还可以借助其他角度的批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如,有学生会对“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进行批注,觉得作者写得非常有趣,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再如,有学生会对文中的人物批注自己的看法。如,评价老师善解人意;评价演哥哥的那位小朋友瞧不起人;评价“我”有一点儿小小的虚荣心,但做事坚持不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果学生作批注的角度比较单一,教师可以从学生较少涉及的角度作示范批注,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2)修订所作批注,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读课文,对自己的批注进行整理、补充、修改。交流的时候,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所作批注的变化。如,角度有什么变化,是怎么发现这个角度的。又如,同一处内容,前后所作批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汲取了同学的想法,还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
(3)借助开导文中的“我”,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课后第三题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自己是怎样评价“我”的演出的,再结合生活经验,尝试开导文中的“我”。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同桌一位学生扮演文中的“我”,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的心情。另一位学生扮演安慰者,尝试开导对方。然后,让扮演“我”的学生说说自己听了开导之后的感受,有什么建议。最后再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3.积累表达。
本课要求掌握15个词语,大多数词语学生都能理解。有些词语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如“通情达理、砸锅”,可结合课文相关句子,理解“通情达理”是指说话做事讲道理,善解人意。“砸锅”在文中指表演失败了。理解词语后,可以结合选做题,引导学生选取一些词语,写一写自己类似的经历。这里要注意的是,选做题中“类似的经历”是指因为紧张、尴尬、狼狈等而记不得当时的情形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我”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帮助学生明确“类似的经历”究竟指什么。写好后,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看看是否写了“类似的经历”。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要注意两方面的引导:一是所写内容是否与文中“我”的经历类似,二是表述是否清楚、明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