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场面描写特别精彩。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有一个叫西门豹的人,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了,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
2.西门豹简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豹、娶、媳、巫、绅、旱、徒、吊、磕、淌、凿、溉”的读音。
字音难点:“徒”读(tú)要读成(dǒu),“媳”读(xí)不要读成(xī),“凿”为平舌音,“绅”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出示生字“豹、派、娶、媳、妇、淹、逼、浮、旱、徒、扔、饶、骗、灌、溉”。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字理识字:旱。
4.易写错字:豹、饶。
5.图文解词:荒芜、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
2.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又做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领略西门豹的足智多谋……
二、研读课文,走进文本
(一)学习 1~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来到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几个问题?
3. 同桌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4.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小结,天灾人祸的原因。
5.听完老大爷的话,西门豹是怎么说的?
引出下文,为他设计借神除魔、救民于水火作铺垫。
6.自由读、指名读、体会感情。
(二)学习10~15自然段——惩治巫婆和官绅
1.默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2.品读句子,体会感情,带感情读。
3.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把这些官绅也投到河里去呢?
4.思考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5.小组讨论: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
6.看到这儿,老百姓都明白什么了?
(三)学习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1.人祸解决了,天灾呢?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西门豹是怎么做的。
2.学完课文,你认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3.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剧本。
三、拓展迁移,课外语文
1.学习思维导图。
2.课外语文,如果你是邺地的长官,会用什么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
请展开想象,续写“巫婆和几位官员受到惩处后,其他官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怎样做?”
1